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古典 > 卿本丫头第二部之出宫全文阅读 > 第134章 本是同根生(一)

第134章 本是同根生(一)


146

就在建王用行动恢复了建王妃的身份三日后,平王也紧跟步伐喜上加喜,在新甄选入宫的采女里挑选了中书令崔巡的女儿为妃。

与建王的低调相映成趣,平王的喜事极尽奢华与张扬。当然了,复国有功,收复失地,擒拿叛军之首阿史卜石,储君之位看来是非他莫属,想不高调都不行,达官贵人们纷纷前来道贺,并送上厚礼。

建王却是两手空空怒气冲冲而来,贺礼是当众把平王拖出了宴席,拉到无人的角落,摁到了宫墙上质问:“筱儿此刻不知飘泊何方孤苦无依,你何必如此着急另立新妃?”

“怎么你还记得有这个人吗?我以为你心里除了建王妃就没别人了!哦,我还忘了恭贺建王新婚燕尔呢!来,把酒喝了,我俩同喜同贺。”平王带着几分醉意戏谑道,把手里的酒杯递给了李偌,“已经娶了一个还惦着另一个做什么?哦,我明白了,你想效仿舜帝,左拥女英…右抱娥皇…尽享齐人之福……”

浓浓的酒气喷到了建王的脸上。

“你清醒点,我在跟你说你的正妃上官筱儿!”李偌把酒全泼在了平王脸上,把酒杯扔还给他,“我自苏醒后就一直派人在长安城挨家挨户寻访筱儿的下落,等我把她找到接回宫来,竟是让她面对你已另娶正妃,到时你把她置于何地?你让她情何以堪?!”

“你以为就你寻她?我没寻?长安我早已寻了个遍!我担心的是叛军押着她一路逃向北方,她人早已不在长安,所以我每攻下一城都会张贴重金寻她的告示!可她还是音信全无。她若回来,还是我的正妃,我欠她的,我自然会还;你欠她的呢?你已经没有任何身份和立场去偿还!所以,于己于人,你都不该再记得这个人!”平王瞬间收起了戏谑的笑,醉意全无,从小被李偌欺负惯了的他突然发了狠,反把李偌摁到了宫墙上,冷冽渐渐浮现,“父皇逼你娶中书令的女儿,我帮你解围,你不谢我反而怪我,这是何道理?难不成你也想跟中书令联姻?是我坏了你的好事?还是你担心我结了这门亲会抢去储君的位置?!”

李偌霎时无语。

成见,已很深。

“你若来替为兄道贺,请上座;否则,请回!”平王把话说完,把酒杯摔了个粉碎,回到了喧闹的宴席中去。

147

“……而统带官亦须秉公提调,量能委派,不得于所喜之人委以平顺之事,故意使之成功;亦不得于所恶之人,委以凶险之事,故意使之获罪。如违,实属存心偏袒,有负委托至意,应参处拿问……”

朝堂上,中书令崔巡正在诵读建王起草的新政令,等候门下省的宰相和朝堂上各位重臣的审议通过。

“微臣以为,这些政令,应是建王殿下私服微访洛阳,体察民情得来的宝贵经验,应当大力推行。”右肃台大将军王晖宏率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众大臣频频点头称是,皇帝亦相当满意,同时非常高兴那个动不动就弹劾他的门下省宰相李泌这次没有开口说反对。

“我不同意!”一个反对的声音于群臣中传来,平王站了出来,“族分三教,各有根本,各行其是,既同营干事,均宜一视同仁,不准互相凌虐,违者,不拘官兵,从重治罪。——对这一条政令,我有异议!”

他望向李偌的眼神冷得像殿外层积的皑皑白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没有什么一视同仁的说法!汉人的将才应予以优先择用和提拔,四品以上的重要官职,亦应由汉人担任,异族不得染指,这样才能杜绝再次发生胡人兵叛的战乱!”

“胡人并不是罪魁祸首,反而是身为皇族的北王爷和士族汉人的前宰相李辅国利用胡人篡权夺位才是这次战乱的主因!”李偌一字一句地回道。

“是吗?敢问建王,那阿史卜石呢?这次战乱的主因是胡将阿史卜石官至节度使拥兵自重!他可不会族分三教一视同仁,他手下的将士清一色皆为胡人!所以即使抓住了阿史卜石,其部下一众胡人叛将仍在顽抗,以至此刻叛兵仍未剿灭肃清,失地仍未完全收复,战事迟迟不能结束!我认为,不管是契丹人、突厥人、吐蕃人、铁勒人,只要不是汉人,就不能统领兵权!”

“族分三教一视同仁择优而用正是限制节度使在用兵择将上过度自由行事的权力,杜绝类似于阿史卜石手下兵将清一色胡人的情况发生!有了这条政令,节度使的兵营里有契丹人、突厥人、吐蕃人、铁勒人,也有汉人!敢问平王,跟随你四处征战的仆固呢?他为收复河山立下汗马功劳,就因为他是胡人便就此埋没了他的才能吗?”

战事何时方休也许朝堂上谁也不敢妄下定论,但政见不同的两位皇子彼此之间的战火正渐渐蔓延,群臣们却是看得一清二楚。

“众卿家对此有何见解?”皇帝只好出来打圆场。

结果意见几乎一边倒,全站在了平王那边。

中书令崔巡还开始了《关于驱逐异族保护士族与汉人血统的提案》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李偌知道那是李仪指使,他虽不同意此举,却找不到合适又充分的理由来反驳,更提不出一个更为恰当的解决办法。

一直沉默不语的宰相李泌此时狡黠一笑,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以为,不管是新政令的推行,还是崔大人的驱逐提案,都事关重大,应谨慎斟酌反复商议后再行定夺,哪能如此轻易就通过呢?”

李泌!你……皇帝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真乃朕之知已也~~不枉朕三顾翰林院把你请回来!有时被你弹劾得很恼火,但有时也多靠你帮朕找台阶啊!

于是,皇帝顺水推舟,结束了这场纷争:“准奏!接下来所议何事?”

李泌即刻道:“启奏陛下,是封赏叛臣原洛阳刺史元配夫人杨氏一事。”

这话听来多么拗口,但没错,就是那个大义灭亲出卖了叛臣夫君救了洛阳落难皇族一家的刺史夫人。只见她缓缓步上大殿,获得各种赏赐一大堆,还有忠义牌匾和免死金牌各一块,她说她想用所有赏赐换刺史一条活路,哪怕终身困于囚牢也好过黄泉路上再无相见之日。

没有获准,因为刺史早在范州就被平王斩立决了。

散朝后,昔日陪吃陪喝的“面首”李偌亲自陪送刺史夫人离宫。

只到了中门,刺史夫人就劝建王留步:“千里相送,终须一别,殿下就送到这吧。妾身能得殿下相陪过一段路,已感三生有幸,死而无憾了。”

你保存了我们李氏皇族一家性命,我们却褫夺了你夫君的性命和你家族的完整,赏赐这些身外之物再多,又有何意义?李偌的脸上只有歉疚:“请夫人节哀。”

刺史夫人淡然一笑:“都怪我,平日里咒他太多,他才应了这个果。那死鬼死得倒轻松,只留给我一堆要赡养的二夫人三夫人和一个不知哪里的狐狸精生的二世祖!我应该恨他的呀,现在怎么就恨不起来呢?”

她的脸上,看不见眼泪,看得见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