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前文武官俱入班,行一拜三叩礼,分班侍立。等待光绪的到来,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是清楚。这一场朝会注定是个赏赐会,同样也是个赐罚会。
奕䜣等人站在前头,嘴角掩盖不住笑意。这一场争斗,他们作为皇帝一派已经是赢得了。作为胜利者,自然能够欣喜一番。再加上经此一事,皇上掌权而奕䜣等人必将重用。
光绪之所以远在太和殿而不是养心殿,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点更换。养心殿作为慈禧后宫垂帘听政的主要场所,而太和殿自古一直都是皇上举行重大典礼的活动场所。光绪选择太和殿的意义无非在于告诉世人慈禧把政的时代俨然过去,迎来的是他,光绪帝。
一旁的鸿胪寺官在殿门口大声宣讲道:“皇上到!”
顿时文武官纷纷跪下大声道“皇上万岁,万万岁!”
光绪在韦博等太监宫女的跟随下,迈步端坐于龙椅上。
光绪目光炯炯,看着下方跪下的众官沉声道:“平身!”
“谢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光绪扫视下方的官员,一些熟悉的面孔也是历历在目。
在光绪看着下方官员的面孔时,下方的官员同样偷偷的瞄了瞄了光绪。
经过昨晚事变,没有谁敢在把龙椅上的那位当做一个小小的年幼孩童。
“太后常与朕常言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朕听言,甚是感动之余。太后仁恩,于今晚交权于朕。太后于昨晚归隐于储秀宫,不许何人打扰。朕感动太后教之于吾,又感动于太后之伟心。特封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晚年归祥可入太庙。”
光绪一番修饰下,俨然变成了慈禧太后自己放弃权利。如此之下,世人在光绪的事变的注意力就会从光绪发动政变中转为慈禧的伟大之中。
在场官员谁都是心知肚明,心里暗道:“皇上真是个妥妥的阴谋家,三言两语下太后俨然不是个失败者反而是个甘愿弃权的伟人一般。”
众官虽是如此想到,但绝对不能这样一说的。
“皇上圣明!”
光绪默然,如此一来。世人也不会再昨晚事情上来评议自己有不孝之嫌,而更多的是称赞慈禧这种精神。
还有另外一层就是夸大慈禧,也让她名正言顺的归隐。从而彻底打断她的复出心,经过这么一说就算她复出也会被天下人所不容。
“另景廉等十八人以下犯上,大有欺君之罪。估朕决议景廉等十八人摘去官顶,剥下爵位。没收所得俸禄等全部财产,只留些许银子回乡养老。”
光绪这一处罚可谓在历朝历代所有皇帝政变结果最为仁慈的一个了,光绪能如此还是有些深受以前思想所影响。
但在众人眼中可不就是这个意思了,众人只觉得光绪宽宏大量。对待敌人尚且如此仁慈,对待自己岂不是厚爱有加?众人看向光绪的眼神,明显充满了火热。
“皇上恩明!”
光绪一心只注意接下来又应该如何,倒也没注意到众人眼神的变化。
“恭亲王奕訢护龙之功,入住军机多年办事及佳。随即朕决议复奕訢恭亲王入主军机领班大臣兼总理衙门,封为议政王。俸禄加禄万两。”
光绪声音振振有词,让本来沉静的大殿顿时显得有些生气。
光绪话音刚落,众官员皆是一惊。
文武百官有想到光绪对奕訢的赏赐可能会很大,但也是想不到居然能有如此之大。
是大清体制下爵位最高。非有功勋卓绝之辈,不可封为议政王。光绪如此一来,基本肯定了奕訢的重大作用。而且重封议政王,这也意味着奕訢可谓是权倾朝野。
而光绪如此做,也是为了自己把控朝政做一个幌子。自己今年也就11岁左右,按照大清祖制可是得14岁成婚才可亲政的。光绪如今还不算牢固,自然不想过多的刺激世人。
如今朝中官员,帝后党基本在那场事变中纷纷被带走。
如今在朝中可谓是光绪的一言堂,光绪如此奖励自然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奕訢一开始也是有些发愣,他也是没想到光绪会有如此大的赏赐。
急忙磕头谢礼道:“谢皇上圣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狼图等帝党派听着也是有些兴奋,恭亲王赏赐力度如此之大。自己等人也算是有功之臣,赏赐必然也不会太差。
“醇亲王奕譞办事勤勤恳恳,办事有佳。故命其入主军机,加为议政王”
奕譞作为光绪的父亲,也是作为光绪最有力的坚持者。
光绪如此自然也是想借父亲的力量来遏制恭亲王,如此之下恭亲王才不会放肆不敬自己。
众人再次被光绪的手段给惊艳到了,如此一石二鸟的手段运用得如此活灵活现。
恭亲王听此,也是颇为无奈。心中不知不觉的对上方的光绪肃然起敬,心底的那点念头渐渐消散。
奕譞心思倒也猜到光绪的意思,笑了笑随即行礼道:“谢皇上圣恩,皇上万岁万万岁!”
“翁同龢德育有功入主军机,官居正一品。”
翁同龢面色微笑,出列行礼道:“谢皇上圣恩,皇上万岁万万岁。”
光绪顿了顿,随即接着朗声说道:“志颜蓝护驾有功,为朕与太后挡得贼子,特为御前大臣兼领侍卫大臣。”
志颜蓝面色欣喜,出列沉声行礼道:“谢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光绪几乎把全部重要职位都由自己人担任,剩下的则是由韦博来宣读赏赐了。
光绪给每个赏赐的人都加上个看似真又看似假的功劳,完全是为了堵住众官员的嘴。
而如今也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思一步步走下去,只要今天把自己政权巩固好。下一步的改革,也不会有那么大的阻力。
光绪透过大殿的大门看向外面蔚蓝的天空,低声呢喃道:“闻到了自由的味道,这味道真是好香好香。”
……
“可有事可议?”
韦博沉声叫道,见没人在出行启奏。韦博随即看了一眼光绪,见光绪点点头。随即大声唱道:“下朝!”
“恭迎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待光绪起驾离开大殿后,鸿胪寺官这才高声宣布百官退朝。
“恭亲王恭喜恭喜!”
……
谁都知道,刚刚那几位以后可都是皇上的“重臣”了。不巴结一番,怎能给自己谋取利益。再说就算不巴结,也尽量不去得罪。
光绪八年(1882年)一月初,大清正式进入皇权听政,二王议政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