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武侠 > 青魂银灯迷全文阅读 > 阿QPK韦小宝

阿QPK韦小宝


金庸曾说,他在《鹿鼎记》中“创造”的韦小宝是看了鲁迅的《阿Q正传》后触动灵感信手挥毫的。仔细一想,韦小宝与阿Q还真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欺软怕硬,同样是见风使舵,同样是经常沉浸在美丽的幻想之中,同样是遇到女人便散发出强烈的雄性荷尔蒙。r

但是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都享有崇高的盛誉,而金庸笔下的韦小宝至今多被看作一个无赖小丑搬上戏谑舞台,一些人甚至说阿Q与韦小宝有霄壤之别,对在韦小宝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中国官场之“怪”现象视而不见,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r

一、“民痞” 与“官痞” r

鲁迅笔下的阿Q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下层社会民众的阴暗面。在这个忍受着层层压迫的社会最底层里,人们渴望实现的只是几个简单的生活需求,能吃得饱住得好,再更高一点的要求就是能娶个老婆一起过日子。然而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这些简单的要求无异于乌托邦的理想,根本无法在一个流浪汉身上实现。当一些基本的生活需求无法满足时,和其他流浪汉抢饭碗的事出现了,调戏软弱的小尼姑来发泄自已龌龊性欲的事出现了,参加自己不懂的革命运动以便在富人面前获得尊严的事出现了。可以说,阿Q的种种行为体现了中国底层社会民众一种普遍的“痞性”,是带有社会根源的“民痞”,再深究下去是人类的劣根性。r

如果说是那样的社会造就那样的阿Q,那么韦小宝的所有“光荣”事迹,同样是被社会风气所造就。因为凡是皇帝都喜欢听别人夸他英明神武,所以韦小宝每次都赞扬康熙“鸟生鱼汤(尧舜禹汤)”;因为当官喜欢别人拍马屁送礼物,所以韦小宝对上级阿谀奉承极尽贿赂;因为官兵侍卫们有钱才会卖命,所以韦小宝经常用银子来拢络下属收买人心;因为只有欺上瞒下,才会保住自己的顶戴官翎和项上人头,所以韦小宝不但欺骗皇上欺骗教主欺骗师父,还欺骗自己心爱的女人,可以说是无处不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处处行骗的小无赖却时时能在紧要关头生里逃生,却时时能在官场上混得如鱼得水步步亨通,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r

但是,象韦小宝这种类型的“官痞”在中国历史又是比比皆是,近期经常在影视剧露面的和坤就是一个名臭千古的大贪官。此人和韦小宝一样都有一个相当厉害的本领,就是十分善于察颜观色,对上级(皇上)的心思捉摸得透彻,然后处处逢迎处处拍马以此来博取上级(皇上)的欢心,进而步步高升。所以说韦小宝这个官痞形象并非特例,或许是对中国历代黑暗官场和人性的某些丑陋面作一个总结吧。r

二、“精神胜利法”与“无赖胜利法”r

阿Q最厉害的法宝莫过于“精神胜利法”了。通过这种“神奇”的“精神胜利法”,坏可以变成好,失败可以变成成功,贫穷可以变成富有,甚至被枪毙可以变成一种荣誉,总之只要祭出 “精神胜利法” 这个法宝,人生所有的痛苦和不满都会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r

西方文化巨匠罗曼?罗兰看完《阿Q正传》后,满含热泪地说:“法兰西也有阿Q!”由此可见,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只发生中国还发生在外国,是人类特有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情现象从某种角度上看,是十分可怕和极具毁灭性的。试想,如果一个人麻木到了可以用谎言来欺骗自己,以获得虚幻的成功的地步,那么这跟吸毒又有什么区别?r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剂精神海洛因,吸食它后从此只会异想天开,不做实事;吸食它后挫折再也不是激人向上的催化剂,而是使人享受片刻甘甜的棉花糖;吸食它后不必再为成功付出辛勤的汗水,因为所有的梦想都可以在轻闭双眼时全部实现。r

大文豪罗素曾说过,假如西方的文明是在竞争中毁灭的话,那么东方的文明是在无为中毁灭。阿Q的“精神胜利法”正是一种极具毁灭性的无为,它不仅可以毁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明,甚至可以毁掉整个人类。r

韦小宝虽然也有“精神胜利法”,但是那不是他人格的主要层面,他人格最突出的表现是他那战无不胜的“无赖胜利法”。韦小宝的“无赖胜利法”可以归纳为三字“真经”,即“捧”、“骗”、“吹”。 r

“捧”就是遇上比自己强的敌人就要暂时变得低声下气,不能逞英雄,不能有骨气,有尊严,而且还要对敌人进行一番吹捧,以便让杀气腾腾的敌人能放自己一条生路。这一招是韦小宝的看家本领,曾捧得刘一舟忘乎所以,捧得独臂神尼不但不杀,反招为徒。在神龙岛上此法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捧出神龙教主的信任,还捧出一个位高职重的“白龙使”。r

韦小宝的“骗”术也很高明,他的“骗”并非十分“骗”,而是七分真话三分假话,每当别人渐渐渐相信他所说的真话时,他便在后小半部分假话连篇了。靠着高超的骗术,韦小宝在两个势如水火的敌对派中扮演双面角色,既和皇帝好,又和“反贼”好,既和官府吃喝玩乐,又和强盗打成一片,总之每到危急时刻,韦小宝的谎言总是能够瞒天过海化险为夷。r

除了“捧”与“骗”,韦小宝的“吹”字功也相当出色。“吹”不仅包括自我吹嘘还包括夸大事实。韦小宝的话往往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却又把事实放大,如他去云南送亲回来后,就针对吴三桂的谋反之心大加渲染,在满朝文武中造势,为康熙皇帝在撤藩和剿灭做一个统一军心的战前准备。r

韦小宝的“无赖胜利法”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功”,金钱、美女和权势全都大获丰收,有时这真很让人迷茫,难道只有使尽“捧”、“吹”、“骗”的“无赖”才会是这个社会的弄潮儿吗?这样社会存在有何希望?但是仔细一想,其实是社会塑造人,韦小宝只是凭着机智“很好地”适应社会,韦小宝的“无赖胜利法”在某种程度上比阿Q的“精神胜利法”更具有实用性,更认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自然法则。r

三、悲剧的人物与喜剧的小丑r

《阿Q正传》是个悲剧,这一点在众家眼中决无异议,毕竟在那个时代,喜剧多半出于鸳鸯蝴蝶派之手,鲁迅先生深谙下层百姓的疾苦,立志“我以我血荐轩辕”,所以刻画的“愚民”阿Q最终落得糊涂而死的下场,实质上是对救国道路的探求和对普通大众的命运给予深切关注。r

阿Q虽然以悲剧结尾,但他的意义不仅在于警示,还在于深刻的发现,正是鲁迅先生对民族劣根性的深刻挖掘,使我们很庆幸地知道,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我们究竟错在哪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倒是一件喜事。r

《鹿鼎记》虽然以喜剧的形式结尾,在皆大欢喜的背后却藏着作者深深的无奈。韦小宝这样的喜剧小丑在整个中国社会史上实在太微不足道,他的出现“展示”中国官场百态,却无心也无力去改变它,结果至高无上的皇权还是占了上风,任人唯贤的举措还是没能实现。r

看一看韦小宝挑抢将领的原则就明白。在攻打神龙教时,韦小宝被康熙皇帝任命为主帅,小宝一时找不到大将,结果想起从前遇见的不拍他马屁的大胡子,就叫手下将他招至身边。韦小宝选将的原则很特别,因为他自己十分擅长溜须拍马而不学无术,所以他认为不拍马屁的人才具有真才实学。他这一“英明”策略还颇具实效,他选的将领在后来的王屋山战役和剿灭吴三桂时都立下赫赫战功。这究竟令人欣喜还是让令人悲叹呢?r

正因为官场中有太多太多只会讨好上司谋求升职的人,所以一些身居显位的“领导”整天除了执行“政策”,剩下来就是挖空心思去应付上级讨好他们,这样一来,真实的本领哪还有空去学呢?这究竟是韦小宝的喜剧还是中国官场的悲哀?《鹿鼎记》,悲剧乎,喜剧耶?r

不过金大侠塑造的韦小宝虽然在故事中不断地揭示“官场中的潜规则(笔公语)”,但是他毕竟不是批判现实的作家,写小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大众和促销报纸,所以在多数文学家看来,《鹿鼎记》对黑暗官场的披露力度还是有所欠缺。r

而且绝大部分读者在看《鹿鼎记》时,只是为了消遣而看,与韦小宝同喜共乐,不会想得太深,这样一来,金大侠的深意更含有目的性不强的嫌疑。这或许就是韦小宝这个喜剧小丑比不上阿Q这个悲剧人物的最重要之处吧。r

世上最美最恨不过单相思——试评金庸的经典之爱r

《神雕侠侣》是金大侠作品中公认的写情写得最深切、最具有感染力的一部。它最成功的地方莫过于刻画了两个绝世仅有的“情圣”——杨过和小龙女。但是俗话说得好“红花还须绿叶扶”,倘若没有众多形形色色、可爱可恨可叹的单相思作为托衬,《神雕侠侣》也不可能成为风靡几十年的爱情经典。r

《神雕侠侣》中最可爱的单相思要数郭襄。那是一个未经世事、正处豆蔻年华的少女的初恋情怀,纯洁、真挚、热烈、充满美丽幻想。她喜欢杨过却可以不带任何占有欲;她喜欢杨过竟可以时时期盼杨过和小龙女早日相逢,长相厮守;她喜欢杨过甚至不惜跳下万丈深涧,只是为了让杨过能好好地活下去;她喜欢杨过却甘愿把他当作可亲可敬的大哥哥,将那份最可贵的情感永远埋藏在心灵深处。这样一份至纯至真的情,令人觉得可爱的同时亦会深深惋惜。陆无双对杨过的单相思也十分可爱。虽然一开始杨过对陆无双百般捉弄,又是装傻又是欺骗,甚至还把陆无双的清白女儿身看个够,但是大敌当前时,杨过扶危救困的侠义心肠深深地打动了这个嘴硬心软的“小魔女”的芳心。以至在生命的危难时刻,陆无双拿出保命的半张锦帕,赠给她“傻蛋、傻蛋”骂不离口的对象。这份礼物看似轻,其实却含有生命不能承受之重。r

《神雕侠侣》中最可恨的单相思又是谁的呢?我说是郭芙的。也许很多人会有异议,说李莫愁的单相思不也是很可恨的吗,手段比郭芙的更残忍更可恨。不可否认,李莫愁的单相思十分可恨,因为得不到陆展元的爱便将所有的失意迁怒他人,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李莫愁的恨是由爱而生的,因为爱之深所以恨之切。陆展元是她一生中最爱的男人,但是却娶何沅君为妻。李莫愁一气之下竟将跟何沅君毫无关系、跟自己也素无瓜葛的何老拳师一家二十余口全部杀光,只是因为何老拳师也姓何。这种走火入魔的单相思造就了一代女魔,实在令人可恨,进一步来说是可怕。不过李莫愁的单相思虽然可恨,但是都在明处发泄出来,让人看得见听得到。而郭芙对杨过隐隐约约的单相思却不断地制造祸端甚至几乎毁掉杨过的一生。郭芙是个娇纵任性的美女,外公是一代宗师“东邪”黄药师,父亲是名满天下的大侠郭靖,母亲曾是统领天下群豪的丐帮帮主黄蓉,所以在她看来,别人敬她爱她宠她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而狂傲的杨过偏偏就不买她的帐。郭芙开始时对杨过挺友好,由于杨过不敢低声下气地讨她欢心,便对杨过越来越厌恶起来。后来杨过的断臂,小龙女的出走,杨龙夫妇十六年的惨别无一不是和郭芙这段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单相思有关,你说可恨不可恨?其实,郭芙和杨过之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深仇大恨,所有的恨都是因为那份莫名的爱而生起。一直到最后,当杨过在乱军之中救出郭芙的丈夫时,郭芙才第一次在心灵上认真地反思起来,不知道自己是爱丈夫多些还是喜欢杨过多些。不管怎样,她这段可恨的单相思已经造成太多的伤害,再也无法挽回。《神雕侠侣》中公孙谷主的单相思也是十分可恨的。为了得到一个不爱他的小龙女,公孙谷主用尽手段,甚至不惜杀害自己的亲生女儿。虽然他对小龙女开始时是真心的,但是一遭到变故那份情感马上就变了质,完全变成野兽的占有欲,疯狂地戕害每一个阻拦他的人,着实令人可恨。r

当然,象李莫愁、公孙谷主那样爱不成就害人的毕竟是少数。《神雕侠侣》中更多的是欲爱不得、欲罢不能的单相思。程英是金庸笔下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她心地善良、温柔娴淑、美丽动人、聪明能干。倘若没有小龙女,她应是杨过伴侣的最佳人选。只可惜,既生瑜,何生亮,程英对杨过的一片痴心最后也只能付诸东流,可叹可叹!而杨过欠下的“风流债”还着实不少,最惨的就是公孙绿萼了。她对杨过一见钟情,一而再再而三置父亲的禁令而不顾,做出许多不可思议的行为。甚至明知道这样做也不会得到“情郎”的青睐时,她还是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帮助杨过与小龙女重聚。当然在公孙绿萼心底,还是希望杨过能够认同二女共事一夫的想法,谁知造化弄人,最后为救杨过公孙绿萼竟撞死在父亲的剑下。看到这样疯狂的爱,真令人扼腕叹息,久久不能回神。相比之下,伊志平的单相思就显得有些卑劣。也许在许多金庸迷看来,他是十分可恨的。正是这样一个相貌堂堂、应以侠义为本的全真道士,用极其卑鄙的手段夺走了小龙女的贞操。完美无暇的小龙女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失去一个少女最珍贵的东西。但是尹志平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数年来为赵志敬所胁迫,心灵上承受着良心谴责的巨大压力,还被迫将全真教主这样的桂冠拱手相让,总算他最后还有赎罪之心为救小龙女自尽而亡。这样的结尾令人同情多于怨恨,殊为可叹。武敦儒和武修文对郭芙的单相思就显得可笑多了。虽说郭芙也喜欢他们哥俩,但那都不是真正的爱,也正因为如此郭芙才会犹犹豫豫下不定决心选择谁。幸好最后杨过的挑拨之计成功,使他们哥俩重归于好最终找到各自的爱侣,否则为郭芙这样一个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女人手足相残岂不比爱上她更为可叹可笑吗?r

金庸的《神雕侠侣》简直写尽了天下各种各样的男女之情,就连单相思都写得那么可爱可恨可叹,不愧为中国武侠巨著中首当其冲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