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我保持了写博客6年没停过一天、写微博520天没停过一天的纪录。为什么我能写那么多博客?最重要的是我在行走江湖。对我来说,不是没有话题可写,而是可写的话题太多。光待在学校里写博客的话,是蛮有压力的,因为没有那么多话题。如果我再多些时间,还可以写得更多。在我刚刚写博客的时候,第一个月觉得有东西可写,到了第二个月的时候,突然发现没什么东西可写了,原因在于不习惯把这件事当作日常的习惯。现在对我来说,随手一写就能写30篇,每篇在1000字左右,跟玩儿似的。另外,我还写近20个专栏,其中包括台湾的媒体,1年正常的专栏稿费收入大概是25万元。
我曾经跟全国大学生说过:“你们坚持写博客,天天写,写满1年。到毕业的时候,你要是找不着工作,我负责给你一个工作。”我面对的是超过100万个大学生,目前只有5个大学生达到了这个目标,而其中有4个人说:“袁老师,我不需要你给找工作。”一年博客写下来,无论是坚持的意志,还是表达能力,这些都帮助了他们,让他们找个工作跟玩儿似的那么轻松。只有1个同学现在在我们公司工作。我们团队公认他有一个特点,说的任何事立马能写一个汇报提纲。今天的大学生,跟着老板出去开会随手就能写一个纪要或备忘录,靠这个能耐就能轻轻松松找份工作,这是一个技能。开始的时候,你要努力克服一下,但是形成习惯之后,它就成了你的技能。任何行动只要形成习惯,就是技能。所以,要学会专注于一件事情,这值得同学们在大学的时候去尝试。
很多人在没有专心做事情之前,可能有很多泛泛的想法、泛泛的知识,但要真正做成事情则需要具体的想法、具体的知识,与具体的人合作,找到具体的机会。也就是说,做事情就做具体的事情,能不能做成事情与能不能专注在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有关。我有一些朋友,想创业而没有具体的创业点,那么创业的可能性就很小;我也有一些朋友,以为自己很有知识与学问,但没有具体的技能,所以很难做成一件具体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也许在开始的时候不那么成熟,反复操练多次以后就会成熟了;也许开始的时候定位不准,但是不断调整,就有很大的可能性调到一个合适的点上;也许开始的时候还有不少不切实际的想法,但在经验与教训的不断积累中,就会慢慢找到做事情的分寸。否则我们很容易不断漂移,或继续狂想,或避重就轻,最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等待的穿透效应也不会出现。
说到专注,经常有年轻朋友问我,在通识与专注之间到底怎么选择呢?我的意见是,除了少数人一开始就长期保持着某种特殊的专门爱好以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首先要让自己的知识面开阔一些、见识多一些、体验的事物多一些,然后在其中感受与选择,慢慢找到某些相对集中的爱好点,作为自己专注的对象。即使专注了,也不妨碍你有更多的见识,只是这个时候见识与其他方面的资源更多地用在集中地支持专注的事物,从而为自己最终的突破提供资源与力量。因此,无知的专注与任意的转移,都不是好模式。在有见识的基础上建立的专注,则为真正的成就提供了极大的成功概率。
汉庭连锁酒店CEO季琦在《一辈子的事业:我的创业非传奇》一书中宣称,他终于找到了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就是他现在做的酒店业。一个人发现了自己的一个落点,宣称是他的终身事业,说明他对那个点有感觉。而当一个人对某个点有感觉的时候,他所用的心思、搜集的资料、汇集的资源、拥有的人脉都会集中在这个焦点上,因此他会做出不那么聚焦的人没有的行为,也会说出没有感觉的人没有的话语与信息。所以我说,季琦是否是一个管理高手还有待验证,但作为一个创业高手我是佩服的。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刻意、认真地要在这上面投入,如果做出超越常规的经验与模式,是不会让我感到奇怪的。
老袁闲话
◆真正不得了的人才,并不需要不得了的做大事的能力。大家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锻炼眼力和手力,逐渐累积起来就是伟大的能力,就有我们说的各类事业家的成就。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们只要留心就会在世界中发现更多的与我们相关的机会和事情,就把客观的世界变成了我们主观的见识。但这样还不够,因为我们要把见识形成我们的行动方案,整合条件,然后动手去做,而且还要在做的时候不断去反思、完善。
把自己的天分保持下去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家里有很多小孩。那时,我老是想,如果我能成为正常的城镇居民就好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一个农村出来的人,连小工厂里的人都看不起你。我们那个地方有一个上海农场,里面住的都是一些劳改犯。但是就连这些劳改犯也看不上我们,都觉得比我们高一等,因为他们是上海的劳改犯,而我们是江北人。从小我就知道我们是社会底层的人,我一定要出人头地。在我小的时候,这种出人头地的想法非常强烈。
起初我一直想当作家,于是我从7岁开始天天写日记,一直写到24岁。我的写作能力是从小练出来的。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写的作文就已经给初中学生当范文了;到初中的时候,就已经给高中学生当范文了;到了高中的时候呢,老师就让我批作文了。这是我成长的过程。但是高考的时候,我没有表现好,所以没敢报中文系,而是报了法律系。
慢慢长大以后,除了当作家以外,我还开始想做国家领导人。这跟我看的第一本小说《封神榜》有关。大家知道,《封神榜》里神神怪怪的东西很多,而我那个时代的人看的都是革命书。《封神榜》是一种文化书,是我偷偷从“坏分子”家里拿出来看的。读了《封神榜》以后,我深受刺激,老是想一些神神怪怪的东西,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
我是一个独立精神非常强的人,我要去实现我想实现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从小我爸就劝我也没有把我劝服,打我也没有把我打服……不过我遇到的老师大都是鼓励我的。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有老师说我化学、物理考这么差,将来肯定没出息。但是,我的语文老师跟我说:“你别听他们的,你光靠语文,将来就比他们有出息。”
在我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鼓励我的人,所以我就会坚持把我的长项、我的天分一直保持下去。文字表达一直是我最突出的长项,而口头表达一直到大学之前,都不是我的长项。到大学以后,我专门组织了一个南京大学学生演讲协会,才开始操练说话。那个时候练多了,也就练出来了。
我在学校里发起了很多学生社团,也参与了很多学生社团,成了学校学生会主席兼宣传部部长、大学生报主编、学生通讯社社长。我创建了南京大学学生演讲协会、南京大学百科知识爱好者协会,还是我们法律系的团总支副书记,当然还是很多民间组织的诗社社员、舞蹈爱好者会员等。基本上我感兴趣的都会先掺和进去,不行再退出来,而不是在一旁想啊想的。不用想,主要靠行动。
我在学校里虽然学习不是很认真,但我的成绩很好,而且我读了很多书。不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课内的还是课外的,我都读。我还非常认真地锻炼身体。我觉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累”其体肤,所以我坚持锻炼身体。我今天能做很多的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的身体很好,精力旺盛。基本上,我是文武双全,全面发展。
在社会上,我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每个暑假都做社会调查。我在本科的时候一共写过8份社会调查报告给团委、系团总支等组织。所以做社会调查,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熟练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我后来开了一个这样的公司。我想了想,除了写东西,我最喜欢和最擅长的就是做社会调查。同时,社会调查做完了也要写一份报告,这对我来说构成的是一个自己熟练的工作体系,既是自己擅长的,也是自己能控制的、属于自己技能范围之内的。
老袁闲话
◆有人有秀发也有秀思,有人有光头也有光彩,但不是所有的长发都识短,也不是所有的光头都智慧。朋友,接受现状,放松心态,努力创造未来。
◆我喜欢照相。不谦虚地说,我的摄影构图还不错。如果有人和我合影,我的招牌微笑发自内心,大家也蛮喜欢。但是我发现周围的很多朋友喜欢照相,但是从来不讲究照相的门道,就像很多人不讲究说话、写字的门道一样。其实用点儿心,我们就会做得更好。
个人魅力的内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