韩非确实看到了人与人之间交换关系的本质,但孔子也看到了。
只要有交换,就一定有矛盾,怎样解决矛盾?韩非倾向于暴力的压迫,而孔子倾向于按照“义”的原则,协调解决,即更多用市场的办法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动用暴力的办法。
有一个问题,周王朝为什么能奠定长达数百年江山的基础,而秦王朝却二代而亡,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周王朝强调德治的作用,是以德治国的典范,在文武之道中,更强调“文”的作用,强调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尽管打天下的时候不能不更多地使用暴力,即偏重于“武”,但一旦打下了天下,就得偏重于“文”,通过让老百姓得到利益、安居乐业而愉快服从,这样江山才能巩固。靠暴力短时间内能让人服从,但从长期来说不管用。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两种治国之道的争论,即王道和霸道。什么是“王道”?所谓“王道”就是以德服人,通过让老百姓幸福而得到老百姓的顺从。什么叫“霸道”?所谓霸道就是以力服人,提高别人犯错误的成本,而让别人不敢犯错误。秦始皇是典型的以力服人,然而,“以力服人”总不如“以德服人”,因为统治者的力量总有弱的时候,一旦力量削弱,被压迫人民就要趁机反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不是反映了老百姓不甘受压迫的坚强意志?当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愿意慷慨赴死的时候,就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秦王朝数十万久经考验的常备军最后败在手无寸铁的农民手中,这不正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具体反映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