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现代 > 千万新娘:婚礼上的逃兵全文阅读 > 第315章 经历

第315章 经历


夜静更深,正是酣梦正甜的时候,回到家的林莹蓝却毫无睡意。捧着一杯陈玉珍为她泡好的热牛奶,习惯性地打开那扇大大的向海落地窗,她很喜欢在这个时候一个人静静呆在阳台上。凌晨时分,没有白昼的喧哗,没有华灯初上时的霓虹争艳,一切浮华纷繁都沉淀在寂静的黑暗之下,连流动的空气都变得那么缓慢而怡人。

不知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林莹蓝喜欢在如此静谧的氛围下,静静思索一些听众提出的问题或整理一下自己零乱的心绪,抑或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就那样静静地坐着,静静地任凭时光消逝,静静看着天边的黑幕变成白昼的彩云,静静等待第一缕曙光出现,等待淋浴第一束阳光。

是的,她喜欢静,也渴望静。

太多的是是非非,并不适合一个成年累月都得依附轮椅才能移动的人去面对,去经历。平平淡淡,清清静静,更适合一个人自由呼吸。

当然,喧哗中总孕育精彩,却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就适合那种流光溢彩的生活。有些事,上苍往往没有给你选择的机会,也不会给你上诉的权利。如果不想在崩溃的边缘游走,唯一能拯救自己的方法就是平静地接受,坚强以对。

在林莹蓝十岁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夺走了她的童年,她的快乐,她的梦想,她的健康……从知道自己将终身都要靠轮椅行动时,原本爱跳爱笑的小林莹蓝一下子失去了所有快乐的理由。她刚刚萌芽的舞蹈梦,夭折了,妈妈才买的芭蕾舞裙她一次都没穿呢,以后再也没有机会穿上了。学校举办的“少年歌唱比赛”她已经成功进入到决赛了,可她再也无法登上熟悉的舞台为老师同学们边跳边唱了。

有一段时间小林莹蓝整天不言不语,不哭不闹,安静得像一樽没有生命的瓷娃娃,失去了行走能力的她,似乎也失去灵魂,失去呼吸的能力。

是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使她重展笑靥,是堂哥堂姐们给她讲一个又一个励志的故事,让她慢慢懂得换一种方式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既然世上有那么多在困境中苦苦挣扎却不放弃追寻光明梦想的人,那么我虽然失去了双腿,但是我还有双手可以用,还有耳朵可以听,还有眼睛可以看,还有那么那么多关心爱护我的人。我不能让他们伤心,不能让他们失望,我一定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也会尽力去现实它,所以,我要出去,我不要呆在这里黑黑的,死气沉沉的“小房间”里。

“自闭”将近三年时候的小林莹蓝,突然开口说话了,她突然一夜之间长大了,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虽然没有五彩斑斓的翅膀,虽然翅膀还稚嫩,但她终于冲破了禁锢自己的心牢,重新找回自己的灵魂。

当同龄的孩子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她便开始自学。没有老师教,但有爸爸妈妈从旁指正,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她便把所有注意力都在学习上。徜徉在知识博大精深的海洋里,小林莹蓝忘了身体上病痛,忘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忘了曾经喜欢的舞蹈和游戏,忘了热热闹闹的课堂……

她喜欢各式各样的书,因为每一本崭新的书籍里都有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她从书本中去认识世界,也让世界透过书本呈现在自己的视线之内。

光阴似箭,岁月的脚步总是走在你喟然长叹之前,乖巧懂事的小林莹蓝慢慢长大,长成人人夸赞的小美人。稚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一张秀丽娇美的瓜子脸,戾气消失了,身上散发着一种清灵似水的平淡气质。

但是,笑容不再纯粹,总带点淡淡的轻愁,语言温和,却似乎过于世故老成,不像二十几女孩应该说的话,有种看破尘世后大彻大悟的超脱。

经历 (四)

长辈们都为林莹蓝的现状而心疼,他们毫不掩饰的惋惜与长叹,听在林莹蓝耳朵里就像一根根尖利的硬刺一遍遍扎在她心口上。提醒着她的病,她的命,她的生活,她的未来……不会是一片光明,而对她的努力学习夸赞几句后,又转换成另一种方式的同情。

林莹蓝非常不喜欢这样的“关爱”,但她无从选择,当别人为自己而叹息的时候,她非但不能表露出一丝不悦,还要微笑着去告诉别人自己现在有多好多好。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请他们放心,不用挂念自己。每当送走一个这样的长辈的时候,林莹蓝就觉得像跟自己打了一场硬仗一样,没有胜利的喜悦,亦无战败的颓然,只有满心满心的疲惫。感觉自己好像在溺毙的边沿拼命挣扎、奋力游动,还要一边告诉岸边观看的人,自己没事,很好。

不知不觉中,林莹蓝总与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无意中形成一层隔膜,她就居住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冷眼旁观一切,也间接养成了在凌晨看日出的习惯。

为了不让关爱自己的人担心,林莹蓝在人前总是装出一副很开朗,很活泼的样子。久而久之,笑自然而然成为她脸上标志性的表情。

不说,并不代表遗忘,不哭,并不表示不痛,只是有些时候活着往往不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宽慰他人。藏起悲伤的愁容,换上微笑的面具,告诉别人自己过得很好,同时也要自己相信。

笑并不代表开心,泪并不表示难过。既然不能活得精彩,那么就尽力让自己过得悠然吧,既然伤心于事无补,那么就让自己微笑面对吧。

成长的路上总有许多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不可能不跌倒,不可能不受伤,但伤过、痛过后生活依然要继续,日子还得过下去。

渐渐的,林莹蓝喜欢上了文字,喜欢把所有不能说,不能言的心事透出一个个方块字呈现出来,敲成诗,编成文,砌成一篇篇令人动容的文章。她的文章不谈感情,只写感受,或忧伤,或清淡,或从容,或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缕缕轻愁,常常令人有种感同身受的共鸣。

这些年里她游走过各大文学网站,或静静路过,或短暂停留。当然,有很多人喜欢她的文章,同时也受到很多人的批评。每当看到有人批评自己文章是在无病呻吟或故作忧郁的时候,她总是淡淡的一笑置之。谁懂谁的伤?谁知谁的痛?能看到的只是文章表面上的字符而已,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巨大伤口,没有人看得到,更没有能感受那份锥心噬骨的疼。

临屏码字只是因为喜欢,找一个出口,让体内汹涌澎湃的思潮有一处可以流泻的泉眼。林莹蓝自小就钟情书本,喜爱文字,现在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慢慢的,喜欢她文字的人越来越多,偶尔也会有些出版社向她约稿。

也许上帝在关门的时候为林莹蓝留下一扇小小的窗,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要一根网线就能到达世界任何地方。一条网线可以搭起一座又一座梦之桥,林莹蓝透过这根无形的线现实了人生的价值,了解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一次无意的浏览让林莹蓝得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为一家电台写一些创意,改版时写写节目片花,有点类似于“出点子”或者可以解释成“创意、企划人员”。工作可以在家里完成,并不需要外出,有理念不清楚或观念不同的时候,直接用电话或网络沟通就可以了。虽然并不是自己最想要的,却很适合自己。

有了工作,精神有了寄托,人也就是不用整天“胡思乱想”了。兴趣是培养出来的,刚开始林莹蓝并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但越做便越激发出她潜在的谬思。慢慢的,林莹蓝构思的企划渐渐得到电台领导的重视,她做的广告创意也受到商家的赏识与肯定。

林莹蓝开始有了自信,脸上的笑也不再飘忽,像洗尽铅华后散发的亮光,那么从容,那样淡然。漂泊的心靠岸了,不再彷徨,不再迷茫,经历几番风霜雨雪洗礼后,变得更加坚强。

经历 (五)

一年一度的改版中,台里提出想做一档午夜情感类节目的构想,这一类的节目几乎每家电台都有一档,而且都挤在同一时间点上。随着电讯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地方的广播电台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疯狂拔地而起,如果要在竞争激烈的广播业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一档“王牌节目”支撑着,而情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时代进步飞快,感情、生活、工作上的压力一天天加重,人际关系却一天天变得冷漠而疏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纯粹,今天是朋友,明天就可能是敌人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透过电波倾诉自己内心积压的种种情绪,因为素不相识,所以无所顾忌;因为相隔两地;可以不用隐藏……

这一类的听众群非常庞大,受众面也很广,十分受欢迎。同样的要做到脱颖而出、出类拔萃也就更是难上加难。当然,也并非做不到,首要条件是要有一个主持风格与其他电台截然不同的主持人坐镇才行。

主持人是一档节目的灵魂,是孕育它成长的母亲,也是呵护它茁壮的亲人。台里挑了很久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就在他们快要放弃的时候,台长无意中看到林莹蓝写的一篇文章。顿时,眼前一亮,她由文章中看出了林莹蓝从独特视角所发现的问题,答案更是浅显易懂,不用特别解释,便能自己领悟到其中的原由。

文章不长,却很精辟,用词优美,而不浮夸。看似一篇描写心情的小散文,细细品读,却能读出一种对生活,对状态,对环境,对命运,不同于常人的理解方式。

很快地台长找到林莹蓝,想让她出任这档节目的主持人,一开始林莹蓝婉言谢绝了。虽说电台是通过声音传播而没有画面的,不必有形象方面的顾虑,但一直都是在家自学,没有进过学校,没有出过社会的她可以胜任那样的工作吗?

再说,现在的主持人都是拥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受过专业而系统的培训,才能在播音室里一展所长。而她非但没有受过任何培训,甚至连播音室都不曾进过,她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那样一档重要的节目。

但台长认为专不专业并不是主持好一档节目的唯一标准,她要的是一颗不染烟尘的心和一份执着的热情,让听众在一个轻松而淡然的氛围下自然而然释放压抑的情感。这不是专业就可以做得到的,而是经历累积起来的超然。

反复考虑再三,林莹蓝最终答应台长试试看,但她有一个条件,就是如果听众反应不好,她马上请辞。

台长答应了。

离节目开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林莹蓝对播音主持还是个一无所知的门外汉。为了尽快让林莹蓝熟悉主持工作的流程和一些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台长特别请来台里资深的名主持人充当林莹蓝的“临时老师”。

忙碌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恨不得把一天分成48小时来用。虽然忙得昏天黑地,林莹蓝却深深感受到一份充实的快乐,为了事业而忙碌的激情,一再勉励着她。她忘了疲惫,忘了紧张,像一块干瘪的海棉用力吸取一切自己所不熟悉的知识,且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一眨眼的功夫,以前总以为漫长的两个月似箭一般匆匆飞逝而过。林莹蓝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战战兢兢坐上自己一点都不熟悉的主持台。

刚开始的紧张很快被热线那端的话题内容驱散,她用心与人交流,尽力去理解并且想方设法让对方明白自己所以为的处境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糟,事情往往是多方面的。天黑了,才能看到满天璀璨的星光,明天的朝阳依然灿烂。花谢了,是因为季节走了,有时候短暂的东西才更美丽。

全身心的投入使林莹蓝浑然忘我,当听众从一开始的迷茫烦躁打进电话,到最后恍然大悟结束通话时,真诚的道谢,林莹蓝的心满是感动。不应该是听众感谢她的,而是她要感谢听众,是听众们让她重新了解到自己的另一面,同时挖掘出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自己。

第一期节目顺利完成,隔壁的导播间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很多没上节目的主持都聚集在那间小小导播室内。有最初说服自己的台长,教自己流程的老师,还有一些关心或来看笑话的别档节目主持人。哦,对了,以后就是同事了,嘻……

不管是善意的关心,还是别有居心,她都一并深深感激。

========================

再见 (一)

整理好呆会儿上节目要用的资料,林莹蓝推着轮椅来到窗边,希望能看到在云层中若隐若现的星星。可是,她失望了,星星害羞地躲在云丝背后,只留下几许朦胧的光告诉人们它所在的位置,却不让人看清它璀璨耀眼的光芒。

盛夏的夜空满天熠熠闪光的星子,如同镶嵌于黑幕中的一颗颗宝石,诉说着古老的神话在一闪一闪的瞳眸里。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灵魂的归宿,每个星星都有一段凄婉动人的传说,只是在光害越来越严重的城市上空已经很难看到星星会说话的水眸了。高楼大厦挡去了可以交流的方式,拉远了浪漫的情丝,映照出现实与梦幻之间的距离。

林莹蓝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听爷爷讲天上星星的故事了,什么牛郎织女啦,江太公钓鱼啦,北斗七星啦……许许多多民间流传堪广的古老传说。

好奇的小林莹蓝总会在爷爷讲得兴起的时候,插一句为什么,然后,问题一个接一个问爷爷一愣一愣的,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爷爷已经去世很多年了,看到星星的时候就会想爷爷。

爷爷,你在天国还好吗?哪一颗星星是爷爷现在的家呢?爷爷你放心吧,我现在过得很好,已经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我已经长大了,您不用再为我牵挂了。爷爷好想您啊!

想着想着,点点泪花在眼中悄悄盛开,湿了洁白的裙子。

“林莹蓝,准备好了吗?该去直播室了。”导播的提醒让林莹蓝迅速收拾好悲伤的情绪。

“辛苦了,汪大哥,我准备好了。”林莹蓝微笑着向一直和自己合作导播汪海洋道谢。汪海洋是个外表粗犷,但内心细腻的人,有着北方汉子的豪迈和江南男子的温柔,一直做着幕后工作。自从和林莹蓝合作后一直对她很是照顾,林莹蓝也对他充满感激,他是她少数几个男性朋友之一。

曾经汪海洋也向林莹蓝表示过好感,林莹蓝娓婉拒绝了。她和他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