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秦王扫六合全文阅读 > 长平之战(4)

长平之战(4)


再说白起赵括对峙,此时在兵力上秦军赵军都已经全用上了,秦军略多几万人。然而白起并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他知道,对面的四十几万军队现在就是四十几万张嘴,是要吃饭的,他们耗不起,而自己的老板正从野王源源不断的往这运物资。差距!r

时间到了九月份,赵军断粮四十六天。能吃的都已经吃了,战马都杀了吃了,马鞍子都当牛肉吃了,这时候赵括下了一个命令:以老弱病残者为食。r

……不评价。r

人,也是有吃完的时候的,吃完怎么办?再吃下去,估计自己也要被人吃了。r

一个念头出现在了赵括的脑海中,擒贼先擒王!不是昭襄王,是白起。若是白起死了,秦军不战自乱,而自己这边都是哀兵,到时一鼓作气,说不定能挽回败局。于是他挑选精锐之士,组成一支类似敢死队性质的队伍,隐藏在大军之中,然后全军出击。r

白起想不到饿的半死的赵军还能主动攻击,立刻列队迎敌,我想此时的白起,是有点轻敌的。秦为骄兵赵为哀兵,但赵军在体力上毕竟相差太多,虽然一开始给秦军造成了一点麻烦,但很快就扛不住了。秦军看赵军有崩溃的迹象,渐渐也不怎么用力,带着猫玩老鼠的心态,但是,这要付出代价。r

突然,一支人数不多的部队从赵军中杀出,十分勇猛,秦军一时慌了手脚,不能抵挡。其实这支敢死队在刚刚的战斗中完全没有出力,体力相对比较充沛,加上秦军懈怠,犹如一支利箭,直奔中军而去,目的只有一个,白起。白起身穿帅甲,骑着高头大马,身边是自己的帅旗,十分醒目。他正在观战,只见前面一片混乱,一支人数不多的赵军朝自己冲来,而周围的秦军竟然不能抵挡,连亲兵卫队都傻了眼。r

结果是白起受伤,秦军撤退,而这支敢死队,全军覆没。r

秦军退了是真,但白起有没有受伤?我觉得没有,凭白起的能力,五六个人是近不了身的,何况还是骑着马的,打不过还跑不掉么?那支敢死队能冲到白起面前已是千难万难,想伤白起,估计是难如上青天了。白起诈伤,只是为了麻痹赵括。r

见秦军撤退,赵括知道一定是敢死队起了作用,立即执行接下来的方案。他脱下自己铠甲给一名低级军官穿上,把战马帅旗也交给他,命他率一部分人向晋城突围,自己换上普通衣服,率大部往另一个方向突围。r

秦军见到赵括的旗号,又看到身穿帅甲的人,立即飞报白起,白起命人马上围杀。我们不知道这个低级军官的名字,但是我们不能不钦佩这个人,他明知道自己只不过是炮灰,明知道穿上这身衣服就等于把自己变成了靶子,但他还是为了赵国义无反顾的去死。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血淋淋的人生!他死了,也就是赵括“死了”。r

白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代名将,就这么死了。来不及感伤,马上命令全军围住另一部分突围的赵军,喊话劝降。喊话的内容很简单,不过是你们主将已死,不要做无谓的挣扎,赶紧投降之类。r

赵括计划第三步,投降,不,是诈降!刚刚的那一步正是为了这一招,他知道,自己不死,白起是不会轻易接受投降的。白起诈伤迷惑赵括,赵括炸死忽悠白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谁说赵括只是纸上谈兵的书生?r

你道他是个书生,他却是个将首!r

赵括派人向白起送信表示赵军愿意投降,希望不要杀降,白起表示同意。等那人走后,白起登上高处俯瞰赵军,然后回营召开会议,下令,赵军一旦放下武器,立刻斩杀。他说,看赵军派来的使者,不卑不亢,再看赵军,并没有放弃的迹象,武器都拿在手里,精神也不萎靡,哪里是投降的样子?他们是等我们受降后放松警惕给我们致命一击啊,能想到这个办法的,只有赵括,他,并没有死!r

反观赵军,使者回复说白起同意受降,赵括下令,等投降之后等待秦军放松警惕,伺机进攻。r

但当他和赵军进入指定受降地点的时候,他感觉不对。一般获胜的部队,接受投降都是做做样子,一个个眼高过顶,应该是骄傲跋扈才对,可是秦军一个个把武器拿在手里,几十万双眼睛盯着赵军,恨不得吃了他们一样。不好,白起是假受降!赵括立即命令赵军不要放下武器,随时准备战斗!r

一个诈降,一个假受降。赵括遇到白起,也算败的心服口服。r

什么都不用多说了,大家的意图都被看穿了,阴谋诡计用不上,只有硬碰硬了!由此,百万人大火拼才真正开始。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你砍我我砍你,生死就在这了,这时候什么保家卫国那都是扯淡,活下去,才是真的!r

赵国的战力不比秦国差多少,加上不胜就死的悲观情绪,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但是多少天吃不饱的事实放在那里,信念,不能当饭吃。秦军见赵军如狼似虎一般,也不敢大意,仗着人多,也不落下风。一时间倒是打了个平手。r

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体力的劣势让赵军不得不接受现实,想杀人也得拿的起刀枪,到后来就成了一边倒屠杀,赵军一个个站都站不稳,看着秦军来砍自己也没力气去挡。挡什么挡,就到这吧,未必不是一种解脱啊!r

长平之战,白起除放了二百四十个人回赵国报信外,赵军全军覆没,赵括战死,他没有试图逃跑,而是战死!白起试图找到赵括的尸首,但是没有找到,只得到赵括的铠甲和佩剑。白起极为伤心,将铠甲做衣冠冢厚葬,佩剑留作自己用,以来表示对这位赵国将领的尊重和敬佩,同时也为失去这样一位强有力的对手而惋惜。英雄惜英雄,我想若是赵括获胜白起战死,赵括也会这样做吧!r

战后,白起见到秦昭王,曾说起赵括。r

白起说,我以六十万之众围赵括四十万之军,伤亡过半,才全歼此军,是我用兵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腹中无食,以人充饥而斗志不懈,这是赵括的本领。长平之战,秦军精锐损失过半,优秀将领死伤无数,实际是秦军未胜,赵军未败。唯一的不同是,赵括死了,我还活着。秦昭王说,长平巨战,秦失三十万,赵失四十五万,秦可谓小胜。而赵括死,武安君(白起封武安君)存,可谓大胜。r

对手的敬佩与褒奖,才是真正的敬佩与褒奖。r

在战争上来说,长平之战,赵国输了秦国赢了,白起和赵括打平了。真正的决定因素不在在两个人,而在他们的老板,昭襄王坐镇野王,派战船,征兵源,挖黄河,运粮食,后勤保障做的滴水不漏,才能使白起在前面打仗得心应手。反观赵国,孝文王除了催促赵括出战就再也没做过什么,渔船也没派过一只,陵川的赵军恐惧秦军,连城都没出,更别说救援。自古以来,大多数大规模战争,赢家都是靠自己人,输家也是靠自己人,古有孝文王,今有国民党,莫不如此。r

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说,是没有赢家的。百万人的大战,加起来死了七十五万(仅长平一战,不算前两年的),我想不管是秦国的人民还是赵国的人民都很悲痛,赵国不用说,就说秦国,三十万青壮年就意味着三十万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国家的胜利,对于这些家庭而言,真的有实际意义吗?他们的家人还是要纳税还是要服徭役,他们仍然是最底层的。r

战争是破坏和平的东西,但为了和平又不得不进行战争,这是规律。我们只能呼吁和平不要战争,却无法杜绝战争。两个人为了一百块钱打起来,那叫单挑;两家人因为一亩地打起来,那叫群架;两个政权为了某种利益打起来,就是战争。只要这个世界上能有两个人的单挑,就能有万万人的战争,这是无奈的事情。r

七十五万枯骨,何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