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武侠 > 飘零纪事全文阅读 > 第24章 :杏园宴上

第24章 :杏园宴上


过了一小会,那管家出来,身后跟着黑盔奴。叶梦书与李泌脾气才华都甚是相似,黑盔奴便一向对叶梦书十分和善,比划手势,表示李泌今夜又上屋顶,让叶梦书跟他同去。这情形叶梦书早已熟悉,屋顶上饮酒谈天,已是他和李泌两人的旧习了。便跟着黑盔奴一路到了内院,沿着小梯上了屋顶,果然李泌正在那里独酌,见了叶梦书,微微笑了笑,做了个“请坐”的手势,并不说话。

叶梦书到李泌对面坐了,问道:“李兄今夜的心情看来不大好。”

果然李泌只是一人喝酒,连着喝了几杯,才道:“月余不见叶兄,听闻一向在梨园别院,其实那里十分安静,比起贵人不经意的推荐任用,反而更自在一些,那日叶兄知而后去,着实难能可贵。”

叶梦书暗道一声惭愧:“李兄虽然体弱,原来早就知道我在一边偷听,大概是黑盔奴知觉,告诉他的。”面上却不露声色,只是笑道:“果然李兄是我知音,其实那夜贵客本就没把梦书放在心里,就算给个一官半职,也不见得如何,还是求个逍遥自在更好。唉,只不过有春闱压着,在梨园里也不得安生罢了。”

李泌道:“想来以叶兄你的性子,春闱要去找考官行卷、寻名流推荐,自然不是本性所喜,若是需要李泌帮忙寻找名流,倒也不难……”若非有郭子仪和王忠嗣一折,说不得叶梦书真要来求李泌帮忙引荐名流,他将叶梦书的心事猜得点滴不漏,足见真是叶梦书知音,叶梦书只能在心中暗暗感叹。

摇摇头,叶梦书把自己结识郭子仪,而后一同去拜会王忠嗣,遇见哥舒翰等等事情跟李泌说了,李泌微微皱眉道:“既然叶兄为了忠帅的事情而来,我也不好隐瞒,今夜心中郁郁,夜下独酌,正是为了此事。”

叶梦书道:“果然李兄早就知晓。”心中则想:“他和太子亲厚,与王忠嗣自然也有交情。他们天之骄子间的事情,我一介布衣偏要插手,是不是有些不自量力?”

李泌道:“忠帅与太子自幼一同长大,极是亲厚,太子又和我相熟,我与忠帅虽没见过几次,但对于他的军略为人,一向是极佩服的。三日前他入朝觐见,便被监禁起来,就囚在芳邻门里,掖庭宫边。”

叶梦书道:“石堡城之事纯属董延光挑唆,既然忠帅是皇上义子,和太子一同长大,更兼身领四镇节度,手握雄兵数十万,难道没人向圣上谏言开脱么?”

李泌叹道:“石堡城一事倒还在其次,坏就坏在他与太子过于亲厚了些。”

叶梦书一惊:“啊,难不成是皇帝疑心太子和边境将领走得太近?”

“正是如此。”李泌道:“本来石堡城一战功过是非人人心中都有计较,就算真要责罚,以王忠嗣拜帅十几年的威望战功,也不会如何严厉。但李林甫许多年前曾经反对立忠王为太子,皇上虽然未准,李林甫和太子的仇怨却是结下了。这些年来仇怨越来越深,他对太子又怕又恨,自然也就对忠帅极不放心。这次石堡城之战违命,陛下早有不满,李林甫趁机收买了几个边庭旧将入京诬告,说太子‘结纳边臣’,忠帅‘欲奉太子’,这便犯了帝王大忌。那日忠帅入宫,立刻就被禁军高手制服,囚禁在内庭审讯,这几日连太子都被软禁在府中,日夜惊扰不宁。连带的太子一系臣子,也是人人自危,哪个还敢开口求情?”

叶梦书听说还有这般内情,忽然想起一事,说道:“李兄你和太子亲厚,我深夜来此拜访,怕不是要给你惹猜忌了。”

李泌浅浅一笑,淡然道:“不打紧的,别的大臣名流,家里家外都有禁军探子、内宫高手监视,我家附近却没人来。”

叶梦书“哦”了一声,道:“想来黑盔奴武功高强,自能将他们一一逐走,却是我多虑了。”

李泌道:“这倒不是,黑盔奴剑法虽强,却也镇不住宫中许多高手。能得以自由自在者,一来我毕竟一介布衣,没什么势力;二来是靠着我祖父他老人家在江湖上的地位名望,但凡天下习武之人,多少都要高看我几分;三来禁军中本就有不少太子心腹或者模棱两可之辈,圣上疑人不用,那便抽不出许多人手,不能面面俱到。”

叶梦书抚掌道:“原来如此……皇帝太子本是亲父亲子,一家人却还要把属下分成亲皇帝的和亲太子的,加以提防算计,自古帝王之家,实在是亲情淡漠,令人伤心。”停了停,又道:“然则忠帅的情形当真十分凶险,若是咱们要设法帮忙,却该从何处着手,梦书不懂朝廷规矩,李兄可有良策?”

李泌缓缓说道:“此事涉及皇位大事,极为敏感,我也没有太好办法。如今太子一派的大臣人人自危,若是出言进谏,说不得便有灭族之祸。其他官员不是明哲保身,便是李林甫的人,如今除非有人豁出性命闯宫面圣,或许能死里求活,争得一线生机。”

叶梦书方才心中也想过这个办法,但他是边城平民出身,总觉得这种事情只有书上才有,人的性命只有一条,可不能这般玩笑。两人又谈论一会,总是没有太好办法,以二人之才智,商议来商议去,却只能静观其变。看看夜深,叶梦书便辞了李泌,径回梨园别院休息。

次日一早,叶梦书便去寻郭子仪,把昨夜李泌的话跟他说了,郭子仪也是无法可想,倒是对叶梦书认识李泌十分惊讶:“叶老弟原来还认识这等人物,这位李公子十几年前就有神童之名,连皇上都对他青眼有加,既然他也说不宜太速,那咱们便耐心等待,先把这消息告诉哥舒将军他们知道。”

叶梦书却拉住郭子仪:“我观哥舒翰和左伯两人都是边疆上雄壮豪气之士,哥舒翰还好,左伯脾气却太急躁,若是咱们把忠帅被囚在宫里的消息告诉他们,保不住冲动之下他们就要冒险闯宫,到时候情况只怕更加不妙。”郭子仪深以为然,两人便又等了几日,眼看十二月都已过了几天,叶梦书又去找了李泌几次,郭子仪也时不时地在禁军中打听消息,都是没有进展,没奈何,只得去到哥舒翰处,先把知道的情形告知于他。

两人行到门前叩门求见,这次开门的却是个黑脸少年,十六七岁模样,犹未长成,见了二人倒不怕生,通了姓名后便引入屋里,见到哥舒翰。

两人见几日之间,哥舒翰神色憔悴了不少,皆想:“这些日子以来他们必然多方打听消息,难免处处碰壁,奔波既苦,再加上忧心不已,这般雄壮的汉子,短短时间竟是清减了好多。”

他二人若有所思,哥舒翰全然不知,直到郭子仪把前因后果告知,这才恍然道:“原来如此,难怪我们到处探听,也得不到忠帅的消息,太子发话说不见我们,其他大臣不是闭门谢客就是讳莫如深,想来也是不得已的避嫌之举。”

叶梦书在屋里环视一圈,想起没看到左伯,便出口询问,哥舒翰大摇其头:“我们这边没几个人手,这些日子以来到处打探不到消息,左伯出身江湖,一怒之下夜探李林甫宅院,和护院的武士动手,惹得李林甫手下高手出动,虽然及时退让,还是被人家用掌力隔墙伤了内腑,勉强支撑回来。虽不致命,但几日来都昏昏沉沉,不能起身。方才给两位开门的少年,是左伯的孙子,叫做左车,他们祖孙不在军籍,又有武功在身,才能暗中查探,像我这样的武将,如今日夜有探子盯着,便不好随便行动了。”

郭子仪看了一眼叶梦书,心想:“果然还是叶老弟有先见之明,这左伯的性子如此急躁,若是一早便让他知道忠帅囚在宫中,他是必然要孤身闯宫了,皇城中高手比李林甫家中只多不少,怕是性命也不能保。”

叶梦书却有些内疚:“若我早几天把情况告诉他们,再仔细叮嘱劝诫,或许左伯不至于受伤,如今这般情形,难道是我害了他?”又想:“现在左伯受伤不起,哥舒翰独木难支,实已找不到什么办法去救援王忠嗣了。思来想去,也只有闯宫死谏,才有一线生机,就怕哥舒翰不敢……自古英雄成事,皆是自险中求得,我且问他一问。”于是开口道:“哥舒将军,如今情势紧迫,忠帅深陷囹圄,前途难测,若要求保身,或是去依附李林甫,或是就此流落江湖,一旦坐实私奉太子的罪名,牵连起来,祸事只怕不小。”

郭子仪与叶梦书相交以来,知道这位小兄弟性子疏淡,做事稳妥,虽然不擅应酬,倒也聪明过人,无论如何不会说出这等没有气节的话来,意中必有所指,于是便不说话。哥舒翰却对叶梦书印象不深,只知是郭子仪的好友,正郁闷间忽然听他说出这一番话来,勃然而怒,大声喝道:“哥舒翰虽是突厥人,但自幼读的是汉人之书,也懂得忠义二字!忠帅于我有拔擢之恩,我岂能弃他不顾,去依附李林甫这刻薄小人!当今天子英明神武,忠帅一心为国,又是圣上义子,岂能就这么屈死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