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张百万见玉姑失踪,便怀疑是跟曹文璜私奔了。马上就要跟姚家少爷拜堂成亲了,新娘却丢了,这可怎么办啊!张百万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玉姑找回来。
果不出金姑所料,张百万寻找玉姑的第一站,就是金姑家。屋里没有旁人,但见金姑脸色煞白,目光闪烁。张百万毕竟是老爹,断定其中必有问题。他四下踅摸,最后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上锁的大衣柜上。张百万怀疑这玉姑就藏在衣柜里,否则为什么要上锁?金姑虽然矢口否认,但拗不过父亲,只好任由他们把衣柜搬走。
回到张府,撬开衣柜,发现里面竟然还真藏了一个人——不是二女儿,而是一个和尚,似乎已经闷死。大家吓坏了,赶紧七手八脚抬出来。张百万见状,大惊失色。这个和尚究竟是谁?二女儿没找到,还摊上一桩命案。这可怎么办?
张百万决定,让金姑假扮玉姑,嫁到姚家,一来给金姑找个新婆家,二来也把姚家给应付了。
姚家大婚,忙活了一天。到了半夜才发现,敢情花大价钱娶来的,竟然是个“冒牌货+寡妇”。姚家一下子就乱套了。姚大款气势汹汹,来到张府问个究竟。
张百万其实早已料到,冒牌终究是冒牌,迟早会露馅儿。于是,他干脆谎称玉姑暴病身亡,给这和尚的“尸体”穿上嫁衣,搭设灵堂,暂时存放,准备回头一埋了之。这样,一来洗脱闷死和尚的嫌疑,二来也给姚家一个交代。张百万劝姚大款把金姑留下,张、金两家就此结成亲家。
金姑当年死了丈夫,被公公李掌柜赶出了家门,只好独住。这李掌柜听说张百万打算把金姑当玉姑嫁到姚家,大发雷霆。他不愧是算账出身,决定将计就计,借这件事敲张、姚两家的竹杠。于是,这天晚上谁也别睡了,几家人争吵不休。而金姑也是不依不饶,好不容易找个新婆家,决不放弃。如果嫁不到姚家,她就一头撞死。
就在三家人闹腾得不可开交之际,和尚醒了。这个和尚不是旁人,正是后来遇害的定慧和尚。他不光是个游方僧,更是个花和尚。金姑之所以不给曹文璜和玉姑开门,确实还有个难以启齿的原因,就是当时正在跟这个和尚偷情厮混。后来,张百万追上门来,定慧和尚逃跑不及,干脆躲进了衣柜里。难怪当时金姑看到衣柜被抬走,有难言之隐。经过这一路晃荡,定慧和尚在柜子里待得太久,有点缺氧,闷晕了。
醒来之后,定慧和尚发现不对劲,就趁着夜色连滚带爬地逃出张府。巧的是,他也来到了那家豆腐店。好心的莫老汉给他换下嫁衣,换上一件普通衣服,让定慧和尚准备就此返回寺院。
到了第二天,张百万见灵堂里的“二女儿”失踪了,急派大伙分头去找。恰好,有人在太原城的那口井里,发现了定慧的尸体。这下热闹了:张府的“尸体”会“跑路”,井里出了和尚命案,两件事加起来,一下子轰动了全城。
讲到这儿,故事的线索算是有点眉目了吧。不过,这桩太原奇案的焦点问题,依旧没能找到答案。那就是和尚因何而死?如果莫老汉是冤枉的,那么究竟谁是凶手?
这个连普通读者都会仔细琢磨的问题,杨知县反倒忽略了。不过,这个“忽略”是故意的。如果查出凶手不是莫老汉,而是另有他人,杨重民就有“草菅人命”之嫌,不仅顶戴难保,搞不好还得蹲监狱。这些日子,张百万被这桩奇案搞得焦头烂额,早就希望赶紧结案,尤其想借此机会把曹文璜也给收拾了。于是,他就给杨知县送了银子。杨重民浸淫官场多年,对这种事自然是心领神会。
不久,杨重民升堂宣判,不仅决定维持原判,而且反咬曹文璜是莫老汉的帮凶,作为杀人从犯收监,跟莫老汉关在一起。
根据清朝惯例,为避免错杀,造成无法挽回的冤案,死刑犯要经过层层复核,直至刑部批准,方能行刑。故而,即便是斩立决、绞立决,也不会宣判后就直接押赴刑场,而要等待上级复核。“秋后问斩”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情况。就在这段等待的过程中,故事又有了新的波澜。
五、太原奇案(下):新官上任,冤案昭雪
还记得曹文璜的那位故交吗?交城县知县陈砥节。此公运气不错,很快就晋升,在山西按察使司当官,成了杨知县的顶头上司。好哥们儿落难,他当然要认真查查。于是,陈砥节调阅了案件卷宗,发现了三大疑点:
第一,从死者的伤口看,应当是一刀毙命。莫老汉已经六十多岁了,除了磨豆腐,什么都不会。无论是体力,还是技艺,能否一刀结果了正当壮年的定慧和尚?这是个问题。
第二,曹文璜跟定慧和尚并不相识,无冤无仇,怎么会成了从犯呢?他有什么杀人动机呢?
第三,玉姑是本案的重要证人,且为了搭救曹文璜,已经回到阳曲。杨知县为什么不找她问问?
陈砥节心想,杨重民不问,我来问问。然而,玉姑跟他说,两人私奔后,在莫老汉那儿借了驴便走了,根本没有见到和尚。玉姑的证言起码印证了一点:曹文璜跟和尚之死,没有任何瓜葛。然而,这一点的印证同时也意味着,从曹文璜身上发现线索,几乎不可能了。
此路不通,那就换个思路。陈砥节想到了定慧脖子上的刀伤。能将和尚一刀毙命,凶手用刀的技艺一定很娴熟,没准其职业就是跟刀有关,甚至是经常用刀。
什么样的人会经常用刀呢?官府开始了新一轮的排查。
就在这时,死囚牢里的曹文璜讲述了一段他听到的故事,给案件带来了重大转机。
曹文璜在还驴的路上,途经一家酒楼,走累了,想歇歇脚,就进去点菜吃饭。这时,他发现酒楼老板喝多了,说话颠三倒四,但似乎能隐约听懂。他说自己晚上回家,看见老婆在跟个和尚偷欢,咽不下这口气,就把这个给自己扣上绿帽子的和尚宰了,又将尸体扔进了井里。
曹文璜原以为只是醉话,没想到这情节跟定慧和尚之死有几分相似。做完笔录,陈砥节下令,到阳曲城西的这家酒楼,把老板抓起来。
这个老板叫吴一刀,是个屠户。他来到公堂之上,被陈砥节一通吓唬,直接瘫软在地,对杀害定慧和尚的事供认不讳。
原来,定慧和尚离开豆腐店后,觉得长夜漫漫,闲来无事,就去找吴屠户的老婆叶阿菊。两人此前曾经勾搭成奸,这回更是趁夜偷欢。不成想,动静太大,被吴屠户发现了,这才惹来了杀身之祸,死在了杀猪刀下。历史再次证明了两条真理:第一,男人管不住下半身,迟早会遇上大麻烦。第二,酒是个好东西,它可以让人酒后吐真言,更加坦诚;酒是个坏东西,它可以让人迷迷瞪瞪,把大事都耽误了。
吴一刀杀人后,曾四处躲藏。不过,玉姑的丫鬟秀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吴一刀就躲藏在晋祠附近。为了防他逃跑,秀香就找来附近的保长,讲明曹文璜跟陈砥节是故交,请他暗中监视吴屠户。保长满口答应。就这样,吴一刀落入了官府的监控,插翅难飞。
真相大白,吴一刀被判死刑,秋后问斩;阳曲知县杨重民草菅人命,被朝廷革职;莫老汉和曹文璜历尽劫难,无罪释放;曹文璜和玉姑终成眷属。
私奔、偷情、诈尸、杀人,一系列狗血的情节,都发生在这个神奇的夜晚,共同构成了太原奇案的“奇特”,使之成为晚清四大奇案里最奇葩、最复杂的案例。
六、“奇”在何处
我在录制“清案探秘”的时候,基本遵循一案一集的模式,唯独这一集采取“两案一集”的套路,就是因为它们彼此神似,又有许多可以对比的不同点,都很“奇特”。那么,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奇”和不同之“奇”呢?我提出三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第一,面对新课题,何去何从?两个案子的主审官,都遇到了此前比较罕见的新课题,这就是“自由恋爱”和“婚姻自由”。
杨月楼案发生在沿海大城市上海,太原奇案发生在内陆中等城市太原,虽然接受近代思想文化的程度不同,在婚姻观念上却都出现了新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