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的宋国蒙(一说今河南商丘,另一说是今山东曹县)人,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只一度做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一生大部分时间过着贫困的隐居生活,甚至乞食告贷而不愿为官。楚威王曾以五千金聘请他到楚国为相,他拒不应聘,对使者表示:自己愿意“终身不仕,以快我志”,而不愿为“有国者所羁”。他同曾为魏相的著名学者惠施为友,并讽刺地把惠施为魏相比做“鸱得腐鼠”,以表示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庄子是极端仇视社会进步的。庄子认为生产活动损害了物性。他说任何物,其自然形态是最完美的,如果人为地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人的需要,就损害了物性,即事物的本性,那就不对了。比如,他认为马的蹄子生来可以践霜雪,马的皮毛生来可以防风寒,它们吃草饮水,在野地奔跑,这就是马的本性。可是,那些所谓善治马的人削其蹄,剪其毛,给它带上辔头,系于马槽、马棚中,甚至用鞭子抽打,这样,马就很少有不死的了,他认为这就是伯乐的罪过。
按照庄子的这个思想,人类就不要改造自然,不要杀生了,因为这是违背自然本性的。但是,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以对来自大自然的原料进行加工为前提的,因此庄子这一反对社会进步的思想是站不住脚的。
庄子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器具日新,使得人心多机巧,从而不断产生出新的欲望,而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就会发生人和人之间争夺资源的矛盾,还不搞得社会混乱不堪?基于此,庄子对技术高明的人十分憎恨,提出“丽工垂之指”。“工垂”相传是唐尧时杰出的工匠,“丽”是折断的意思,所谓“丽工垂之指”是指折断这个著名工匠的手指。因为正是他做了这么好的器具,才不断刺激起人追求新事物的欲望,才搞得社会你争我夺,混乱不堪的。庄子认为还是纯朴的社会状态好。何谓纯朴的社会状态?指使用的器具虽不漂亮,但是结实耐用。
“丽工垂之指”,这反映了庄子多么强烈地反对社会进步,反对改造自然的思想。毫无疑问,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
庄子还认为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物质财富增加是社会混乱产生的根源,原因就是老百姓“见利而忘其真”,因此《庄子》主张“不利货财”,要求“擿玉毁珠,小盗不起”。意思是说,把人间视为珠宝的好东西全部毁掉,还会有人偷东西吗?把用来度量轻重、大小的东西全部毁掉,还能分出个你大我小、你重我轻吗?还会发生为点滴利益而争夺不休的事吗?
在庄子看来,天下人都一样,都是兄弟姐妹,根本不应该有什么君王、臣民之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该多好,该多么自由啊!庄子是崇尚绝对自由的,他特别喜欢人的童年状态—婴儿,特别喜欢人类的童年状态—原始社会。试想,儿童无知无欲,什么都不明白,自然不会发生那么多的你争我夺的事情。然而,人一长大就懂得追求财富,就开始贪婪起来,因此,庄子认为,还是人类的的童年时期—原始社会好,还是人的童年时期—婴儿状态好。
庄子反对聚集货财,是否要求过一种人人自食其力的平等社会生活呢?不然,庄子向往的是“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的神仙生活,而老百姓呢?是只“知作而不知藏”,即只懂得劳动而不懂得收获、享受的工具。可见庄子之反对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不是由小生产者的落后、狭隘决定的,而是没落阶级丧失了一切之后,仇视社会进步的心理决定的。
庄子的理想世界,即“至德之世”是:“同与群兽居,族与万物并,恶知乎君子小人哉?”。意思是说,人和动物生活在一起,绝对平等,没有高与低、上与下之分,那该多好?“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意思是说,没有欲望,人类只能素朴;没有知识,人类只有回归传统,而素朴、传统是最能将人心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因此庄子说,“素朴而民性得矣”。
庄子的这种与动物生活在一起,与万物合而为一,没有知识和文化,没有欲望的“至德之世”,实质上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否定。
从庄子的思想来看,它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没落社会势力对社会经济进步的极端仇视。他们眼看着在社会大变革中,社会经济和技术、文化的进步成果都为自己的敌人所获得,而自己则“落花流水春去也”,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同时,自己又失去了任何力量和凭借,回天无术,没落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觉得自己阶级的前途没有什么希望了,感到复辟是不可能了,于是他们找了这一套办法以安慰自己。
《老子》承认并且还很重视雌雄、荣辱的分别。庄子则说,这些分别本来就是没有的,是出于人们的偏见,如果去掉了这些偏见,雌雄、荣辱、成败、祸福以至于生死,这些分别就都没有了,由此可以得到一个无分别的混沌境界。从有这种境界的人看来,贵族阶级的失败和新兴地主阶级的胜利,是一样的。这是没落阶级最后一个安慰自己的办法。
在历史中的任何时代,总有不得志的人,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总要遇到些不如意的事,这些都是问题。老庄哲学并不能使不得志的人得志,也不能使不如意的事如意。它不能解决问题,但它能使人有一种精神境界。
对于有这种精神境界的人,这些问题就不成其问题了。它不能解决问题,但能取消问题。人生之中总有些问题是不可能解决而只能取消的。这种精神境界,用庄子的话说,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游于逍遥,论以齐物,超乎象外,得其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