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山共有十六重云台,每一重都有一位魔教高手坐镇。魔教不以年月论辈分,以武论英雄。下一重者,尊上一重者为上师,相互传承研磨武学,达到共同进退,一荣俱荣的效果,是通天剑阁独特的修行法门。
其中许多高手,并非真正的剑阁弟子,诺大的上清山可谓包罗万象。下至剪径的蟊贼,上至武艺超群的绝世高手,面面俱到,有教无类。
他们来到这里,心甘情愿的沦为世人眼中的魔道,原因只有一个。
更上一重天。
只要变强,任何人都能不断学习到更加深奥的武功,这对于习武之人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
从清晨到夕阳日落,当曹长卿踏上第十四重云台之时,眼前的景象已然大变。
此处已达上清山之巅,面前是一片无比恢弘庞大的道观。天府楼阁,云雾缭绕,道音轻合,钟声悠悠,最深处更有一座直通云天的高塔,塔尖点指日月。
夕阳如丹,落日熔金。
整座道观抹上了一层金色的霞光。
此情此景,仿似瑶池仙境,那有一丝的魔气?
头顶凤鸣鹤唳,只见一男一女,两位道人脚踩仙鹤而来,在曹长卿不远处的平台之上落下。
男子相貌中正,英气勃发,背负一把长剑,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而另外一名女子,雍容华贵,气质出尘,虽然年过三十,但却风韵犹存,肌肤如芙蓉出水,吹弹可破,比之那些年轻女子也毫不逊色。
“通天剑阁,自开阁以来六十余载,道友是第一位,在一天之内,直达三十三重天之人。我吕长生,佩服。”
男子率先开口,言语之中充满敬仰,谦虚恭谨,并且报上名讳。而那道姑,却只是微微昂着下巴,眼神淡淡的睨着曹长卿,没有说话。
眼见对方如此客气,此情此景与方才已经大相径庭,也就不好直接动手了。曹长卿抖了抖身上的尘土,笑道。
“本尊者,原本只是途经之地,贵阁热情好客,盛邀难却。一看之下,通天剑阁果然名不虚传,想来所谓的什么魔教,也只是凡夫俗子,道听途说,敬而生畏罢了。”
“肉眼凡胎,自然看不透这三十三重高天云海。昙天道友,阁主有请。”
说完,二位道人微微侧身,让开了通往道观入口的正路。
都到这一步了,就算那通天阁主是天仙下凡,曹长卿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了。穿过演武场、蹚过阴阳池、踏过三生桥,曹长卿便在那吕长生与无名道姑的陪同下,来到一座宫殿前。
宫殿内的地面上,铺满能映出人影的青色瓷砖,四周空无一物,并无摆饰,唯有那深处尽头有一蒲团,坐有一人。
穹顶正中间有一块似铁非铁,似木非木的匾额,上书四个飞龙走蛇的大字。
天外有天。
此人容貌寻常,身形清瘦,留着半白色的长须,头戴老旧的道冠,但一双眼睛却深邃有神,仿似能够洞悉人心。
“小友终于来了,老身早已恭候多时。”
曹长卿略显迟疑,但在一股未知的气势之下,最终选择了让步。他微微躬身,作揖道。
“晚辈昙天道人,见过阁主前辈。”
老道满意的点了点头,细细打量曹长卿,欣赏之意,溢于言表。
“昙天小友,年纪轻轻,能有如此造诣,实在是令老身大开眼界。敢问一句,不知小友师从何人?”
这是来摸底的,那《昙花宝典》早已被曹长卿撕成了碎片,一把火烧了个干净,世间恐怕再无第二人会此等武学。于是,他直言道。
“无门无派,自学成才。”
“哦?”
老道惊讶了一声,但看表情,似乎也并不过于意外,他徐徐道来。
“小友所施之武学高深莫测,霸道非常,老身纵横江湖一甲子,的确闻所未闻。你这话,说与他人听,愚钝之人多有不信。但老身,却并不怀疑。世间凡夫千千万,可总有那凤毛麟角之人,一日千里,朝闻夕道。这煌煌天地,永远不缺乏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武痴。但要说到真正旷古绝今,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先例者,一定是集莫大气运于一身的天纵奇才。”
老道境界超凡,一席言罢,竟让曹长卿脸色微红,只觉羞愧难当,心头暗忖,这老头好生厉害。
“……前辈缪赞了。”
“通天剑阁三十三重天,老夫虚坐数之极。凭小友之所学,可直上三十有二。”
态度已然明了,显然是想拉曹长卿入伙。遵循通天剑阁的习武方式,自己的武功必然会被他人借鉴偷习。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曹长卿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底细全盘托出,当场回绝。
曹长卿有如此反应,老道也早有预料,年纪轻轻能有这般造诣,足矣开宗立派,岂肯屈于人下?
殿内寂静无声,落针可闻。曹长卿突兀的笑了一声,这令老道眉头一挑。只听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少年,声音清朗,响彻四周。
“通天剑阁,实力为尊。谁的武艺更精湛,谁就能更上一重天。既然如此,不妨由在下来做前辈的上师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