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古典 > 卿本丫头第二部之出宫全文阅读 > 第139章 人是会变的(一)

第139章 人是会变的(一)


153

“施主,我们庙里没有上官筱儿这个人,施主会不会认错人了。”一个老尼姑将李偌拒之门外,“此乃尼姑庵,多有不便,还望施主止步。”

李偌望了望身旁的阿彩,好像正想着什么想得出神,就问:“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为什么做尼姑的都是这句对白,跟传奇里写的一模一样!”阿彩很肯定自己没有认错人,“她真的是筱儿!可能她进来的时候就没用上官筱儿这个名字,师太,我找刚才送斋菜到静修房那个尼姑,她是我们的亲人,麻烦您给通传一下。”

“如若是亲人,自会出来相认,如若不见,便是尘缘已了,阿弥佗佛。”老尼姑只留下淡淡一句话,疾步走开。

他们只好留在门外静静等候。

天色渐近黄昏,香客们已陆续散去,庵门内外寂静无声。

“这样等下去不是个办法,我进去找!”阿彩不见筱儿心不死。

李偌一把拉住了她:“可能她有什么心结,所以不愿出来相见,又或者我们不是那个能接她回去的人。”

“对,我们快快回去告诉平王!”

......

平王此时正与中书令崔巡走在去紫宸殿的路上。

崔巡一边走一边向平王交底:“皇上的意思是政令要推行,援兵亦要借,两手准备。如果新政令推行后能安抚吐蕃各部落,便相安无事,如果仍要起兵闹事,就打!我替你争取到去回纥借兵这个机会,你可要好好表现,昨日在朝堂上你已输了一分,你得扳回来!”

“多谢岳丈大人提携,我会珍惜这个机会的!”

崔巡留在了殿门外,平王独自走了进去。

一抹余辉洒在大殿的龙阶檐柱上,已近黄昏,仍未上灯,殿内昏暗。

大内侍卫长无名正跪在地上向皇帝汇报抓捕宫廷内乱中那些趁乱闹事的侍卫的情况。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皇帝面无表情地说,“都杀了吧。”

无名动了动嘴唇,想说些什么,话又停在了嘴边。片刻沉默后,他俯首抱拳道:“卑职领旨!”,而后,他退了出去,经过平王身边的时候,他看了平王一眼,平王也看了他一眼。

“父皇。”平王跪在了地上。

“来,到朕的身边来。”皇帝向平王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他身边,跟他一起坐在龙椅上。

平王顺从地坐下,皇帝交给他一个明黄卷轴,他缓缓打开,只见上书:“今唐向回纥借兵五万,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借兵的代价非常大,总不能空耗着,打不打吐蕃暂且不议,先把阿史卜石的叛将余部扫除!收复洛阳,把你母亲的坟迁回来。”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手,微微颤抖。

那洛阳的损失会很惨重——平王犹豫着要不要开口说出这话。母亲的坟与洛阳的百姓,孰轻孰重?这身下的龙椅与人间的道义,又孰轻孰重?

“回纥的援兵会提出什么条件交换洛阳?”他隐晦曲折地表达着。

“不管他们提什么要求和条件,只要不割地,都可以接受。”他的手,抖得更厉害了。

是对那大半年的囚禁生活心有余悸吗?父皇是那么害怕战乱,只想尽快平息战事,不惜一切手段和代价。

平王欲言…又止,始终没有说出来。

“借兵一事,有损国威,这个条约,只你见过,你替朕暗中送往回纥。日后朝中大臣问起,朕一概不知,皆是你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之为,仪儿,你可愿意替朕走这一趟?”

平王咬了咬牙,俯首抱拳道:“儿臣愿意。”

......

急急返回宫中的李偌与阿彩,在宫门外遇到领兵即刻出发的李仪。

“我们找到筱儿了,她在尼姑庵!”阿彩兴冲冲地奔上前相告,李偌紧随其后。

“嗯。”李仪点点头,继续整理着马鞍,好像阿彩找到的是一只小猫小狗。

“你去把她接回来吧。”阿彩又道。

“等我回来再说吧。”李仪翻身上马。

“你不能把她接回来再走吗?”阿彩拦马恳求。

“我因押解阿史卜石返回长安,不能停留宫中太久,得尽快回到战场上去,平定胡祸。”李仪看了一眼阿彩身后的李偌,“你以为我是他吗?有伤在身,可以高枕无忧的沉迷温柔乡,耽于儿女情长!”

李偌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但仍强压怒气:“筱儿流落在外近一年,现在好不容易得知她的下落,她是你的妃子,于情于理都应尽快接回宫中,这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人之常情。”

马上的李仪俯下身来,笑得意味深长,在李偌耳边轻语,用阿彩能听到的声调:“若连你都接她不回来,我就更接不回来了,解铃还须系铃人啊!”说完还拍了拍李偌的肩膀。

“我欠她,你也欠她,我们都欠了她!我会用我的方式去弥补,你若心安理得我亦无话可说,你要怎么做那是你自己的选择!”李偌不客气地甩开了哥哥放在他肩膀的手,拉住阿彩,大步流星地往宫门走去,心里却存着一丝期盼,希望听到李仪问一句“哪座山上的尼姑庵?”

他身后传来了李仪的声音:“我选择,建功立业!”

策马扬鞭,急驰而去,扬起一路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