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秦王扫六合全文阅读 > 长平之战(2)

长平之战(2)


当时的秦军主将并非白起,而是王龁(白起在休息,在等一个人。)王龁想这不是事儿啊,我们这么多人要吃要喝,你廉颇头一缩装孙子,我们怎么办?于是派人出去挑战,显示骚扰,廉颇不出来。然后骂阵,从赵国国君骂到廉颇祖上,廉颇还是不出来。最后就差跪赵军面前说兄弟我求你了,你出来打我吧!廉颇说不干,要么待着要么滚蛋。王龁没办法,只好向老大汇报情况。r

秦昭王回答很简单,你先待着,以前该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我准备亲自带兵来给你助阵!要知道秦昭王此时已经64岁了,在那个没有抗生素没有医疗条件的年代,活到这个岁数就是难得了,更别说领兵打仗,但是这个男人做到了!r

这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说大王您就不必去了,我有办法。站出来的人叫范睢,时任秦国丞相,封应侯。范睢这个人不多说,很聪明,但是心眼很小,很记仇很眼红,他成于他的聪明,毁在他的度量。但他提出的远交近攻战略,是秦国最终能够大一统的先决条件,为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不容抹灭的。r

范睢说了一段话,史料上没有记载,但可以推理出来,大致意思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壁垒是从内部攻破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等等。这时范睢是很红的,昭王说你看着办吧。于是范睢一边派人带了不少钱去行贿赵国的大臣,一边在赵国境内散步流言,说廉颇撑不住了快要投降了,秦军最怕的是赵国的赵括将军,总之是满城风雨。这些话,全世界都听到了,赵王没听到,不行。全世界都没听到,赵王听到了,也行。r

秦国很幸赵国很不幸,赵王听到了。此时的赵孝成王,不是白痴,但也好不了多少,他对廉颇之守不攻的态度已经不耐烦了,老子养你是让你打仗的,不是让你搞建设的,修城墙谁不会?但他还是不敢自己拿主意,于是找来大臣们商议。r

这时候孝成王问了两个人,一个是蔺相如(时任丞相),蔺相如托病。另一个是大将乐毅,乐毅说我也生病。一个文一个武,一起生病,不知道是不是一起隔离,这是不是巧合谁也不知道。但乐毅和蔺相如都没有反对一件事,就是任用赵括代替廉颇。我要说的是乐毅和蔺相如都不是奸臣,也不是笨人,他们没有反对的理由只有一个,出了赵括,无人可派。赵国几个大将,赵奢(赵括父亲)已经死了,李牧在打匈奴,田单在镇守邯郸,防止其他国家浑水摸鱼来偷袭,乐毅自己正在隔离。至于廉颇,是一位骑兵将领,擅长在平原作战,集团式冲锋,而上党长平地区是山地丘陵,并不是他的优势,所以他选择防守,不是没有道理的。r

而赵括,是唯一的选择。赵括年少时就在军中,饱读军书,一直是他爹赵奢的军师,曾经用计大败秦国名将胡阳,不是浪得虚名的,在军队里有很高的威望。而且赵括军纪严明,能够令行禁止,这是指挥大战的必须条件。还有一点,赵括父子善于野战,各种地形都比较熟悉,即使不胜,也不会吃大亏。r

毫无疑问,就是你了!r

七月,赵国到达长平地区,任最高军事长官。他做了三件事情。r

第一,他严明军纪。这是乐毅的先见之明,一个军队如果没有纪律,那就毫无战斗力可言。所谓令行禁止,让你冲,前面是刀山火海都要上,让你撤,地下是金银财宝也不能捡,这样的军队,才是可怕的。r

第二,他换了一批将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主将换了,底下的人换一些也无可厚非,但也有弊病,就是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指挥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就像岳家军,除了岳飞,谁能指挥的动,谁有能发挥其最大能力?r

第三,收复失地。赵括明白秦军是希望他出击的,他知道前面是个口袋等着自己往里面钻,可是不钻不行,廉颇为什么下课?他没有选择,只能谨慎的一点点收复失地,做做样子给孝文王看,要不然……r

王龁一直在关注赵军,从军容的变化到战略的变化,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他立刻上报给昭襄王,赵括已经来了。是的,赵括,你来了。黑暗中还有另一双眼睛,那是白起的,他等了很久了。r

昭襄王说了两句话,r

白起为主帅王龁为副帅。r

我随后就到。r

白起就是白起,接过王龁的帅印就是一番整顿,他的整顿不是换人,而是训练。然后是训话。r

赵括远远见到,说了一句话,白起来了!赵括绝不是泛泛之辈,绝不是。r

八月,白起想赵括下战书,要求决一死战!赵括本想推脱,但无奈孝文王同时要求赵括进军,一举消灭秦军。因为孝文王还指望赢了之后趁胜把魏国给收拾收拾。赵括无奈,只好进行战争部署。r

当时白起在西,赵括在东。在白起西面五十里是很深很宽的沁水,在赵括东面十里是河床很宽但水很浅的丹水,也就是说两军被两条河夹在中间。两军南为太行、王屋(愚公家门口的那两座),为秦军所占,北为太行山脉的几处关隘,分归秦赵。这块矩形战场坐落在上党盆地中,其间地势险要,并非一马平川。r

赵括命令驻守沁水西岸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的赵军扫除沁水沿岸的秦军,控制沁水,向东与赵括军夹攻白起军,使其首位不能相顾。又命令驻守晋阳的赵军南下临汾、安邑一线,保护皮牢军,同时威慑河西空虚的秦国本土(秦国倾国之兵攻赵),使秦军不敢全军出击,否则我拼着家不要,也到你咸阳走一趟。于此同时田单坐镇东线,一来负责长平地区的粮草供应和人员调动,二来防止其他国家偷袭赵国,三来即使赵括不胜,也可以顺便接应,不至于大败。r

可以说赵括这样的安排已经把赵军的能力最大化了,但是有句话,叫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有句话,叫小将在外,大将之命,是有所不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