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思想及其不足
《老子》里面表现出浓烈的保持政权巩固、维持组织长期存在的色彩:第一,《老子》认为,统治者所以会丢掉政权,就是因为不爱人民。
统治者老是掠夺人民,不能给人民幸福,人民会让他幸福吗?用《老子》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老百姓为什么会偷盗抢劫?穷啊!老百姓为什么会穷?统治者跟老百姓要得太多,老百姓活不下去,被逼无奈,不得不反。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相当尖锐的批评,指出“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意思是说,朝堂打扫得非常干净,老百姓的田园却很荒芜。为什么呢?男人都出去打仗去了。统治者穿得漂漂亮亮,佩带着宝剑,吃着山珍海味,国库里的钱多得根本就数不清。老子认为这都是统治者不正当地从老百姓手里掠夺来的,因此他称当时的统治者为“盗竽”,即强盗头子。
老子认为,上述情况是不符合大自然运动规律的,因此早晚要被老百姓推翻;用辩证法的话讲,这正是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正因为你现在什么都得到了,最后才会把什么都丢掉。为什么说统治者的上述作为不符合大自然的运动规律呢?老子讲,“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春夏秋冬是不是相互转化?夏天太热,减去一点就到了秋天,冬天太冷,加上一点就到了春天,大自然的规律是“损有余补不足”;而人类社会运动的规律正好相反,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马太效应”,即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但这种状况不会长久持续下去的,到达一定状态后,就会向对立面转化。老百姓和统治者是一组命运共同体,试想,穷人活不下去,富人能活得好吗?然而,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却不容易做到,因为人追求富贵,讨厌贫贱,在得到富贵和失去富贵之间,人失去富贵的不平衡感更强,能将自己的资产送给别人,这要付出多大的自我牺牲!故老子说,“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意思是说,能将自己的东西拿去送予别人的,惟有那些能看到长远利益的有道者。从表面上看,这些人失去了某些东西,但按照辩证法的道理,惟有失去,才能得到,如果仅想得到,不想付出,那么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全输光。换言之,失去的是眼前有限的利益,但得到的是长远的无穷的利益,这就是矛盾的相互转化。本来不想得到,最后反都得到了;因为不想失去,最后反都丢掉了。因此,惟有“无私”,才能得到最大的“私”;惟有“大公无私”,最后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能叫“有道者”。
第二,为什么统治者倾向于掠夺老百姓?人追求富贵,且追求富贵的欲望无穷无尽,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自然倾向于利用手中的权力向老百姓多要。而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统治者倾向于跟老百姓多要,被统治者则倾向于保卫自己劳动的果实,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还不大乱!总之,老子跟孔子一样,也认为社会的混乱是由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老子的办法就是压抑人对财富的贪欲,从而达到“无欲”的状态。按照辩证法的理解,惟有“无欲”,才能得到最大的“欲”—江山的长治久安,这样一来,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不是就解决了?
基于此,老子强烈反对和排斥对奢侈品的欲望,指责“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并且主张“为腹不为目”。意思是说,消费是为了维持生存和健康,而不是为了享乐,也就是说,以维持生理活动的需要为标准。
《老子》又说,“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意思是说,统治者不追求难得之货,不追求那些所谓的贵重的东西,老百姓自然就不会偷窃。统治者的奢侈会把被统治者的欲望调动起来,“上有所好,下必从之”,但被统治者腰包里没钱,不能通过正常的途径—购买来得到,自然就倾向于通过不正常的途径—偷盗和抢劫来得到!把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就要求领导人谨慎自己的行为。毛泽东建国后为什么不公开过生日?毛泽东明白,他一过生日,那下面的大大小小的“领导”就要过生日,这还不把老百姓那点粮食给吃光了?
天下还谈何安定!
第三,怎样才能将人的过分地追求财富的欲望压抑下来呢?
老子提出的办法之一是“废”掉科学技术的发展。老子认为乱由争起,因而强调要社会安定宁静就必须“不争”,“使民不争”。怎样才能“使民不争”呢?老子把争主要归结为争利、争货,而各种各样的奇物、“难得之货”,更会使人们争而不已,愈争愈烈。新产品是由新的生产技术制造出来的。这样,技巧就成了祸乱之源。所以老子一再说,“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老子认为技巧、奇物的出现和发展,是对自然、对素朴的破坏,这会使人们越来越失去古朴纯真而习染于诈伪诡谲。新技术和新产品是智慧的产物,而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又促进人们智慧的增长,因此,老子把技巧、智慧和诈伪联系在一起而加以否定,宣称:“慧智出,有大伪”,“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应该说,老子的话不无道理。科学技术的发展从长远上会给人类带来福利的提高,但从眼前来讲,可能带来的是人类福利的损失;对某些地区的人来讲可能带来的是幸福,但对另外一些地方的人来讲,可能带来的是福利的损失。比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人民造成了多么大的痛苦?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大的创伤?试想,如果科学技术老不发展,会有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吗?那不都是因为争夺资源而引发的天下大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