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如何让生意来找你全文阅读 > 第15章 9号码头

第15章 9号码头


  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短视的行为。

  ——李嘉诚

  李嘉诚常想,如何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不使用任何招数,而达到无招胜有招的高超境界,是关系到整个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从李嘉诚投资东方广场的事例(详见掌握投资的“时机术”)来看,他不仅善于在经济活动中观察变幻莫测的政治气候,而且善于在投资环境中打政治牌。争取9号国际货柜码头的经营权,便是“李超人”打出的一张绝佳政治牌。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因形势复杂而最终失利,但是他的创新思维得到人们的首肯。

  李嘉诚旗下的国际货柜码头公司是葵涌最大的集装箱港。20世纪80年代,葵涌共有6个码头,其中国际货柜码头占有三席,分别是2号、4号和6号码头。剩下三个由其他集团占有。

  1988年,已占有葵涌港一半码头的李嘉诚,以44亿港元投得了7号码头的经营权。该码头共有3个泊位。1990年,在政府的投标中,国际货柜码头与现代货柜码头联手中国航运公司投得8号码头的经营权,这个码头共有4个泊位。

  的一切,他并不沾沾自喜。随着世界货运集装业的迅速发展和香港经济的突飞猛进,葵涌目前的货柜码头配备很难达到国际一流化的水准,即使有一批正在兴建的码头,前景还是不容乐观。

  现在,9号码头的选址和招标工作即将开始。争夺9号码头的发展经营权,李嘉诚是最热门的人选之一。对此,李嘉诚踌躇满志,信心十足。因为李嘉诚知道,在港府的决策机构立法局里,有6名是自己手下的“心腹”。他们在长实还兼任董事,每年享受着极高的薪资待遇。有他们作内应,事情岂有不成之理。

  再者,英国职业政治家彭定康上任伊始,曾来视察葵涌码头,李嘉诚当时正巧在为国际货柜码头搞庆贺盛典。有人说,这是李嘉诚为讨好港督而故意安排的。其他一些角逐9号码头的财团看见李嘉诚的与港督彭定康的频繁来往之后,心里也凉了一大截。

  占有绝对优势的李嘉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彭定康对港府进行了大换血,撤销了一批官员。这对李嘉诚经营多年的港府“内线”而言,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彭定康这样做,其实并非要和李嘉诚过不去。俗话说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每个领导上台之前好像都有类似的举措。新任港督的改革,对一向自信的“超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竞投9号码头的光明前景也抹上了一层无奈的阴影。

  与李嘉诚相处要好的行政局议员发表言论,他们建议将码头公开招标,出价越高,中标机会就越大。这与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的原则不谋而合。倘若这样的话,再也没人敢与拥有百亿现金的李嘉诚分庭抗礼了。“超人”在港府的势力下台后,新一届行政局议员们肯定不再关嘉诚也早有意图了。但结果让“超人”大失所望,港府把9号码头4个泊位的经营权,都给了英资怡和与华资新鸿基等财团。是彭定康一手操控的吗?早在1991年,李嘉诚就曾向彭定康的英国保守党捐过一笔竞选资金,想必彭定康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吧。所以,在国际货柜码头庆典之日,李嘉诚特邀他参加。随后,彭定康请李嘉诚入“总督商务委员会”。结果“超人”没去,只是安排儿子李泽钜进入。此事后来被媒体认为,彭定康与“超人”的关系的确非同一般。

  但也有的媒体报道,港府这一举措,的确是想削弱李嘉诚在货柜码头的霸主地位。

  按国际相关规则,一个企业如果占有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便可称为垄断行为。如果超出7成,则被视为是极端垄断组织。经济学家、法律专家研究表明,垄断行为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严重时还会干涉政府权利。而对那些竞争相对弱小的企业而言,更会加快他们的倒闭速度。

  政府对于那些必须实行垄断的行业,设立专项管理机构并对其实施监控。对非垄断行业,则鼓励他们自由经营。而香港政府与其他国家不同,并没有出台明确的有关垄断的相关法律条款,港府一直对本港企业持不闻不问的中立态度。

  但是,在行使有限权利之时,“平衡”发展成为港府的首要选择。香港市场被国际货柜码头公司全部垄断,受到其他竞争9号码头的财团们的不满。这些人的观点,受到香港各界包括港府的大力支持。曾有议员说:“经验与财力不是主要原因。如果是这样,那么当年中环金而李嘉诚则成了纽璧坚第二。但是,二者失败的原因截然不同,置地虽然有中区地王之称,但其地盘物业少的可怜。纽璧坚当初是过于粗心大意,而拥有7成货柜码头的‘李超人’,才是香港的霸主。‘超人’今日尽管失利,但他虽败犹荣。”

  兵败美丽华

  机遇只钟爱那些时时刻刻地有准备头脑的人。

  ——李嘉诚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回顾一下李嘉诚以往收购中所向披靡、攻无不可的经典战役,用这句唐诗也许最能体现他的心情了。然而,美丽华一役,为自满的李嘉诚敲响了警钟。

  从协助中泰到联手首钢,有人说,李嘉诚仅依靠中资和大陆政府,就可以在香港横冲直闯,为所欲为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兵败美丽华就是最好的见证。

  美丽华大酒店的前身是设在九龙尖沙咀的一个教会小旅店,最初是由一些外国传教士创立的。20世纪50年代初,这些耶酥信徒被内地驱逐出去,后来到这个旅馆继续搞传教活动。

  当时,广东中山有个商人叫杨志云,他来到这里经过仔细观察,觉得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国内外各驻港机构在此均有设立。商人的那种天生嗅觉感,促使他马上就买下了那间不起眼的小旅店。经杨志云的苦心经营和大规模的扩充后,到70年代,当年的小旅店已变成一座高标准、现代化,拥有千余座客房的超一流酒店。

  80年代初期,佳宁和置地曾合作购得美丽华一翼。当时香港轰动一50%。形势危机之下,美丽华各股东纷纷把矛头指向杨氏兄弟,为了稳定军心,杨氏兄弟请美丽华元老何添出山担任主席。1992年,随着邓小平的南巡讲话,香港旅游市场重现生机,一大批海内外游客陆续入港。这对美丽华来说如同雪中送炭,整个集团无不欢欣鼓舞。但是,各大股东由来已久的利益分配矛盾并没因公司渐入佳境而有所缓和。而且,当时杨氏兄弟俩的经营思路也有所分歧,杨秉正决定继续经营美丽华,杨梁则认为应该先投奔美国再谋求发展。

  集团内部不和,正给那些早就对美丽华有觊觎之心的人提供了良机。

  这其中的强手,就是李嘉诚与荣智健新组建的财团。有人称,凭借长实和中泰在香港的地位和影响,收购美丽华如同探囊取物。曾有专家称,李嘉诚、荣智健是当今香港最强大的收购组合。业界普遍认为,美丽华即将成为李、荣的战利品。

  美丽华是恒指三只酒店蓝筹股中唯一的华资酒店股,它旗下有美丽华酒店、蛇口南海酒店(位于深圳)和柏丽广场。三项加起来,总资产可达93.5亿港元。

  面对这么一顿诱人的美餐,李嘉诚和荣智健开始行动了。1993年6月5日,长实与中泰组建的新财团正式宣布以每股15.5元的价格,共涉及资金87.88亿港元收购美丽华。

  4天后,美丽华宣布停牌,但停牌前的14.8元与李嘉诚的收购价15.5元溢价不到二成,这与众股东的期望值还有距离,他们当然不能接受了。分析人士认为,李、荣以每股18元估计才能完成收购,否则美丽华还不一定会落到谁的手里。

  处。这么一大笔生意,没经对方了解情况便付诸行动,显然不够礼貌,有失君子风度。

  据李嘉诚透露,美丽华集团的一个大股东曾与他主动提出出售其手中股权。这个人是掌门人杨秉正呢?还是董事局主席何添?人们不得而知。一个星期后,美丽华董事总经理杨秉正发布公开信,称董事会从未与李嘉诚、荣智健达成共识,并说美丽华发展前途广阔,达不到每股20元绝不出售。

  显然,杨秉正对李嘉诚所出的每股15.5元很不满意。有消息称,曾与李嘉诚就出售其所持美丽华股权的人,很可能是董事局主席何添,而何添持股数远不及杨秉正。所以,李、荣要想成功收购美丽华,通过杨秉正这一关才是关键。

  6月22日,杨秉正再次公开表示,就先前在公开信中所言,对李嘉诚和荣智健深表歉意。此信一出,人们议论纷纷,皆说杨秉正惧怕李嘉诚和荣智健,不敢与财力雄厚的长实、中泰相抗衡。对李嘉诚,人们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他有失绅士风度,人家抗拒仍执意收购;还有人说,李嘉诚仍是不抱买古董的心态,现在价格已定,不容修改,成则得,不成则弃。

  现在杨秉正持有美丽华3成的股权,长实与中泰理论上还有成功的希望。可偏偏天不作美,乱军中突然杀出一个李兆基,形势立即风云突变。

  李兆基原籍广东顺德,现任恒基兆业主席,主要经营房地产业。他与李嘉诚交情颇深,他们曾在温哥华共同投资过世博会址,可谓相知相识。他俩在高尔夫球场也是搭挡,每逢相聚时品茶、下棋、谈心颇为人他担心的是,美丽华这个烫手的山芋已成为众失之的,随时都有引火上身的危险。于是,他决定找个人帮他隐藏一下。经过多方考虑,他选择了父亲的好友李兆基。

  其实李兆基也是左右为难,情非得已。美丽华是杨家的命根子,想当年他与杨志云是莫逆之交。现在其子有难,岂有不帮之理。再说,杨志云在商界颇有威望,大家有目共睹。如李兆基袖手旁观,必会遭致外人的指责。更促使李兆基慷慨解囊的是美丽华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友谊固然重要,但在利益面前谁不垂涎欲滴?

  基于以上原因,李兆基正式向李嘉诚发起挑战,并与杨秉正秘密签署收购协议。恒基兆业以每股17元的优惠价从杨氏家族购得美丽华股权。

  再看此时的李嘉诚和荣智健,早已手忙脚乱。他们把先前的每股15.5元提高到17元,与李兆基叫劲。证券金融界都被李嘉诚这一举动所惊奇。有一位业内人士说:“头脑冷静的李嘉诚,也会有情绪冲动的时候。”

  此时,以杨秉正为首的美丽华仍持有7.61%的股权,任凭长实与中泰的财务顾问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都无济无事。他们只勉强收购了何添手中5.37%的美丽华股权。

  截止1993年7月,长实和中泰仅购得13.7%股权及9.2%认股权证。由于股权未达到50%,只能宣告收购失败。而李兆基已持有美丽华34.8%的股权,坐稳了美丽华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有股市分析人士说:“如果李嘉诚卷土重来,李兆基还可以从杨秉正等股东手中买入股份。达到50%的股权问题应该不大。如果李嘉诚不美丽华,并没有说明“李超人”的事业在香港走下坡路。

  从李嘉诚收购美丽华失败一事,我们可以看出,他显然是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并没有采取及时行动。延误战机,痛失江山。这完全取绝于管理者的心态,当一个企业逐渐变得强大甚至膨胀起来之后,往往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产生一些认识偏差。那些处在事业高峰的企业管理者要谨记这个教训。

  二李相争

  不会学习的人就不会成功;不会总结的人就难以战胜失败。

  ——李嘉诚

  铩羽美丽华之后的李嘉诚,并没有在好友李兆基面前甘拜下风。永不服输的“超人”一直在寻找证明自己的机会。

  在香港新界马鞍山一带,矗立着一座座豪华典雅的商居楼盘,其中一处叫海柏花园,另一处叫新港城。它们的主人分别是李嘉诚和李兆基,这两个楼宇仅隔一条马路。看来,“李超人”复仇的时机就在眼前。

  1994年年底,李嘉诚率先发难,他减价向市场出售海柏花园。闻听此讯,香港市民蜂涌而至,在很短的时间内,海柏花园就售出了八百余个单位。而在同一屋檐下的新港城的顾客锐减。对此,李兆基不甘示弱,他以牙还牙,也决定减价售楼。

  1995年,李兆基经过一番精心筹备,推出了恒基兆业公司第四期的最后一座楼宇,并以每平方英尺4100元的低价出售了248个单位。同时又宣布,客户只需交l成的楼价就可以入住,其余9成按揭成交。为吸引顾客,恒基还搞了一个奖金丰厚的幸运抽奖活动。

  除此之外,李兆基还在房屋装修上大费脑筋。他高薪聘请萧鸿生为早餐和晚餐。这一系列措施的效果就是吸引了大批顾客来光临新港城。

  看着恒基在短时间内采取的一系列诱人措施,李嘉诚加强了进攻。他立即决定,以每平方英尺4040元的超低价出售海柏花园,这比新港城要整整低60元,香港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这一消息。

  其实,李嘉诚推出新楼单位为时尚早,但为了确保顾客不被恒基全部抢走。长实聘请设计总监便成了当务之急。于是,他决定由名师高文安主抓装修示范单位,争取尽快向顾客开放。但由于时间原因,示范单位并未落实,长实只好以模型来代替实楼。

  在售楼现场,长实员工和恒基员工更是唇枪舌剑、刀光剑影。长实员工对顾客说:“我们海柏花园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舒适美观。由名师高文安一手打造,你只要走进海柏花园,就知道其中的一切了。”

  而对面恒基的经纪商也不甘落后,他们说:“我们新港城环境一流,设备其全。不仅有大型购物中心,还有步行街。海柏那个商场小的可怜,简直和新港没法比。”

  经过一阵声势浩大的宣传比拼,李兆基占得了先机。不久,与新港城相连的商场陆续开张,而且顾客源源不断。还有大批顾客提前一天排队等候新城港的发售。

  李嘉诚感觉形势不妙,他灵机一动,想到了用广告来吸引顾客。就在新港城发售的前一天晚上,长长的队伍前面突然出现一条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海柏花园每尺仅售3275元!”排队等候的人见此情景,一时间议论纷纷,当时跑掉的有近20人,最后所剩无几。

  可奈何。李兆基本人也是束手无策。

  最终,恒基没与长实继续对决。李兆基在一次答记者问时,故意显出一副不以为然的轻松姿态,好像并没有把这次失利看得太重。想当初,李兆基在美丽华一战中让李嘉诚吃尽了苦头。这次,“超人”游刃有余,力挫强敌。虽然没让李兆基大伤元气,但也算报了当日的一剑之仇。

  当对手实力强大、甚至战胜过你的时候,才会引起你对他的高度重视。从马鞍山一役可以看出,李嘉诚一改此前骄傲自大、行动迟缓的作风,及时准确地把握信息,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连续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猛攻,让对方无还手之力,一举赢得了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