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老妇人接着说道,“我手里有很多保险合同,但还有一些分放在家里其他地方。我知道我丈夫办理过人寿保险,我手里还有车险。我就是不知道这些保险该怎么处理。”
客服代表回答说:“那请您试着找到所有保险文书,我会在线等您。”老妇人提醒说,这可能要花上好长时间,但客服说她会一直等待。
最后,的确过了很长时间,电话中才传来老妇人的答复,所有保险文书都已找到。又过了一小时零五分钟,客服接待才结束,但年轻的客服小姐在此期间解决了对方所有的问题,包括人寿保险、房产保险和车险。老人感谢道:“我想跟你说,这是三周以来发生在我身上最美好的事情。”
USAA公司确信,如果你肯花时间和精力对客户进行了解,真正关心并体谅他们的问题,自然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联邦快递——服务至上
了解顾客的难题只是全球包裹快递服务公司联邦快递的基本考量。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1971年创立联邦快递公司,并亲自经营至今。从公司初创时他就知道,顾客需要的不只是快速的服务,而是可靠的服务。史密斯承诺,公司快递即日达,并要求公司利用任何可用的高科技工具兑现此诺言,比如给公司司机配备手持电脑。到了1978年,他提出了一条经典原则:“包裹背后的信息和包裹本身同等重要。”他已经意识到,顾客不仅想知道自己的物品可以按时送达,还想知道这些物品在各个装运环节中位于何处。这使公司的技术日益精密可靠,根据查询号,收件人即可随时查找到自己包裹的所在位置。顾客还可以要求公司在开始寄送时发送邮件。以此为目标的物流体系令人惊愕:如今,联邦快递每天实时跟踪800多万件包裹,不管这些包裹是在公司的9万辆快递卡车或677架快递飞机中,还是在220个国家的39个快递中心内,都能准确定位其所在位置。
关注并解决顾客难题是联邦快递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一直在努力,”史密斯在最近的投资贷款会议上说道,“在官网平台、客服电话、收派包裹等环节,让每一位顾客从与联邦快递的接触中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入职伊始,新员工就需要学习公司着名的“紫色承诺”,即“联邦快递竭诚为每一位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公司内部和一家外部公司会对客服中心进行持续监控,例如——在USAA公司,为提升服务水准,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会对客户来电进行分析。
联邦快递的传统是为顾客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这样的例子在公司比比皆是。前不久在一个周五晚上,休斯顿的一位客服代表接听来电,对方是一位惊慌失措的女性,说自己错把送达时间说成了周一,但她周六就需要用到这批药物。周六,也就是第二天,这位客服原本休息,但她还是驾车前往达拉斯,找到了顾客的包裹,然后驶回休斯顿,亲自递送至女顾客手中。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的来袭,让联邦快递更进一步明确了顾客的需要及解决办法。在卡特里娜飓风对新奥尔良市造成破坏之前,公司预先在巴吞鲁日(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和塔拉哈西(佛罗里达州首府)外围安置了三万袋冰块、三万加仑(约227124斤)水以及85台家用发电机,这样,公司就能在风暴过后及时在新奥尔良地区开展工作。随后,在孟菲斯(Memphis)总部看到有关货物残骸的报道后,联邦快递高级技术顾问迈克·米切尔(Mike Mitchell)为救援人员彼此无法联络的难题找到了解决方案。在该市的航拍照片中,米切尔发现了联邦快递的天线基地,一年前,他在一栋54层建筑的楼顶对其进行过检修。天线已经被吹走,但基地还是完好的。米切尔考虑,只要更换下天线,在楼顶安上发电机,给救援人员配备手持收音机,信息联络的问题就能解决。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13](FEMA)和美军第82空降师立即开始行动。几天之后,八名士兵将重达半吨的设备空降楼顶,同时抵达的米切尔开始修缮天线。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可行的。不久,救援人员通过125台对讲机取得了联系。
卡特里娜飓风过后,客服中心的行政助理苏泽特·诺埃尔在电话中和一位哭泣的女士交谈。这场风暴夺走了她丈夫的生命,但还是要尝试重新开创事业。所有的客户联络信息也一并丢失。要想帮她重建客户清单,诺埃尔能发给她联邦快递公司以前的发货数据吗?对此她无能为力,但她告诉对方,她的信用卡公司可以找到这些信息。女士果然从信用卡公司得到了这些信息,诺埃尔进行分类整理后,最终找回了所有的客户信息。两人依然保持着联系,这位女士的新公司也开始盈利。
这则好消息后不久,联邦快递首席信息官罗伯·卡特(Rob Carter)发现并解决了另一个问题,然而大多数顾客对该问题一无所知。这还不够,卡特认为,要让顾客能够跟踪所寄包裹,或许他们还想了解即将收到的包裹。由此,联邦快递“可视化”(InSight)程序诞生。凭借该程序,顾客可以扫描系统,查到寄给自己的包裹,包括所在地信息和送达时间。
对美国东北部一家鉴定骨髓移植样本的医学实验室来说,“可视化”程序给他们带来了福音。这对实验室的患者来说是天赐的好消息。骨髓样本采集过程极为痛苦,并且为保证样本有效性,需在24小时内送达。在“可视化”程序面世之前,实验室无从知晓即将抵达的样本数量。如果收到的样本过多,超出实验室人员的能力范围,部分鉴定就可能无法完成,样本随即作废,只能重新采集。如今,卡特说,实验室可以提前根据收到的样本数目安排工作人员。“你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他告诉《财富》杂志,“整整一天过去后,你不得不再次联系潜在捐赠者,告诉对方‘再做一次样本采集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总之,卡特每年的信息技术预算足有10亿美元。不过他认为,这项技术让他可以帮助顾客解决“时间过短”这一最大难题。“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给您留出充足时间”,他说,“让您可以按计划完成之前达不到的目标。”想想看,每送达一个包裹,可以带来多少价值。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宝马公司。为了帮助顾客在汽车维修时有效利用等待的时间,公司决定在汽车代理商门店增加无线网络服务,方便顾客在电脑上继续工作。提供这项服务几乎没花什么钱,因为代理商自己的电脑都在使用无线宽带。如此一来,汽车在维修时,更多顾客喜欢待在汽车展厅上上网,而选择免息贷款购车的顾客就少了。这样,既解决了顾客的上网问题,宝马每月的贷款成本也下降了10到15个百分点。
宝马公司负责售后服务的副总裁艾伦·哈里斯(Alan Harris)曾说:“我有句名言:‘在修理汽车之前,先修理好顾客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视顾客的问题为第一要务,其余的事情迎刃而解。”
——就照他说的去做吧。
参考资料
[1]米拉·德安东尼奥(Mila D’Antonio)《联邦快递的紫色推动力》,2008年3月1日发表于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媒体(http://www.1to1media.com/View.aspx?DocID=30701&;m=n)。
[2]杰弗里·科尔文(Geoffrey Colvin)《联邦快递的优势》,详见2006年3月20日的《财富》杂志(http://archive.fortune.com/magazines/fortune/fortune_archive/2006/04/03/8373075/index.htm)。
[3]艾伦·弗洛里安·克拉茨(Ellen Florian Kratz)《该联邦快递出手了》,详见2005年10月3日的《财富》杂志网站(http://archive.fortune.com/magazines/fortune/fortune_archive/2005/10/03/8356720/index.htm)。
[4]莱斯利·克努森(Leslie Knudson)《完美的包裹》,来自商业管理网站(http://www.busmanagement.com/issue-9/perfect-package/)。
[5]詹纳·麦克格雷格(Jena McGregor)、艾利·麦康农(Aili McConnon)、戴维·基利(David Kiley)《经济萎缩时期的客户服务》,详见2009年2月19日《商业周刊》网站(http://www.businessweek.com/stories/2009-02-18/customer-service-in-a-shrinking-economy)。
[6]汤姆·萨奇(Tom Szaky)《更民间化的整体协作》,2008年10月22日发布在商业杂志Inc网站的个人主页(http://www.inc.com/tom-szaky/2008/10/a_more_civil_union.html)。
[7]史蒂芬·塔克斯(Stephen S.Tax)与史蒂芬·布朗(Stephen W.Brown)的《从失败的客户服务中学习回归》,1998年10月15日发表于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管理评论(http://sloanreview.mit.edu/article/recovering-and-learning-from-service-failure/)。
[8]弗雷德·威尔西玛(Fred Wiersema)《客户服务:成就西南航空公司、嘉信理财、Land’s End、史泰博与USAA保险公司》,纽约哈珀商务出版社1998年出版。
[9]《联邦快递:新型网上包裹跟踪工具》,详见2009年1月29日美国商业资讯网(http://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090129005341/en/FedEx-Refreshes-Web-Tracking-Tools)。
[10]宝马公司官网:www.bmw.com
[11]联邦快递公司官网:www.fedex.com
[12]联合服务汽车协会官网:www.usaa.com
[13]1979年,卡特总统发布行政命令,将分设的多个与灾害处置相关的机构职责合并到一起,成立联邦应急事务管理署,总部设于华盛顿特区,统合军、警、消防、医疗、民间救难组织等防灾救灾力量和资源,担负美国境内灾害筹备、防护、救急、重建等其他国内防卫事务指挥高度的联邦政府机构,简称FEMA。2003年3月,美国联邦应急事务管理总署并入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成为国土安全部四个下属部门之一。——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