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如果爱,请深爱:在诗经中邂逅最美的爱情全文阅读 > 第19章 共度流年(7)

第19章 共度流年(7)


  江水有分流处,那个人回家去了,他不带我过江去。我不跟他过江去,疯癫狂乱也难挽回我。

  江水在不安地涌动着,奔流不息,蔓延出条条支流。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心开始被强烈的孤寂感包围,沉沦,黑暗,我不住地对自己说:“你再也不会回来了……”这声音每天在我脑海里回响,好似幽灵一般尾随着我,朝我狞笑,我竭尽全力,却怎么也没法把它赶走。

  江水日复一日地流淌,不知疲倦,时间也慢慢流逝。我不愿意相信你真的离开了我,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我不止一次地朝着苍穹发问:“你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带我一起走?难道你已经放弃了对我们爱情的坚守?当初你的承诺又在哪里?”有时,我真的无法原谅你,我恨你,甚至有种恨入骨髓的感觉。可事后又为我这种近乎分裂的状态感到自责和懊恼。可你能理解吗?如果我不是对你爱之入骨,又怎么会恨之入骨呢?

  你快回来吧,我真的受不住了!

  《江有汜》是一首比较典型的弃妇诗,诗里每一句都是对薄情郎的痛斥和哀怨,但是字里行间中也不时透露出丝丝祈求——希望那人能看到这首诗及早回来。这首诗词渴求中交织着渴悲愤,悲愤中有充满了浓烈的真情,因而赢得了读者的同情。

  《诗经》里描写“弃妇”形象的诗很多,比如说《谷风》。《谷风》的描绘更加细致,从自己劝说丈夫,到回忆在一起的过去,再到表达自己的悲痛,最后才写到丈夫逐渐变化的态度,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一种绵密的伤感。

  另一首《遵大路》则写了一个很小的场景——男子要抛弃女子,离开时女子拉着他的衣袖哭诉。全篇没有起因,更没有结果,只是对离别这个再小不过的场面做了穷形尽相的描绘,诗人像通过一种近乎超级写实的艺术手段对女子的不舍之情进行表现。

  和那些弃妇诗不同的是,这首《江有汜》并没有把笔墨用在直接描写上,而是用三句铿锵有力的指责从侧面把这个薄情郎利落地刻画出来,。而且,《江有汜》里的思想情感极其很复杂的,既饱含了对薄情郎没能坚守爱情的指责,又倾诉了自己对无法挽回结局的无限哀伤,让人不忍卒读。

  金圣叹在批《西厢记》时说:“夫论此事,则自从盘古至于今日,谁人家中无此事在乎?爱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饮食男女,真的就像饮水吃饭一般,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但仔细回味,我们又会惊奇地发现,那些能被我们所熟知的,大多数都是悲剧。这真的又像是一个人生悖论——人们总是期冀大团圆的结局,造化却总是将凄美悲怆的爱情故事流传下来。我想,之所以会又这样发人深思的现象,那悲剧本身,一定是超越了喜剧,将人性的弱点揭露得更淋漓尽致,在人生哲学和世界观上必定有其他发人深省的超越时空的巨大价值。非如此,不足以解释这个现象。

  从《诗经》一路走过,中国的“弃妇”形象至少已经存在了三千年。但三千年的警醒也没能把深陷爱情泥沼的我们拯救出来,多少爱情悲剧在等待造化的救赎。善始易,善终难。爱情最难坚守,君不见多少海誓山盟已成空。我们总是轻易许下动人的诺言,最后才知道没有能力实现。那些需要诺言来维系的爱情,就像戴着墨镜看太阳一样——镜片里的太阳是那样美丽圆润的,但摘下墨镜,眼睛很容易被强烈的阳光刺伤。

  我要说,真正的爱情不需要诺言来维持,爱情不过是一种习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就像有句歌所写的,“有时会突然忘了,我还爱着你”。爱情应该是行云流水,云起云落,这样才更久远,甚至永恒。

  弱势的女性往往是悲剧的主角。李白《去妇词》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交付给了你,你却如此薄情,她当初绮罗锦绣嫁给你,却换来你离家远去;她现在人老珠黄容颜改,你却喜新厌旧寻他人。”词的结尾不无伤感地说:“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嫂嫂竟然说出了“如今我落得孤苦伶仃一个人,却要去劝诫小姑,日后嫁人,千万不能嫁给像你哥哥一样的薄情郎”这样的惊人之语,着实有些讽刺意味。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一直在追求完美的爱情。我之所以把那些抛弃妻子的人目为薄情郎,不只是对其行为感到愤慨,而且对其想法难以完全理解。不是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始乱终弃,叫人情以何堪?如果爱,就请深爱;如果不爱,当初就不应该开始。如今让人独守空闺,忍受着无边的孤独,这无论如何,都叫人难以接受。

  也有一些例外。同样是弃妇诗,杜甫的《佳人》引起了我的兴趣。此诗说,“安史之乱”期间,女主人公的哥哥身居高位,却在战乱中遭遇不幸,家境因此衰败。丈夫觉得妻子家道中落,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就另寻新欢。让人惊讶的是,诗中并没有像一般的弃妇诗一样,一味地指责男子的忘恩负义,也并没有过分渲染悲情,而是笔锋一转,把这种不幸化为一种向上的力量——女主人公发誓自己绝不会向命运低头,即使幽居空谷,也要坚守属于自己的那份贞洁。

  唐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也有弃妇诗。他在《母别子》中是这样说的:“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是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作伴。”这首诗以白描般的利落,浅显而直真地描写了离别之苦、从侧面抒发了对背信弃义的丈夫的指责——家中还留有两个儿子,一个刚会走,一个刚能坐起来,你们夫妇新婚燕尔,却让的我们母子生离死别,连林中的乌鹊也不如,母子相依,雄鸟作伴……这是何等的哀伤。我们似乎想见,无奈的妇人早已两泪涟涟,泣不成声,让人顿生怜悯之情。诗的最后一句“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道出了发人深省的事实——待到将军您再次建功,封官进爵后,现在的新人妇欧诺个怕也难免落得和我一样的下场。从文本上看,《母别子》和《江有汜》中叙述的角度大相异趣,《江有汜》着重预言男子将来会后悔,言辞中带有期盼之意,而《母别子》则是在告诫新人妇,更多的是一种愤恨。

  “年少时,我们因谁因爱或只因寂寞而同场起舞,沧桑后,我们何因何故寂寞如初却宁愿形同陌路”,我陪你耗尽半生芳华,如今你却说走就走,不要把不辞而别当做一种道别的方法,如何才能让你明白独守这份感情的艰辛,我对你的期盼没有一刻停止过,你是否会在某个瞬间感到过些许悔意;是否会在某次梦中呓语喊出我的名字;又是否会在人生不如意的时候想要回来却没有勇气。

  于是,许多人人在爱情面前徘徊,踌躇不前。不是因为不爱,也不是因为不敢爱,只是希望自己不会重蹈前人覆辙,能够享有长久的幸福团圆。是啊,谁不期待一场爱情能够有始有终呢?谁又愿意承受那种被抛弃的沉痛伤感?但两千多年的劝诫,却仍旧频繁地上演了无数悲情,或许今后还会延续下去……

  可是,没有爱情的人生将注定残缺,谁也无法忍受一个人的日子。我还在期盼,你快回来!

  31、约定是场美丽的相遇——《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声声鸡啼汇成一片。在这时见到了你,我怎么能不倍感舒心畅快。

  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一声声的鸡叫灌入耳中。在这时见到了你,怎能不让我心病全消。

  风刮不停,雨下如注,天昏地暗,鸡叫声连连。要是在这时见到了你,我怎能不欣喜若狂。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妇人一个人在家,她在思念着远方的丈夫,在这样的夜晚,他更不可能回来。只听外面鸡鸣不已,是什么引起了躁动,妇人不解地想着。突然丈夫推门而入,卧床的妇人又惊又喜,丈夫心疼地看着妇人,慰问着她。此时,妇人见到归人,心里的相思病一下子就好了。欣喜,这真是令人动容又难言的欢乐哟。

  这无疑又是一首怀人诗,但与一般的怀人诗不同的是它描写的是怀念的人在一个风雨夜回家的景象,女子的情感马上由沉郁转为欣喜,一拍三唱,增强情感感染力。

  这是一个美丽的约定,我约你来相见,可今夜风扬肆虐,雨打芭蕉,我猜你是不会来了,思念的心不停歇,我的愁绪满怀。可就在这不经意间,你却翩然而至,让我的心一下子柳暗花明了。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我果真没有看错你,我们相亲相爱,任凭外面风雨,这里却是如此温馨的场面。

  不管是夫妻还是情人间的相见,画面都充满了喜感,读者也会不自觉地被带入到这个温暖的港湾里。爱情就是这个港湾,不管外面风雨有多大,在爱人这里你是安全的、温暖的,可以肆意地表达你的害怕恐惧担心,因为所有的不安此时都会转变为暖暖的舒心。

  游子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归人说:既然说好了的约定,风雨兼程又如何?!

  约定是美好的,不是因为它的规定性,而是赴约时来人那种别样的心情。一场约定的终极是约定实现的那一刻,它可以检验彼此的诚信以及人品。如果放在爱情里,那就是检验爱情的试金石。君不见西方婚礼上那庄重的誓言,不论贫病富有、不论······都不离不弃,一句“我愿意”就宣告了一个约定的形成。

  也许会有人说,爱情是不需要约定的,有约束的爱情失去了浪漫和自由,但亲爱的,你忘了,爱情本来就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约定让爱情更有味道。“约会”一词,我想,也绝对是场约定。

  但有些约定注定无法实现。命运捉弄也好,冥冥劫数也罢,好像这个约定有了另一层意思,反而也就自成约定了。还记得张国荣与梅艳芳的40岁之约吗?倘若到了40岁,你不娶,我不嫁,我们就结婚。结果,哥哥在39岁的愚人节跳楼自杀,而梅姑也在同年因病去世,他们都没有实现约定,这些随风而逝的约定就此埋入黄土,留给世人的是无限的遗憾与慨叹。

  有些约定却是极富浪漫色彩的。恋爱时有约定,结婚有约定,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没人听过分手还要来个三年之约、五年之定的,但世间事往往就是这么奇妙,因为约定,所以还有再相见的机会,因为约定,所以可以再续前缘,从头再来。《分手合约》是一部比较悲伤的电影,但男女主人公的分手约定居然注明了期限。这让我们这些每日生活在一分手就终生不得翻身的普民大众如何不赞叹其情真意切。

  有些约定只是一场梦,藉由这梦幻创造一个理想的意象。明知不可能,却宁愿深陷其中,远远地遥望,就心足矣。戴望舒的《雨巷》虽然表达的不是爱情,但他运用爱情的意象描绘出一位让人联想浮翩的丁香姑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想起江南的小镇上,一位撑着纸油伞的姑娘默默地行走在潮湿的青石板上,这个美好的姑娘有自己的忧愁,她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却又如此让我难以忘怀。因着她有与我一样的惆怅。但最终她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连同她的惆怅一道飘然而去。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这是一场美丽的相遇,但作者与丁香姑娘却是没有约定的约定,他们一同走在这条小路上,一同体会着人生的悲愁,约定完成了,丁香姑娘也就此离去,消失在作者的生活中。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好似前世注定要有此一遇。这是心灵的约定。

  现代的情侣间貌似已经有了很多不成文的约定,比如过节要浪漫一下,不要以为过节就是情人节,七夕这样的大众节日,恋人间自然少不了什么恋爱纪念日、生日、第一次某某纪念日等需要用心才能记得住的节日。约会自不必说,玩浪漫才能体现出这约定的意义和价值来。所以说,约定最好是不期而遇才能让人感动涕零,surprise已然成为流行元素,就像丁香姑娘这样悄悄闯入你的心房。

  夫妻间的情感也是需要用心培植和浇灌的,结婚纪念日就有好多种,什么纸婚、银婚、金婚等一堆名目。这些之所以存在的价值除了提醒人们他已婚之外,还担负着一个更重要的角色,那就是让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感情,可谓爱情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有一首毛泽东赞赏梅花高贵品节的词这样写道:

  零落成泥念作尘,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百花春之绽放,梅花自动隐退,这是花儿之间的约定,一个喜欢清幽冬日,一个喜欢勃勃春阳,到了季节更替,它们如约来去。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相遇即是缘,相知相守相爱即是修行,来一场华丽的约定又何妨?

  五 情以何堪

  32、爱是一门艺术——《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