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清朝绝对很有趣全文阅读 > 第80章 亲王变成了猪与狗

第80章 亲王变成了猪与狗


  亲王至贵,猪狗至贱,这二者又如何产生联系呢?当然只是喜欢“创新”的雍正皇帝的杰作。不过,自己的亲兄弟(由同母所生者)真成了猪狗,难道自己还想做人不成?

  雍正皇帝即位后,对其政敌进行了严厉的打击,打击的首要对象就是他的八弟胤禩,九弟胤禟。

  胤禩生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在康熙皇帝诸子中排行第八。胤禩的生母卫氏出身于食辛者库(内管领下奴仆)之家,是皇家的家奴,地位低微。但他自幼聪明机灵、工于心计,不甘心因母家卑贱而屈居众皇子之后,不但千方百计地讨得父亲欢心,而且尽量交结可资利用的各阶层人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皇十四子胤禵都党附于他,就连大阿哥胤禔也曾为其所用。对于其他王公大臣、各级官吏,甚至江湖术士,只要有利用价值,都是他收买的对象。除此之外,他还想方设法在社会上博得好名声,以为将来进身获取更多的资本和舆论支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失败了,康熙痛骂他“心高阴险,听信相面人之言,大背臣道,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此人之险倍于二阿哥也”。

  胤禟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八月,是康熙皇帝的第九子,母亲宜妃郭洛罗氏是盛京内务府掌关防佐领三官保之女,颇得康熙的宠爱。但胤禟本人的才质一般,终康熙朝也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胤禟只有支持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来实现自己的野心。胤禩拉胤禟入伙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他的财力。胤禟在诸皇子中以家资丰厚著称。

  雍正即位之初,对胤禩一伙各以不同的手段对待,他知道胤禩弟在朝野上下有一定的影响,便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在康熙去世的次日,任命胤禩及其党羽大学士马齐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日又破格晋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此后的两个月中,先后授与他兼管理藩院、上驷院、工部的权力;对其子弘旺赐予贝勒衔;其母舅噶达浑解除辛者库贱籍、赐世袭佐领世职;一些原属胤禩集团的官员也被提升重用。

  但恩宠只是一时的,大权在握的雍正当然不会轻易放过政敌。他首先将胤禵、胤禟分别软禁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青海西宁军中,又借故将胤礻我革爵拘禁,这样就断绝了胤禩与其同党兄弟的联系,将其控制在自己身边,使之孤掌难鸣。从雍正二年起,他便开始为彻底消灭胤禩集团做舆论准备以及外围的工作。首先,他指责胤禩勾结胤禟、胤禵为私党,有不臣之心。然后,将胤禩党中的骨干之一贝勒苏努革爵。雍正三年,又将胤禩同党胤禟革除贝子爵位。

  雍正四年正月初五,雍正召集诸王、贝勒、贝子、公及满汉文武大臣传谕,宣称:“廉亲王胤禩狂悖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对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然后历数其在康熙时期和自己即位以来种种恶行,而自己嗣位之后如何对他宽容忍让、委以重任,胤禩如何心怀不满、怨尤诽谤,做出种种侵害皇权之举,最后宣布:“胤禩既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宗姓内岂容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恶之人?”命将其开除宗室籍,同党的胤禟、苏努、吴尔占也一并开除宗籍。胤禩嫡福晋乌雅氏也被革去封号,斥回母家严行看守。二月,将胤禩由宗室亲王降为民王,削去其所属住领,随即又革除王爵,囚禁于高墙之内,并将其名字改为“阿其那”,满语意为“狗”。这年的九月十四日,46岁的胤禩死于狱中。

  与此同时,雍正以军前用人为名将胤禟发到青海,命亲信年羹尧严加监视,对胤禟的一些党羽也陆续加以惩治。但胤禟并不收敛,反而开始公开和雍正皇帝对着干。皇帝命他前往青海,他又以种种借口拖延时日,迟迟不肯动身;至青海后对传旨钦差既不出迎,也不谢罪,反而口称自己已是出家离世之人,不愿听从皇帝约束。胤禟在青海期间还以秘密手段与同伙互通消息。他与亲信穆景远(西洋传教士)住处相邻,特将后墙开了一个窗户,二人常由此往来,暗中密谋。他又利用穆手中的外文书籍,想出了一种以西洋字母拼读满语的办法,教给儿子,然后便以此作为“密码”互相通信,传递消息;为了不被发现,把密信缝在骡夫的衣袜里,真是费尽了心机。

  胤禟的这些作为当然瞒不过雍正的眼睛。雍正三年他将胤禟监禁在西宁。四年正月,宣布将胤禟与胤禩等人一并开除宗室籍。四月,将其押解回京,并改其名为“塞思黑”,满语是“猪”的意思。六月,胤禟被解往保定监禁。

  胤禟被羁押在直隶巡抚衙门之前的三间小房里,四面围以高墙。胤禟入居后前门即被封闭,设专桶供传递饮食之用,院子四周由官兵昼夜轮班看守。胤禟在此监禁期间的日用饮食之物都按犯人之例,而不像一般被软禁的宗室贵族那样可以享受较好的生活待遇。当时正值酷暑季节,过惯了养尊处优贵族生活的胤禟很快就被折磨得病弱不支。当年八月二十七日胤禟凄惨地结束了一生,时年43岁。

  50多年后,乾隆皇帝发布了一道上谕,说胤禩、胤禟获罪虽是咎由自取,但并无明显的悖逆之迹。雍正晚年曾多次对他提及此事,颇有后悔之意,并期待他将来予以改正。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乾隆正式宣布,将他的八叔胤禩、九叔胤禟恢复原名,与其子孙一并归入宗室籍中,仍在皇室族谱《玉牒》上载录其名于康熙皇帝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