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青春不应被浪费全文阅读 > 第5章 常在江湖漂,你得有把刀(5)

第5章 常在江湖漂,你得有把刀(5)


  有读MBA的同学请我说说领导人的个人魅力与领导能力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常有人说,又常说常新。在我看来,个人魅力有四个基本来源,也许不可同时具备,但必有其中一二。

  一是个人热爱产生的感染力。热爱引发的专注、投入、迷恋与奉献,能让我们看到人对某件事情由衷地展现出的神采。这种神采不一定只是语言,也可以是因为热爱而产生的表情和动作,它可以让习惯了平庸与没有爱好者羡慕,而在这个意义上形成的凝聚力与特长,才会更具有魅力。

  二是真诚产生的刺激力。很多人习惯了圆滑与没有棱角,尤其是丧失了真诚表达与担当的能力,因而,那些敢于直面问题与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往往能让我们这些世俗的庸人汗颜。这就是魅力:为什么我们明知正确却不敢做,而他敢做?

  三是新知识产生的启发力。先知总是走在我们的前面,他们告诉我们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没想到的,或者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或者经由事实印证了他们说的多么有价值,所以有远见者总能让人钦佩与仰慕。

  四是沟通中产生的通情力。乐于沟通与善于沟通,会使得有些话特别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而且直接切中我们内心隐秘的心动。这是一种很特别的被打动的感觉。他是他,但是他非常了解我,甚至比我还明白我。

  事实上,一个人真正的魅力也不只是其中的一项,积累得越多,魅力就越大。“魅”是未显之力,这并不是肤浅地指人俊朗的相貌。如果帅哥美女有这四项里面的一二,就太有杀伤力了。

  个人以为,领导者的魅力不等同于领导的能力。很有个人魅力的领导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因为前者可以带有很个体的成分,而后者则意味着一种能力。很多大公司的老总个人魅力很有限,而很多很有个人魅力的人也许仅仅是艺术家或者专栏作家。但是,有些元素也比较明显,就是个人魅力可以创造出让人甘愿追随的领导能力,它也可以放大领导能力,甚至还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领导者争取更多群众资源与关键人才的利器。

  个人魅力也可以妨碍领导能力,尤其是在组织要求与个人魅力的指向有矛盾的时候,比如,个人魅力会导致组织过度依赖个人。有时,个人魅力创造的粉丝效应会让追随者产生过高的期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魅力在需要被维护的同时,也需要被管理,需要在特殊的场景下使用,否则也可能成为组织潜在的危机。对于有魅力的人来说,也须常常提醒自己,避免自恋情怀与自以为是的心理。

  老袁闲话

  ◆过去你可以没有个人魅力,但是现在个人魅力越来越重要了,只会读稿子、坐主席台、讲套话的领导越来越被大家鄙视了。八股文、主席台脸、标准照、念报告越来越有讽刺漫画的味道了。

  生命长青,好玩至上

  很多媒体问我:“你的生产力那么强,干的事情那么杂,很多事情还做得那么有模有样,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我告诉他们,因为我从小爱玩,我父母那时候天天打我也没有把我打服帖,我还是钻研怎样躲开父母的监控,玩成我想玩的东西,所以我始终保留着从小到大一贯的创造性思维与行动模式。人的成长固然有父母的教养与学校的教育,但如果只有这些教养与教育,一个人就不是他自己了。我有那么多兄弟姐妹,在几乎同样的父母教养模式与学校教育模式下个体差异却非常大,原因就在于大家保全了自己的个性。

  我说的玩,有五个层次。

  一是孩子的玩。孩子就是会玩的人,而家长与老师就是想让孩子变成不玩的乖孩子。一个孩子会玩,还能在正规教育里马马虎虎过得去是最好的;只会守大人的规矩而不会玩的孩子就成了废孩子。玩才是孩子的本质、天分、快乐与基础,在玩里是有思维、探究、投入与行动技能的。没有了玩,其实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基本就处在低级状态,就算装满了学问,这个孩子也很可能丧失了属于自己的可爱与天性。

  二是业余爱好的玩。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满足自己成功需要的那个专门投入点。有了这个点,其他的一些我们曾经接触的见识、小特长与爱好可能就退而成为业余爱好。有没有这样的爱好可玩,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有效地转移一下压力,拥有一点儿平衡单一挫折感的资源,以及交往另外一些朋友的途径与积极消耗时间的娱乐技术。有一点儿业余爱好也同样会为我们增加不少的魅力,如果你什么也不会玩,就会显得无聊、枯燥、呆板。

  三是专业的玩。有人在一个领域比其他人更有耐心、更能积累、更加用心琢磨,到后来就会比那些浮光掠影的人在处理事情的能力上更显得轻松,这就是累积的效果。我们今天看别人“玩儿似的”,其实是因为他们曾经有不同寻常的投入。其实在很多职业中,有些人只是因为混日子或者找口饭吃稀里糊涂进来的,这些人一辈子很难真正专业,也很难达到玩的境界。恰恰是热爱某些事情、超然投入其中的人,即使面对很大的挑战还是有迎接挑战的精神,做了超过常人的事情还自得其乐,我们就常被他们的工作热情所感动。到后来,恰是这样的人能在很多复杂的事情上表现得如履平地、举重若轻。

  四是玩儿似的专业。我们很多人做事情一板一眼,按照领导要求的做,按照手册上说的做,按照勤奋加班的方式去做。这些做法的特点就是把专业的事情做得更单一、枯燥、刻板,而玩儿似的专业看起来没花太多的时间,但可能交往更广的人、增加更多的见识、尝试另类的渠道、探索多元的经验,他们跳出了盒子做事情,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似乎没对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么尽心尽力,然而他们可能用比别人更少的时间、更新的方法、更有意思的模式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很多时候看他们解决问题就“跟玩儿似的”,让很多自以为待在专业圈里的人很郁闷。

  五是后成功期的玩。这类人在事业与生活上达到一定层次以后,就开始思考自己那么辛苦、认真、严肃地为人做事是不是有点对不起自己的人生,因而去寻求玩的项目与趣味。今天,很多富人群体与企业家群体在高尔夫、游艇、美食会所、特殊旅游、公益、宗教中找到的就是类似的东西,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或认真或随意,但给一般人的感觉是他们离开自己正经的事业开始玩了。

  我觉得我自己在所有这些“玩”上都沾了一点儿,而且就我玩的性质而言,有玩熟练项目的(比如麻将),也有玩创新项目的(比如恶心惩罚);有群体性玩的(比如派对),也有独玩的(比如看恐怖片);有原创玩的(比如符号测试法),也有模仿玩的(比如三国杀);有领导人玩的(比如做自助游领队),也有被人带着玩的(比如跟团);有可重复玩的(比如真心话大冒险),也有一次性玩的(比如临时编的笑话);有消磨性玩的(比如21点),也有刺激性玩的(比如单身去贫民窟);有国际性玩的(比如全球旅行),也有本地性玩的(比如寻找本地新的好餐厅);有专业性玩的(比如天天写博客),也有业余性玩的(比如主持节目);有当事情玩的(比如写专栏),也有当公益玩的(比如去大学演讲)。

  我觉得玩的精髓在于对脑细胞的挑战,既然玩了,大家追求的关键就变成了好玩。可以说,今天这个社会真正好玩的东西太少了,连相声都说不笑大家了,所以会玩而且玩好就成了非常珍贵的资源。好的事情多得很,好玩的事情有限;好的专业也不少,好玩的专业很少;好的单位多得很,好玩的单位不是很多。我甚至说,你是一个好人并没有多么了不起,你要是一个好玩的人就真是很了不起了,而你要是一个说话、做事、为人都很好玩的人,那你将是伟大的领导。我们可得珍惜孩子玩的能力,多给自己点儿机会去学玩而且玩好。生不息玩不止,生命长青,好玩至上。

  老袁闲话

  ◆据说,八卦有利于卸压,而且能够激发普通人的生活兴趣,因此八卦的女性总是比那些很正经的男性长寿。我们知道很多八卦是不靠谱的,但不靠谱也很有价值啊!所以呢,很多时候放松一点儿、从容一点儿,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是微博控,那是我表达与交流的一种形式。我欢迎朋友们关注我的微博,我也关注那些具有微博控特征的朋友的微博。有人说,关注那么多看得过来吗?关注很多人只是页面滚动的信息更多、更新,并不需要每个人的每条信息都看。既然做了博主,就要做一个光荣的微博控,这就是我的观念。

  ◆老有人问我,你用那么多时间刷屏还能干正经事啊?我觉得不冲突,既可以碎着玩玩,还可以搞搞业务、招聘、传播啊……碎片化不是新鲜事,问题是以前碎片没地方用啊,现在有微博、微信、QQ啊,有社交网、电商网啊,如果你有碎片时间还不碎片用,那你就out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