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儒墨道法与企业经营全文阅读 > 第61章 齐威王改革及其管理思想

第61章 齐威王改革及其管理思想


  随着魏文侯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以及其他国家的改革,中西部地区在崛起,东西部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这引起了东部强大的齐国的警惕。对齐国而言,自然存在一个如何强化竞争优势、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问题。在齐国改革、变法的过程中,有这么几个事例值得我们思考。

  一、“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年轻即位,不理政事,天天饮酒作乐,“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大臣中有向他劝谏的,往往被训斥一顿,劝谏厉害的还可能被杀头,这样一来,大臣们都不敢讲话了。于是,一些奸佞的大臣遂利用国王不理政事的弱点,弄权干政,鱼肉百姓,正直的大臣着急啊!有一个叫淳于髡的大臣,利用齐威王爱猜谜语的偏好,向齐威王讲了一个谜语。他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齐威王为什么一上朝就有不凡的表现呢?他默默观察了三年啊,对部下的忠或奸看得一清二楚。为什么齐威王要采取这个类似苦肉计的办法来考察部下呢?齐威王年轻当政,大权掌握在重臣手中,年轻的国王难以有所作为,也不知道该依靠谁、排斥谁、打击谁,遂采取韬光养晦、装疯卖傻、以柔克刚的办法麻痹臣下,目的是让大臣充分暴露,以便弄清谁忠谁奸,谁能干谁不能干,暗中积聚力量,等那些权臣们惹起众怒后再行反攻。这是典型的以退为进啊!

  试想,齐威王考核的代价有多大,作为一国之君,整整装疯卖傻了三年啊!

  无独有偶,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也有类似的经历,也是装疯卖傻了三年,齐威王是不是从这里得到的启发,尚未可知。但不管怎么说,考核的成本是很高的。你要让经理人做事,就要有一个岗位职责和契约的问题,为此就要考核,如何科学地考核成为当时各国国君以及后世的管理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二、东阿大夫和即墨大夫

  齐威王当政时期,东阿大夫虽不理政事,但跟国王身边的人关系处理得好,他们老在齐威王面前大讲东阿大夫的好话,齐威王听多了,自然就相信了,遂大力提拔东阿大夫。即墨大夫呢,尽管工作干得很好,但不刻意和国王身边的人交朋友,也很少送礼物之类的,国王身边的人对他没好感,自然少不了在国王面前大讲他的坏话,齐威王听多了,自然就相信了,于是经常批评即墨大夫。

  有一次,齐威王暗中派人下去考察,结果发现实际情况跟他听到的大相径庭,国王很生气,于是“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

  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人归我长城。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

  大家看,这仍然讲的是考核问题吧?身边人讲的话就可信吗?怎么判断属下干得好坏?这就是考核所要面对的问题。最后,还是靠齐威王暗中派人考察,最后才把问题的盖子给揭开。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是齐国的宰相,欲向国王进谏。进谏可是一门学问,既要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要用国王能接受的语言讲解,换言之,话不能讲得太生硬。怎么能用国王接受的语言表达呢?邹忌于是就动开了脑筋,最后,他是这么跟国王讲的。他说,大王,举国都知道我长得漂亮,但我听说城北的徐公长得也很漂亮。到底谁更漂亮呢?

  我判断不了,就问我的太太,她说我更漂亮。我不太敢相信,就问我的小妾,她也说我漂亮。我还不太自信,就问我的门客(幕僚),他也说我漂亮。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伙儿都说我漂亮,那肯定是我更漂亮,于是我也就信以为真了。后来,等我真的见了城北的徐公,发现人家比我漂亮多了,我哪儿比得上人家呢?可是,尽管我不如徐公漂亮,身边的人为什么睁眼说瞎话,硬说我比他漂亮呢?为这个问题,我琢磨了好久,终于想明白了:我的太太所以说我漂亮,是因为她爱我;我的小妾所以说我漂亮,是因为她怕我,想讨我的好;我的门客所以说我漂亮,是因为他有求于我!这就是人和人之间利益的矛盾性,不仅有统一的一面,还有对立的一面。

  大王,我一个普通人尚且有这么多人蒙我,您是全国的领袖,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有求于你而蒙你!因此,大王,你的眼睛尽管明亮,但在全国人民面前不过跟瞎子一样;你的耳朵尽管听得清楚,但在全国人民面前不过跟聋子一样。别看大王你天天瞪着大眼睛在看着,可你看不明白,下面作假的太多了,怎么办?借用群众的智慧,采取群众举报、群众监督的办法,利用全国人民无数双眼睛的相互监督来提高自己眼睛的明亮度。

  齐威王认为邹忌谈的很有道理,遂接受了邹忌的建议,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据说,令刚下时,群臣前来进谏的门庭若市;几个月之后,还不时有人进谏;一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里不免夸大其词,但是,这样提倡臣下进谏,对君主政权的政治改革确是有帮助的。齐威王由此明白了老百姓需要什么,对什么反感等,通过政策的调整做了许多让老百姓高兴的事,老百姓高兴了,自然更愿意为国效力,齐威王时期的齐国就是这么强大起来的。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考核是多么的不容易。

  齐国的改革对我们今天企业的二次创业应该很有启发。家族企业一旦走上更大的社会化之路,一旦引用非家族以外的人来管理企业,如何选人、用人乃至考核等问题就提上了日事议程。上述讲的这些有关考核的问题全会出现。春秋战国时,随着职业官员制度的推广,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经出现了。他们的探讨,很值得我们今天思考,这就是前期法家管理思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