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东方玄幻 > 七圣传承全文阅读 > 七圣传承

七圣传承


  紫玄门,在以前也叫紫玄宗,是这荒州大地上赫赫有名的一流宗门。其创教祖师玄生子更是一代人杰,他的人生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玄生子,俗家姓名叫周慕玄,少而成名,三十岁前在朝为官。

  其时庙堂之上,朽木为官,腐僚横行,党争不断。周慕玄为官清廉刚正,致为权势所不容,做官虽不数年在朝堂上却树敌不少。

  最后更是惨遭政敌陷害,以至于身陷囹圄,虽未丢了身家性命,但也吃尽了苦头。也是他命不该绝,幸遇贵人相助,得以平冤昭雪,恢复官职。

  但彼时的周慕玄业已对黑暗的朝堂寒心,也不屑再与奸佞之臣同朝共事,遂倒裳落佩,挂冠而去。

  尔后的十余年,不甘寂寞平凡的他在这期间也做过许多种营生,奈何天公不眷,亦如他坎坷的仕途一般,屡屡不顺,接连碰壁,最终皆无多大成就。

  在四十岁上,不执著,不强求的他,最终率性放下一切,只身布衣做起了闲云野鹤,寄情于山水。

  周慕玄自幼博览群书,于释道儒三家均有涉猎。特别是在辞官后,犹喜研究道藏,他于道家玄学,冲虚之道颇有独道见解,且深得其中三昧。

  彼时的他抛却前尘,忘掉烦恼,远离俗世喧嚣,一朝返璞归真,在天地自然间于道家至理一一印证,进而想通了道家恬淡为真,虚极静笃的诸多妙理。那一刻,也让他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

  一切水到渠成,修真炼道之念自然也扎根于心。尔后他几番游走,拜访世间诸修行大派,以全修道之心。

  数年间他拜访宗门无数,最后却都失望而归,无一而别,对方皆以其年岁过长,已错过了修行年纪为由,将他拒之门外。

  就在他失望之余,却意外偶遇一游方相师,经攀谈,相师知其念,笑而告曰:道已生其身,何以他处求。

  周慕玄不解何意,问之;相师三缄其口,笑而不答。临别之际,相师拿出一簿古卷相赠,又道:莫求他人无上道,自己知道方为道。

  周慕玄得此古卷,大喜,以为是修行炼道之法,经阅之,却是令他有些失望。上面所载并非修行法门,而是关于大道阐述和一些气机运转关窍等,在他看来,这倒像一篇修行的引子。

  虽颇感失望,但里面所记载的大道论机,却是他以前在三千道藏中不曾见过的,见猎心喜,当下细细阅之,哪知这一番细看却令他激动莫名,如获珍宝,喜不自禁。

  深研之下,发现里面所载内容端的是微言大义,字字珠玑,令他茅塞顿开。这里面所阐述的精义像一根无形的线,把他以前于道藏中所知所悟及一知半解处给完整的穿插起来,令他对道理又有了一番新的明悟。

  继而阅之,发现后面内容越来精微奥妙,也越发的艰深枯涩起来,其中只字片言,无不令他冥思许久,方能想通……

  就这样如饥似的渴埋头苦读,一天下来,也不过看了一小半而已。只这一小半已然令他大受启发,获益良多。

  在他看来,上面所载的内容,深奥莫测,非一时半刻所能明了,只能留待以后慢慢严究。

  无名古卷道理精深,发人深省,但却不是修行法门。受无名古卷的启发下,周慕玄修行之念也愈发强烈起来。

  虽被无数宗门拒之门外,但他尤不死心,彼时的他正自寻思再去拜访哪个宗门时,蓦地里却想到相师临走前所说之言,“莫求他人无上道,自己知道方为道。”

  他认真咀嚼话中含意,眼神渐而大亮,心想世间万千修行法门,皆非自生而来,莫不由人所创,今蒙高人馈赠宝卷,如此契机,我何不自修自悟,也省遭他人峻拒,想通了此节,豁然长笑数声,当下便熄了拜师求道之心。

  尔后他远离尘世,拣寻了一处环境清幽之地,便开启了他的漫漫悟道之路。

  就这样,他渴饮山泉,饥食野果,独辟而修。

  期间他精研道藏,结合无名古卷两相启发,于深山静修九年,最后终于给他悟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修行秘法,也就是后来的紫玄宗镇宗宝典---化外清虚经。

  他依照自己所创的这一套秘法潜心修炼,如此修行数载。只觉身坚体壮,神清目明,百病不生。自此更是勤修不缀,忽忽三十年,终觉有成。

  所谓道不远人,周慕玄修行有成,便兴起了入世之念。

  其时修行界宗门林立,群星璀璨,各门各派天之骄子层出不穷。周慕玄凭籍一身高深的修为,独特玄妙的神通,挫败天才无数,不数年间在修行界便名声大振。

  最后在紫云山偶遇当时大荒域第一奇才,也是天玄圣宗掌门李无为,二人于紫云山上论道七日七夜,难分轩轾,互相佩服,最后结为至交好友。

  当得知周慕玄一身奇绝的修为全凭自创自悟之时,李无为惊叹自愧不如,称其恐是继七圣之后的第一修行奇才。

  其后周慕玄便于紫云山开宗立派,广收门徒,开坛传道,成为一代开山祖师。其宗门便是响彻后世数千年之久的紫玄宗。

  周慕玄因修道悟道而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大变,这种大变无异于重获新生,因此立道号为玄生,玄生即道生之意。修行界之人仰慕其名,佩服其道行,多尊称他为玄生子。

  彼时的紫玄宗其风头之劲,可谓一时无俩,隐隐有大荒域第五圣宗之称。

  所谓大道有缺,日盈昃,月满亏蚀,世间并无尽善尽美之事。

  周慕玄所创的化外清虚经,精奥玄妙,威力绝伦,足可称得上修行界最绝顶功法之一。

  但是,他门下弟子却无一人能修行此经。这部修行宝经冥冥之中仿佛只为周慕玄一人所存在的,其他人皆不能“染指”。

  身为第一代开山祖师,竟没有一个可传衣钵之人,这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和讽刺。

  对于门下弟子不能修行此功法的原因,周慕玄自是知其根由,盖因自己的这套法门独僻蹊径,与别家功法实是大相径庭,全然不同。

  其他功法多是循徐渐进,由易而难,以武入道。而他的这套功法,却是独辟蹊径,由繁化简,由难而易,第一步便直问大道,由见性开悟入门。

  是以他门下的弟子资质虽高,但若让他们修行伊始便明道开悟,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也有不少天资出众的弟子试图修行此功法,但最后皆难有所成,以失败告终。对此,周慕玄也只能喟然长叹:天不佑我紫玄。

  ……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慕玄励精图治,以大手捥大格局把紫玄宗治理的井井有条,发展迅速,羽翼也逐渐丰满,再也非以前那只靠周慕玄一人支撑的局面,门内弟子也渐渐忘了于他们如鸡肋般的镇宗功法《化外清虚经》。

  周慕玄对此事却一直耿耿于怀,他以化外清虚经起家,从而创建了紫玄宗,若是此经不能得以流传下去,门内弟子若无人修行此经的话,待他大限归去之后,紫玄宗还是紫玄宗吗?

  眼看宗门逐步壮大,发展良好,亦有了一流宗门的实力和规模,以后在修行界自可站稳根脚。

  周慕玄功成身退,把掌教宗主之位,传与门下大弟子,交待几句,自此飘然而去。

  ……

  此后,周慕玄销声匿迹,世间再也没有人见到过他。而关于他的传闻却是众说纷纷,有人说他大限以至,早已坐化。也有人说他以通天修为破碎虚空,追随七圣的足迹,飞升天界……

  时光如梭,转眼三千年而过。随着创教祖师周慕玄的离开,紫玄宗整个宗门的气运仿佛也随他而去,特别是近千年来,紫玄门就鲜有出色的人才出现。

  宗门人才凋零,后继乏力,又兼之创教时间短,底蕴不足,是以紫玄宗逐渐地没落下来,由以前的一流顶级宗门,渐渐沦落为一个二流宗门。

  期间更是发生了一件令所有宗门弟子激愤欲狂的事。

  在大荒域,自古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也是四大圣宗默许的。那就是凡是二流的宗门,冠以‘门’称。一流的宗门,冠以‘宗’称。而一流之上的那些超级宗门,则冠以‘圣宗’称。

  紫玄宗实力降为二流宗门,是以在六十年前,宗门的山门牌匾也被人强行由紫玄宗改为紫玄门。

  自古以来由‘门’晋升为‘宗’的在所多有,但是由‘宗’被强行改为‘门’的,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这也使紫玄门成为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柄,门内弟子外出历练也抬不起头来。

  这事被整个宗门上下引为奇耻大辱,但却无可奈何,山门被强行改名字这件事,虽然是几个二流宗门执行的,但幕后操纵者却不是他们所能对抗的,形势比人强,他们也只能打破牙齿往肚里咽,是以最近几代弟子有骨气者莫不发奋图强,努力修行,以期壮大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