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千年往事全文阅读 > 第5章 师拜真人

第5章 师拜真人


密室中,有一处地方宽约三丈,长五丈,出了一张桌子几张椅子外,显得空荡荡的,袁汤随手把门框旁边的油灯给拧了一下,石门自动关闭。

袁绍感觉里面阴森森的,忽听祖父拍了几下手掌之后,左边石壁“嘎吱”一声,进来了一个黑衣人,整个脸都是被黑布蒙起来,只看见两个眼睛露出。

看到来人如此神秘,袁绍吃了一惊,心里想着,难道是祖父要告诉我袁家的秘密吗?这里就是我将来起兵称雄的开始吗?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袁汤迫不及待地问,一边走到椅子上坐了起来。

黑衣人走到桌子前跪下,“主公,录尚书事李固大人又出事了,这次可能要被诛杀。”

“什么?不是刚刚被赦免吗?”袁汤一听黑衣人报告,顿时坐不住了,两只眼睛睁得很大,两个手放在了桌子上,半个屁股离开了椅子。

“主公,这次的罪名还是以录尚书事勾结刘文、刘鲔为名,属下已经查明,就是大将军所为,估计下一个将会是大长秋曹腾(字季兴)。”黑衣人再次回报。

袁绍听到‘曹腾’两个字,眼前一亮,对曹腾在《三国演义》里面说他是曹操的祖父,日后自己真的要败在他孙子的手下不成?难道这就是天意?

“无论如何,你们都要保证季兴的安全,多派人手暗中保护,不得有误,另外给我严密注意中常侍单超一伙以及梁氏等人的动静,有什么情况立即回来报告。”

“诺!属下这就去。”说完,黑衣人就走了。

袁绍此时不明白,为什么祖父会怎么在乎一个宦官的安危,但是祖父就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父亲呢?一连串的问题闪过他的脑海。

曹操在《三国演义》里面就是个奸雄,他祖父也不该是什么好东西,到底是什么事让他比父亲的是还要重要?

袁绍因为年纪太小,所以不敢问祖父,祖父也没有跟他说什么事,又是拍了几下手掌,那道门又进来了两个黑衣人。

“叩见主公。”两个人同时跪在地上。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有何发现?”袁绍看见祖父又是迫不及待地的问。

“回主公,此时与中常侍郑安有关系,但是具体主谋是何人还没有查清楚。”其中一个黑衣人回答。

“你等就这么办事的吗?别人已经杀到我头上来了,难道袁家就这样坐以待毙吗?”袁汤一脚踢翻了桌子,站起来大口大口喘气,连在一旁的袁绍也吓得出了冷汗。

郑安又是何人?这个人就是杀我父亲的凶手?又是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袁绍的脑海里。

“主公息怒,属下现在还没有确定真凶是谁,但是跟郑安有很大的关系。”另一个人回答。

“那就去查清楚,敢杀我袁氏子孙者虽远必诛!”袁汤大喝一声,两个黑衣人顿时听命而去。

这时,门外来了一个布衣道士,袁绍见都没有见过,只是看了他一眼。

此人眉尾朝上,眼睛就像怒视一般,宽大的脸颊后面仍然看见双耳,高崇的鼻梁与头顶的发冠让人看了就害怕。

“袁公,不知深夜找贫道来此有何事?”道士进来扶起桌子,这样问道。

“赵道长,汤在此向张天师问好,最近朝廷公务繁忙,不能登门拜访,忘请谅解。”

袁绍看见祖父这个时候竟然对这个赵道长如此客气,而且有提及张天师,莫非此人就是五斗米教张道陵的高徒?但是《三国演义》上面没有提及此人啊?

不过袁绍忘记了,演义不是史料,居然祖父跟张道陵有交情,那么祖父的为人应该不坏,就是不知道祖父为何设下此密室,并且私养家丁呢?

“袁公客气了,袁公一门在大汉历代朝中都是德高望重之贵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所不拥护,今日召贫道前来,有话请讲。”

“那恭敬不如从命了,多日前,犬子文开在外出赴任的时候被伏击身亡,如今留下绍儿续香火,汤恳请道长收下绍儿为徒,以便日后保我袁家得长久。”

袁汤说完,便指了指在桌子旁边的袁绍。

赵道长摸了摸袁绍的头,袁绍看着道长,他感到这个人的手有一股神力,就像千钧大锤压在一块豆腐上面一般,从他的手指中传出的力气就可以感觉到此人不是等闲之辈。

袁绍没有想到,祖父这时也会求起人来了,而且话声好像很为难一样。

“袁公,深夜找贫道来此,不单是为了收下绍儿吧?有话尽管说。”赵道长爽快的说着。

“实不相瞒,朝中近年来多次出现各中势力斗争,加上天灾人祸,天下黎民百姓已经是生灵涂炭,眼下当朝梁氏以及宦官却只想朝中的权力,不顾百姓死活,都想拉拢汤为之效命,现在进不得,退不得,不知道么办才好?”袁汤终于说出了实情。

“袁公,此事事关重大,容贫道仔细想想,不过绍儿的事可以包在贫道身上。”赵道长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袁汤的所有请求。

“绍儿,快拜见师父!”袁汤一边告诉袁绍,一边拉着他示意跪地拜师。

袁绍也不含糊,立即跪在地上,“绍儿拜见师父!”然后磕了三个响头。

“绍儿,为师就教你论语,从认字开始怎么样?”赵道长问。

“师父,徒儿想先学武艺,徒儿学过论语、学过兵法,今后可以慢慢念书,但是武艺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时间就难成为高手了。”袁绍直接这样回答师父。

赵道长看着眼前的这个孩子,顶多就是个八九岁的样子,就算学过孔夫子之学,顶多也是会背诵而已,但是这个孩子竟然说会兵法,实在是难以置信,但是碍于袁汤的面子,又不好开口。

袁汤先是一愣,但是想到了上次孙儿在梁冀面前的表现,认为孙儿应该在一岁多的时候得到高人点化,所以也没有吭声。

“绍儿学过兵法?可否说来给为师听听?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作何解释?”赵道长故意拿个《孙子兵法》的开篇出来试探。

“回师傅,兵书的意思就是说,战争是与国家存亡息息相关的大事,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师出有名,学会利用天时变化而改变,然后是结合自身所处的地方分出利弊,其次就是率军主将要有才学,最后是军中赏罚制度要明确。”

其实袁绍在前世就已经将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多个版本的白话文他都了解大意,所以这一点肯定难不倒他。

而且他现在也不想学这些东西,因为有自己在前世中的记忆以及知识就足够。

赵道长先是一愣,在摸一下袁绍的头,“绍儿真是不简单啊,不过不可骄傲,你没有实战经验,还是先学兵法吧?为师教你更加精湛的兵法,怎么样?”

“不,师父,要打仗,先磨好刀,没有好刀子,在好的兵法也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

袁绍但是很机灵,一下子就说服了赵道长,他祖父在一旁倒是只能看着道长苦笑不得,道长一看这个孩子如此机灵,也不得不答应他。

赵道长不知道袁绍的年龄,也不好意思问袁汤,于是就让袁绍伸出手给他把脉,一边按照不同的身体强弱给他挑选功法。

把脉的时候,赵道长从孩子的手上感觉这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拥有的那股劲,的时候左手的脉象却让他大吃一惊。

按照秋天季节,八九岁小孩的脉象应该是稍浮,吸气与吐气之间应该是脉跳五下为准,可是这个孩子却是脉跳比较有力,吸气与吐气之间脉跳七下,完全像是一个三四岁的孩子。

在摸了孩子的右手,也差不多是这样样子,再让孩子伸出舌头一看,在舌根上的肾经脉告诉他,这个孩子的肾脏只有三四岁只有,可是这个孩子现在约有四尺半高(汉制长度,一米左右),简直难以让人置信,为了不耽误孩子,赵道长只好开口。

“袁公,绍儿今年多大了?”

“绍儿算虚岁则今年五岁了,这个孩子的个头比较大,现在看就像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袁汤回答。

赵道长又是吃了一惊,让袁绍绕着桌子走了两圈,发现这个孩子下盘底气十足,步伐有劲,上盘稳劲,呼吸均匀,是百年不遇的练武奇才。

“果然是一个好苗子,贫道看当今再也无人有此好根基了。”赵道长拍手生快。

看见道长如此夸奖自己的孙儿,袁汤不由得放下心来,至少今后袁家后继有人,或许这孙儿将来会比他有出息。

赵道长已经答应要教孙儿,他可以以孙儿要守孝三年为名,把道长也留在府上,他手上也等于多了一支奇兵,随时可以对付朝廷内外那些暗算袁家的势力,可谓是一举两得,此时的袁汤不知道心里有多高兴。

袁绍也非常惊讶,在袁家这么多的氏族子孙当中,祖父竟然如此看重自己,这也说明袁氏家族到了他父母那一代已经是不怎么争气了。

“袁公,那就从今天开始,我将五行神功传授与绍儿,此功法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打好基础,今后每天夜晚三更就带绍儿去练功,其他的日后再打算,任何?”赵道长问袁汤的意见。

“这事就有你决定,不过绍儿白天可以回来给他父亲烧香吧?”

袁汤在问这话时,其实是话中有话,但是赵道长没有听出来,此时袁汤已经脸色大悦,倒是他那个宝贝孙儿看出了一些变化。

“对了,师父,绍儿白天可以回家吗?”袁绍也跟着问。

“放心,夜里三更把你带走,天亮的时候就将你带回,为师就赖在你家吃你祖父的饭,呵呵呵。”

袁汤终于松了一口气,很自然地坐在了凳子上,就在赵道长要带走袁绍的时候,他借口累了要回房休息,但是这个夜晚,他实在是不想入睡,因为他实在是太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