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武侠 > 千年一顾全文阅读 > 第一章   青云难顾 上

第一章   青云难顾 上


第一章青云难顾 上r

飘香城东,清风镇上,有家酒馆,名为‘一笑’。酒馆主人开设此店,不为钱财,只图热闹。常年请一说书老人,在店中谈天说地,品古析今。说书老人因酒水免费,并另有酬金,固受此美差,当真欢喜,天天都是早早到店。r

这天清晨,老人依如往常走进酒馆,却看到已有三桌客人在饮酒歇息,观其神情举止,衣着装扮,可知不是本地人士,亦非寻常客旅。老人快步走到平日所坐说书台,取出胡琴,牙板,折扇,坐在椅上,饮上一口伙计刚送来的清茶。牙板轻敲,手拨胡琴,叮叮淙淙,一串声响,吸引了店中众人目光,然后朗声道:“诸位客官,老朽乃本店所聘说书人。在此为大家说书消时,博君一乐。古往今来,奇闻异士,天上人间,武林传奇。皆有所晓,不知诸位,可有兴趣。”r

店中众人似是一路,其中一桌只坐三人,想是首领,中间的一位儒雅文士笑道:“枯坐未免单调,那就听老先生随便讲讲吧。”r

老人应道:“老朽看诸位,非富即贵,气宇轩昂。往日所说之野史异闻,难免有辱尊听。今日我也就不怕丢人显眼,穷尽老朽心中所思,为诸位说说当今大势。”老人喝口茶水,接着续道:“天下,非一日之天下,当今之势,亦非一时之势。所谓不知过去,难图将来,正是此理。大势所趋,顺之者昌,逆之者忘。成王败寇,不过如此。”r

文士闻言讶道:“未想今日于此地,能得闻老先生如此宏论,真是我等有幸。”r

老人接道:“不敢。只是当今天下,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大乱将起,心中有所感触罢了。”r

文士道:“哦,老先生何出此言,又有何感触。”r

老人道:“自轩辕大帝仙去之后,天下便成三才宫与魔界争霸之势。双方征战不休,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后来,代表当时正道力量的七星堡借势崛起江湖,成为天下第三大势力,与三才宫,魔界鼎足而立。自此三者相互制蘅,而天下得益,方有此千年和平局面,使万千生灵得享安宁之生活。可当今天下,历尽千年发展,实已积聚了无数的矛盾冲突,各方力量,消弱增强,此起彼伏,三大势力所构筑的平衡局面已渐渐失去了实际的作用,沦为了各种实力争权夺利的装饰。尤其近几十年来,三才宫与魔界似是厌倦了人间的争斗,愈来愈超然世外,不再过问下属城池,任由自理。天下众多城池,实际已成为地方独立势力。各地城主,大权在握,欲壑难填,普通世人,难有所为,日后发展,可想而知。而作为第三大势力的七星堡,亦趁此机会,大肆扩充势力,招兵买马,欲独霸天下。至尊已去,群雄并起,新贵欲进,旧王难退。天下大战,将不可避免。不出十年,又将是一番沧海桑田,天下将成千古未有之变局。”r

老人语声暂落,见一青衣少年进店来到文士身边,躬身轻声道:“师尊,顾青云已到牧云山,寒梅,孤松二位前辈也将于黄昏时赶到。”r

文士让其退下,看向老人道:“沈某虽对老先生之论,未能尽同,但老先生有此见识,却令沈某佩服。今日另有要事,不能尽情请教,他日再来与老先生一叙。”言毕便起身,带着众人离去。r

说书老人,未能尽兴,微感失落。连忙起身接道:“当然,当然。这些都是我老来无事胡思乱想罢了。欢迎客官,改日再来。”r

儒雅文士径直走出了酒馆,未再回头。跟在他身旁的一人,却回头对着老人微微一笑。老人亦想回报一笑,却突然看到他的眼睛,如刀似箭,心里莫名升起一阵寒意,仿佛他的眼神刺穿了自己的灵魂,正在追魂摄魄。老人浑身乏力,轰然一声,跌坐地上。r

文士带领众人离开酒馆,皆骑马向牧云山奔去。r

文士侧首问道:“万先生,可有所获。”r

对老人微笑之人答道:“老人身份,应无可疑。有此见识,确实难得。”r

“我们的计划,或许太过轻敌。如此普通人,都能猜到一二,不可不防。”r

“堡主所虑极是,此次事了,属下既改善计划,重新考量部署。”r

“不出十年,天下将成千古未有之变局。也许,真是如他所说。”r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若无此千年之变,七星堡又怎能成就不朽霸业。”r

“先生所言极是。”r

当日黄昏,众人赶到了牧云山,行至山腰拐弯处,见前方有一人一马,正在歇息。r

青衣少年说道:“师尊,前面即是顾青云。”r

文士道:“我与万先生,霸刀,过去即可,你们在此等候。”言毕,三人即翻身下马,朝顾青云走去。r

在顾青云的心里,这种感觉已不是头一次出现,很多年前就出现过。他记不清确切在哪一年,大概六七岁时吧。岁月蹉跎,谁又能清晰的记得童年呢。他只记得当时正过着流浪的日子,天天乞讨着过活。有一次,在街道边捡了半个馒头,心里正欣喜着肚子有了着落,却不想竟引来一条饿狗。它疯狂的追抢顾青云手里的馒头。顾青云把馒头给了它,可恶狗依然不放过他。顾青云拼命的跑,可还是被它扑倒在地。后来,顾青云就没有其他的记忆了,只是在他的心灵深处,隐藏着它那凶狠的眼神,血红的嘴巴和惨白的牙齿,还有冷入骨髓的死亡。r

此时,刚过七月,天气还不热,行走在山道上,偶尔的风里,还带着些冷意。山道无人,两旁树木浓密,枝叶青翠,飒飒作响。伴着远方传来的鸟鸣猿啼,更添清幽气象。顾青云策马狂奔,已有两个时辰。马已承受不了,满嘴白沫,浑身汗泽隐显。顾青云停了下来,任马自去,自己则坐在路旁的树阴里歇息。他的心里还想着那条狗。那次是再春救了自己。她用一根肉骨头引走了那条狗,然后,拉起自己的手,不停的跑,直到筋疲力尽,倒在地上。那时,她还不叫再春,她的名字是穗花。她的心里最初的记忆就是一片穗花。她只比顾青云大一岁,瘦俏的身子和脸。却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明亮,清澈。顾青云躺在地上歪着头看着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和亲切。即使是过去了二十年岁月的今天,依然感动着顾青云。那天以后,顾青云就再也不想离开她。从此,他们一起流浪,一起讨饭,一起欢笑,一起痛哭。尝尽了世间冷暖,也体味着姐弟温情。r

春天,是他们的节日,整个天地就是个乐园。因为在春天里,处处都有他们的食物。他们可以尽情的在田野里享受童年的乐趣,而不必为食物发愁,甚至都忘记了它,在他们游戏的时候顺手就填饱了肚子。风也一点都不冷,吹在身上,仿佛母亲的抚mo那样舒服。虽然他们从未见过自己的母亲,可他们心里都相信自己也拥有过母亲的抚mo,只怪自己没有记得。总之在他们的心里,春天就像他们的母亲,一切都是美好的。若一定要找点不好的时候,也许只有那个讨厌的夜里,下起了连绵不断的雨,而刚好,他们又没有找到避雨的地方。单薄的衣衫抵挡不了夜雨的丝丝寒意,才会在心里埋怨两句,春雨来的不合适宜。r

冬天,是他们最恐惧的日子。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躲开它。后来听人说,南方没有冬天,永远都是春天。他们兴奋的一夜都睡不着,天还未亮,就朝南方出发了。不知道走了多久,可是毕竟没有快过冬天。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他们过了一个最寒冷的冬天。夜里,不敢睡觉,不停的跑,抱在一起,说些鼓励的话还有些未来的梦,只有当太阳出来了,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他们才能沉沉的睡去。他们不停的向南方走,直到有一天,他们没有办法再向南方走了。眼前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他们从未见过这么多的水,这么大的浪,这么辽阔的天地。他们不知道眼前的大海,就是世人口中最神秘的天人水,他们只知道,自己永远也到不了那个只有春天没有冬天的地方了。站在海边,望着远方,他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呼啸的海风渐渐的轻缓起来,海浪轻打着岸上的岩石,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天地一片肃穆,只有绝望的哭泣在回荡。r

他们在海边哭了一天,不知道再向哪里去,累了就坐在岸上哭。或许是老天也在为他们的苦难而悲伤;或许是老天已看够了他们的辛酸已不再想难为他们;或许什么也不是,只是他们收获的时间到了。在他们最失落痛苦的时刻,命运发生了改变,转身离去的刹那遇到了他们的师傅。那年,顾青云十岁,再春十一岁r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去的很快。师傅把他们带到碧云寺,让了因大师照顾他们。以后的每年总是在五月才来教导他们一个月。虽然只有一个月,可却教给他们很多东西,一年中要很努力才能做到师傅的要求。师傅只陪伴了他们六年,六年后,就再没有来看过他们。师傅很慈祥,不像位侠客,倒像位学士。很疼爱他们,却从不对他们说自己的事情,连名字都没有说过。六年的时光,在他们的心里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师傅走后的每一年的五月,他们中的一个人总会在碧云寺待一个月,等待师傅。r

顾青云十六岁,开始了独自闯荡江湖,也是在那时开始,结束了与再春朝夕相伴的日子。二十岁的时候,顾青云遇到了林雅茹,每次回来,总会跟再春说起她,再春非常高兴,说他终于长大了。第二年,再春嫁给了苏润莲,她很幸福,在她的脸上,顾青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甜蜜的笑容,那么宁静,那么美。顾青云心里竟有点难过,可还是为她感到快乐。从那以后,顾青云与再春就不再常常见面了,可每一年顾青云总是会特别找几天去看看她。他的心里常常想念她,想起了她,心里就会很安全,还感到很温暖。r

太阳快要落山了,黄昏时的阳光穿过枝叶落在地上,风吹过,原本静止的画面顿时变成了翻滚的色彩。顾青云想着往事,想着再春,心情却变得沉重,没有了从前的宁静,反而涌来阵阵的恐慌。心里在恐慌什么?今生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吗?r

从山道转弯处,传来一阵马蹄声,远远的来了一群骑着马的人。其中三个人下了马,慢慢的朝顾青云走来。当先一人内穿灰色长衫,外罩着青色的披风,大概三十岁左右,面白无须,似是一位儒雅文士。后跟两人,皆着蓝色劲装,其中一人腰挎长刀,面相凶恶,眼带煞气。另一人却面无表情,目光深邃。r

三人了来到顾青云跟前,儒雅文士抱掌问道:“阁下可是顾青云,顾大侠。”r

顾青云起身回道:“在下正是顾青云,三位有何事。”r

儒雅文士道:“在下七星堡沈云,”指向腰挎长刀者“他是霸刀诸葛瑾,另一位是万斯年。在下此番前来,是为了顾大侠身上之物。”r

顾青云道:“原来是沈堡主亲临,怪不得如此口气。”r

沈云道:“沈某一生行事,从不虚言,此来即为顾大侠身上之物,当然直言相告,只要顾大侠能把身上之物交出,沈某必保顾兄性命无忧。”r

顾青云纵声长笑道:“沈堡主果然痛快,但顾某岂是贪生怕死之辈。沈兄尽管放马过来,看看顾某是否需要别人保命。”r

诸葛瑾冷哼一声,提刀欲上,沈云挥手拦下,微笑道:“顾兄乃世外高人,与夫人逍遥人间,本是令人羡慕的神仙般的人物。何必为一俗物,沾惹江湖凶杀,麻烦缠身,若弄至人亡家散,仙侣梦断,岂不可悲可惜。”r

顾青云闻言,亦心中一痛,长叹道:“沈兄之言不差,可有些事却也无可奈何。沈堡主无需再言,就看顾某手中长剑,能否闯过此关。”r

言犹未落,手中剑已挥出。顿时,满天剑影闪烁,攻向沈云。沈云旋身后撤,身上披风,顺势卷起地上落叶,在身前形成一幕叶墙,迎向剑影。砰然一声,剑影顿消,叶墙亦化作满天碎叶,四处飞溅,飘飘落下。诸葛瑾与万斯年退往山道两端,与沈云恰成包围之势。r

沈云站定身后,立即喝道:“顾兄暂且住手,请听沈某一言。”r

顾青云道:“沈堡主好内力,有什么话请讲。“r

沈云道:“沈某向来仰慕顾兄为人,实无心与顾兄为敌。只是此物关系到七星堡之兴衰,天下苍生之祸福。大义所致,非我个人所能左右,才不得已在此拦截顾兄。而我亲自前来,正是想着能够说服顾兄,大家不动干戈,了结此事。唉,看此时此景,想已无可能。但我有一提议,只要顾兄答应,从此刻开始,七星堡将不再与顾兄为难,任君离去。”诸葛瑾急道:“堡主,不可。。。。。。”沈云挥手打断诸葛瑾之言,望着顾青云道:“顾兄可愿意?”r

顾青云道:“沈堡主有何提议,先说来听听。”r

沈云道:“顾兄身怀宝物,已传遍江湖,此后凶险,可想而知。只要顾兄能在觉得已无法保存下去时,把它交给我们就行了。”r

顾青云毫不犹豫道:“好,我答应你。”r

沈云从怀中取出一物,交给顾青云道:“顾兄十日之内,只要吹响此物,七星堡就会立刻出现,告辞。”沈云言毕离去,诸葛瑾,万斯年二人紧随其后。三人骑在马上,带着众人从原路返回,转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