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清朝绝对很有趣全文阅读 > 第47章 又一个因天花而逝的铁帽王

第47章 又一个因天花而逝的铁帽王


  天花这种当时要人命的病似乎与清朝皇室人员都有着不解之缘,以至于后来选择继承人也要先看他出过痘没有。是啊,顺治、同治还有这位铁帽子王都死在天花上,能不让人谈“花”色变吗?

  爱新觉罗·岳托(公元1599~1639年)是礼烈亲王代善的长子。岳托能征善战,早年跟随玛父(满语,爷爷)努尔哈赤、阿玛(满语,父亲)代善征战四方,立下了不少战功。岳托作战勇敢,有勇有谋,被老汗王努尔哈赤授予台吉(意思是聪明的皇子)的称号,努尔哈赤十分喜欢这个孙子。

  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奉集堡返回时,受到明朝人马的突袭。努尔哈赤派岳托出战,抵挡明朝军队的进攻。岳托作战勇敢,顽强御敌,率大军打退了明军的进攻。随后,努尔哈赤攻打沈阳,总兵李秉诚见后金军来势汹汹,随即仓皇逃跑,岳托率军穷追不舍,明军大败。

  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岳托奉努尔哈赤之命,与阿巴泰率军征讨昂安部,英勇杀敌,将昂安斩首,立了大功。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距沈阳40里的云爱鸡堡与世长辞。诸王贝勒根据努尔哈赤在天命七年制定的共治国政的汗谕,共同商议由谁做新的汗王。当时他的阿玛礼亲王代善也有继承汗位的可能。

  当时岳托是镶红旗额真(满语,旗主),代善掌管正红旗。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而且功勋卓著,手握重兵,势力最大;另一个有希望继承大位的是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他机智过人,拥有正白旗,长年随父努尔哈赤征战,军功累累。

  老汗王崩逝的当天,岳托认为四贝勒皇太极在四大贝勒中聪慧过人,长于谋略,智勇双全,汗位应该由皇太极来继承。他对代善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宜早定大计。四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应速即大位。”代善听了岳托的这个建议,知道皇太极论才干、论抱负都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他说:“此吾夙心也。汝等之言,天人允协,其谁不从!”岳托见和阿玛代善意见取得了一致,也就放下心来了。其实岳托也是为大局着想。试分析,假如代善被拥立而得到汗位,那么,岳托也会得到皇太子的名分,有可能成为后金汗国的又一继承人。因为岳托是代善的长子,又功勋卓著,如果代善做了汗位,没有理由不先考虑长子,而去考虑其他的儿子。另外,岳托年纪尚轻,如果精心培养,谁也不能否认他的光明前途。岳托完全可以支持自己的阿玛,但他从当时的政局出发,考虑到后金军队汗王崩逝、军心不稳,如果再出现家族中手足争位就很危险了,那样的话,不用明朝派兵来攻,自己就互攻而灭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岳托和他的阿玛代善一样,没有私心,顾全大局,为了后金的江山社稷甘愿鞠躬尽瘁。

  次日,诸贝勒大臣聚于崇政殿,共同讨论新汗王的事,代善首先说道:“四贝勒智勇胜于我,须代立。”随后,代善向各位贝勒及大臣陈述了立皇太极的理由。几位贝勒看代善支持立皇太极,主动让贤,为避免手足之争,也都赞同立皇太极。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初一日,皇太极即位为后金汗国新的大汗,改年号天聪,定次年为天聪元年。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十月,新汗王皇太极派岳托随阿玛代善率军攻打扎鲁特部。岳托作战英勇,力斩扎鲁特部的鄂尔斋图,收降了前来归降的部众。为了表彰岳托的功绩,皇太极晋封岳托为贝勒。

  后金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正月初八日,岳托奉天聪汗皇太极之命,同济尔哈朗、阿敏、阿济格等众叔父出征朝鲜。皇太极对济尔哈朗曰:“朝鲜屡世获罪我国,理宜声讨,照此非专伐朝鲜也。明毛文龙近彼海岛,倚恃披猖,纳我叛民,胡整旅徂征,尔等两图之。”济尔哈朗听了皇太极的策略后,统率大军渡过鸭绿江,岳托协助作战,占领了义州。随后,岳托又随叔父阿敏等率军进攻驻守在铁山的毛文龙大军,迫使守将毛文龙退守皮岛,铁山守将毛有俊等被杀,又连续攻克了定州、汉山两座城池,最后大军直杀到平壤城下。朝鲜国王李倧得知消息后马上派人向后金议和。贝勒阿敏主张继续攻打,岳托却不赞成。他说:“我们既与朝鲜定盟,又统率朝廷重兵,不可长居于外。况蒙古与明朝是我们的宿敌,如果知道我主力在朝鲜,也许会趁此时机袭击我军,那形势就危急了。我们应该与朝鲜结盟后迅速回国。”岳托分析得很对,可见他有勇有谋。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三月初三日,朝鲜国王李倧率众臣与阿敏、岳托等在江华岛盟誓。盟誓达成协议后,大军撤离朝鲜。四月十七日,岳托、阿敏等人返回盛京,受到了天聪汗皇太极的热烈欢迎,皇太极论功行赏,给岳托又记了一功。

  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岳托和叔父阿巴泰(努尔哈赤的第七子)率军攻打锦州城、杏山城、高桥城。大军所到之处,明兵败阵而逃,岳托沿途烧毁了21座明台。回到盛京后,天聪汗皇太极亲自出城迎接,犒劳三军将士及岳托、阿巴泰等人,并赐给岳托一匹良驹。

  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岳托率大军攻打锦州、宁远两城,与叔父济尔哈朗派兵烧毁了明朝军队的粮草。岳托趁着黑夜偷袭大安口,与叔父济尔哈朗一起率领右翼大军,将大安口的水门毁掉,打败了镇守在马兰营的明军,和叔父阿巴泰的大军会师于遵化。随后又率大兵攻克顺义县,打败明朝总兵满桂,继续向京师进发。十二月,岳托等率军围困永平,大破守卫香河的明军,又立一功。

  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三月,皇太极问诸贝勒:“国人怨断狱不公,何以弭之?”岳托奏曰:“大汗应该选拔忠诚的直臣,远离奸佞小人,赏罚分明,以正国法。”由此可见,岳托在政治上是有一定谋略的。

  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八月,岳托又随皇太极、叔父济尔哈朗等率军围困大凌河城,很快攻占了附近的台堡。

  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正月,岳托上奏建议皇太极善待归降的士兵及汉人,不要像永平屠城那样,将不归降的汉人全部杀光。应该让前来归顺的明朝士兵、汉人百姓们安居乐业,这样他们才会臣服于后金。明朝的士兵如果知道后金善待百姓,善待他们的家眷,也会纷纷前来归降,这样大明就不战而败了。皇太极听了岳托的建议,非常满意,充分肯定了岳托的政治眼光。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五月,岳托又随叔父济尔哈朗率军征伐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迫使林丹汗逃跑,大军驻扎在穆噜哈喇克沁。岳托和济尔哈朗率领右翼大军进攻归化城,收降了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1000余人。

  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八月,岳托协助叔父德格类(努尔哈赤的第十子)率军攻打旅顺,英勇杀敌,终于攻占了旅顺。大军回到盛京时,皇太极亲自为岳托酌酒,以示犒劳。

  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闰八月,林丹汗患天花病死在甘肃大草滩。皇太极得到消息后,于次年二月,命多尔衮、岳托、豪格等人,率领1万精骑,迅速前往河套一带收抚察哈尔部众,寻找林丹汗长子额哲等人的下落。岳托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收降了众多察哈尔部众。同时还从叔父多尔衮身上学到不少带兵之策。尔后,岳托又率军攻打山西,因病在归化城休养。这时他得到消息,阿噜喀尔喀部、博硕克图汗之子俄木布联合明朝准备进攻后金。岳托派一小队人马伏击明朝使臣,又向土默特部借兵攻打阿噜喀尔喀部,避免了一场祸乱,稳定了蒙古诸部。

  皇太极改国号大清后,改年号崇德,晋封岳托为成亲王。没过多久,有人告发岳托图谋不轨,有谋反之心,诸王建议皇太极,岳托论罪当斩。但皇太极最终宽恕了他,下诏将岳托的爵位降为贝勒,免去兵部之职。尔后,皇太极又重新起用他掌管兵部的一切事务。

  崇德三年(1638年)九月,皇太极派岳托为扬武大将军,随睿亲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分两路入关。一路走墙子岭,一路走青山关。岳托率领大军从墙子岭攻击,他冲锋陷阵,一马当先,攻克明朝长城烽火台11座。一直率大军杀到山东,攻克了济南城。

  岳托在济南城驻扎时不幸染上天花,于崇德四年(1639年),不治而死。尔后,睿亲王多尔衮率师返回盛京,他拿出功劳簿递交给皇太极,并告知皇太极岳托在济南驻军时不幸见喜,薨逝军中的消息。皇太极十分悲痛,下诏为岳托停朝三日。不久,岳托的灵柩运回盛京,皇太极为岳托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亲自到安葬岳托的沙岭进行祭奠,并下诏追封岳托为克勤郡王。岳托薨逝后由长子爱新觉罗·罗洛浑承袭王位(后改号衍禧郡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康熙皇帝为了表彰岳托的功绩,为他立碑撰文。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下诏将岳托画像及牌位入祀盛京贤王祠,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