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清朝绝对很有趣全文阅读 > 第71章 逐渐变味的八旗制度

第71章 逐渐变味的八旗制度


  耳目所及,我们接受了似乎太多清朝的负面信息:贪污成风、腐败黑暗、丧权辱国……实际上,清王朝的文治与武功都曾取得相当高的成就。前面已经说过,清朝的皇帝可能有的碌碌无为,但无一不勤于政务,尤其在清朝前期,他们之所以能稳固政权,跟他们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制度、措施不无关系。而在武的方面,除了晚清时期的丢疆失土,清王朝曾经拥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这些文治与武功,都值得我们放在历史的天平上好好称量一番。

  八旗制度是由努尔哈赤在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创立的。它是满洲军事、社会组织形式,后来成为后金政权基础。

  八旗制度起源于牛录制。出兵或打猎,按族党屯寨进行。每人出一支箭,10人为一牛录,其中有一首领,叫“牛录额真”。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黄、红、白、蓝四旗,分别打黄旗、红旗、白旗、蓝旗。万历四十三年扩大为八旗。原四旗名称冠以“正”,另四旗名称以黄、红、白、蓝冠以“镶”,即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新增四旗的旗子,镶黄旗的旗子在黄色旗上镶黄边,镶白旗的旗子在白色旗上镶红边,镶红旗的旗子在红色旗上镶白边,镶蓝旗的旗子则在蓝色旗上镶白边。

  每旗有7500人,含25个牛录。这时每牛录有300人。牛录的长官叫牛录额真,汉名佐领。5牛录为1甲喇,首领叫甲喇额真,5甲喇为1固山,首领叫固山额真(都统)。每固山左右设两梅勒额真(副都统)。1固山即为1旗。八旗的最高统帅叫“汗”,先是努尔哈赤,后是皇太极。固山额真由其子侄担任。努尔哈赤与各旗旗主都有精锐卫队,叫“巴牙喇”。

  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牛录额真,既是生产的组织者又是战斗的指挥者。每个成员既要生产又要打仗。作为兵,有前锋、骁旗和护军之分,前锋披坚甲,持武器冲锋在前,骁旗披轻甲,从后冲击,护军是精兵,相机行事。

  八旗制度还是经济制度和行政制度。说是经济制度,是指各种行政经费是按牛录为单位分摊。每个牛录派男丁10人,牛10头在空地种粮,收获归公;说是行政制度,是指各级大小官员除是生产的组织者、战斗指挥员外,还是行政官员,八旗充当了国家机构。

  努尔哈赤创建了满洲八旗,皇太极又发展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一共有24旗。入关后,八旗成为军事组织,并分为京师八旗与驻防八旗,分给土地,发给兵饷。其待遇,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比绿营优越。

  入关前,皇帝统管两黄旗,代善,努尔哈赤次子,统管正红旗;济尔哈朗,庄亲王舒尔哈齐之子,统管镶蓝旗;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与阿济格,努尔哈赤十三子,统领镶白旗;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统领正白旗;乐托,代善长子,统领镶红旗;莽古尔泰,努尔哈赤五子,掌管正蓝旗。入关后,八旗有上三旗与下五旗之分。上三旗是镶黄、正白、正黄,其他是下五旗。上三旗为皇帝自领。发展到后来,旗主权力被削弱,八旗全归皇帝统领。

  清代中期,八旗军事职能逐渐削弱,成为管理旗务的行政机构。

  八旗官兵平时不劳动,全靠薪俸和领地内的租税过活,成为腐朽的寄生集团。

  清朝灭亡,八旗制度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