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是变动……
——J·克里希那穆提
人在临终时所面对的冲击是相当剧烈的,那是莫之能御的力量和无所遁逃的身体之间的迎面碰撞,我们可以预见冲击即将到来,但却无从闪躲。临终的过程涉及了正在毁损的身体和寓居于其中的意识之间的迎面碰撞。
一般而言,这里的意识指的是自我意识,亦即人的个人意识。对大多数人来说,阅读眼前的这些文字得透过个人意识的运作,而平常的生活体验,也多是在个人意识的脉络下成形。我们习于把个人意识,也就是意识的自我层次,完全等同于意识本身。因此,除了极少数的人之外,在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我们多半是在心智自我所构筑的世界里面对死亡。如果把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当做是爬楼梯的话,我们往往是在半途与晚期病症交会,而这时对生命的洞见与理解,也只有所能达到的一半高度而已。
我们大多不了解,其实自我的层次,亦即个人意识,只是许多我们经历过或未曾经历过的意识层次当中的一个。每一个意识层次都有各自的自我认同,各自的知悟、存在和觉察模式。
临死体验似乎缩短或加速了生命迈向超越次元的正常过程。为了明白临终时刻的心灵转化,先了解人类意识开展的整体模式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必须有一个从心灵转化的角度来看待人性发展的整体关照,借以标定人的意识从出生赋形、一直到肉身陨灭之间循序开展的模式。在接下来的几章,我们将会探索人从迈向自我一直到超越自我的生命历程。虽然了解这些诠释得花上一些工夫,但我相信这些努力是值得的。
对人的生命采取整体关照的方式,就像是有个朋友跟你说:“我找到一个很棒的景点,就在对面的山顶上。上头的景致啊,真是美得难以形容。走吧,跟我一起去看看。”这一路上可能荆棘遍布、坎坷难行,但是到了山顶之后,在清新的空气和掠过发际的微风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让人屏息的景观。你会发现眼前的一切是存在的浩瀚领域、生命的真正居所,也是人性潜能的壮丽神圣景观。
从山顶俯瞰大地,眼前的一切是那么壮丽开阔,那么让人心动;面对如此丰富质朴的景致,的确可以深化我们对生命的理解。而且,坦白说,也唯有透过山顶的开阔视野,我们才能开始了解死亡的本质。俯瞰人的整体生命历程,我们会清楚地看到自己如何来到目前的个人意识层次,同时,也得以窥见我们透过修持或临终过程所能成就的心灵转化。
存在本源
你应当专注存在于万物中的那个唯一,其他的只会让你陷入迷途。
——印度诗人迦比尔
存在本源是我们尝试理解死亡所引发的急遽心灵转化的起点。存在本源是我们最根本、未曾须臾消失的“家”。我在这里所要描述的,是生命“离家”后又“回家”的故事。这个离而复返的旅程,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生命故事。
对大多数人来说,所谓的存在本源指的就是神。存在本源即灵性,不管是从生命的深度,还是从时间的先后顺序上来说,存在本源都是万物显化的神圣起源。存在本源是生命的基础、是意识的基础、是身份认同的基础、是我们知悟的基础——存在本源实际上就是我们存在的基础。在我们对死亡和临终的讨论里,存在本源也是貌似非存在的基础。我们的本性就是存在本源,那是我们曾经无意识地离开,但将有意识地返归的去处。我们在临终过程中所要走的,正是这条抵达本性、通往存在本源的道路。
存在本源的体验,伊斯兰教称之为体认至高本性(supreme identity),是每一位开悟者的共同见证。透过体验存在本源、进而成为存在本源,人得以体悟实相的本质。关于这种高峰体验的描述,在每一个伟大的智慧传统里代代相传,它们的说法相当一致,明白地描述了相同的精神次元、相同的体验。我所谓的智慧传统,指的是由那些透过修持来深入人的精神内在,从而体验神圣的人所累积的经验,这样的智慧已经传承千年,至今未曾间断。
每一个智慧传统所主张的,在根本上是同一件事情。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看,人的本性和实相,也就是不可分割的存在本源,并无二致。印度教明白地宣称“你就是它”,你真正的本我和显化为万物的至高能量是没有分别的。存在本源,我们生命的起源,就是存在自身。存在本源是物质、是生命、是心智、是灵魂,同时也是灵性。它既是部分也是整体,既是内在的生命脉动也是超越的生命脉动。它的存在既显化(manifest,生命的复归尘土),又不示现(unmanifest,重新融入存在本源),总是贯穿、渗透于不同的存在层次之间。
存在本源本身作为一股超越形体、永存的能量,是维系生命、孕育生命、赋予生命动力,并创造生命的神圣之源,它是我们生命开展过程中的深层动力,维系着所有身体和心理的现象。近代物理以源出万物、维系万物,并成为万物最终要消失的去处,来作为统一场(unitive field)的基本假定,看来和存在本源的定义越来越相近。诗人里尔克在《第八挽歌》中所提及的,就是存在本源:
那个让花儿无尽绽放的纯粹空间……
那个让人在其中无所求的自在呼吸,且总是了了分明的纯粹不二元素,
小孩可以在那儿仿佛时间静止似的漫游几个小时……
或者,人死后也就是它了。
因为,在临终之际,人并非看见死亡……
而是在凝视中穿越死亡……
在这里必须要附带说明的是,在“穿越死亡的凝视”里,我们照见了无以名状的神的千百种面貌。当我们开始探索临死体验里的意识转化,或在不同的智慧传统里寻求真知灼见时,我们都会遭遇到神的诸多面貌。人们用同样的方式、语调称呼它为圣灵(Holy Spirit)、存在本源、圆神、神圣之源、本心(Mind)、圣爱(Love)、存在之光(Being of Light)、本体(noumenon)、道(Tao)、法界(Dharmadhatu)、空性(Sunyata)、大梵(Brahman)、太空(the Void)、阿拉(Allah)、太一(the One)。这些名称,都是人们为了穿透假象、与神圣缔结所创造出来的声音。因此,当我们在讨论这个主题的时候,就选一个可以和你的生命共鸣的声音吧,因为这种种的名称,都未曾丝毫捕捉到真正的实相。
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每个人都在超越的道路上踽踽独行,只有亲身体验了存在本源,才会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虽然基督教的训谕“行如有信”(act as if you had faith)也是灵修的道路之一,然而其中的深意不能简化为信或不信的问题。存在本源本身不是理论假设,也不是一种先验,而是我们生命真实存在、未曾须臾消失的向度,我们生命的根本次元。修行本身就是获得此等经验、此等实相的道路,通过修行,任何人都可以体察到存在本源的实质存在。超个人心理学家沃什伯恩认为,目前虽然只有少数人验证了存在本源的力量,但它的确是可以被实证的存在。存在本源是已知的实在,但只有在灵性修持到了一定程度的人身上,它才会以“属灵”的方式活跃起来。
几千年来,不论是东方或西方的灵修教派,都发展出一些修行方法,或称“善巧方便”(skillful means),来体验我们的本心、人的存在本源。就像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一样,他们也在人的觉知这个场域里,进行一系列的内在实验。如果我们撒了些番茄种子,每天勤奋地浇水、施肥,有充足的阳光、雨水和肥沃的土壤,到头来,我们会栽出番茄。同样的道理,如果选择修持了某个“善巧方便”,我们也会在自己的本性之中体验到意识往更浩瀚的向度开展,并体验到生命的终极实相(ultimate reality)。稍后,我们还会讨论到这些灵性修持的“善巧方便”,特别是和临死体验内在的心灵转化有关的部分。我在这个时间点提及这些“善巧方便”,无非是要透过修行人的亲证和揭示,强调我们的本心、我们的存在本源的确存在的这个事实。有了这些修行人的见证,再加上自己的亲身体验,一旦我们踏上修行之路,接受“有一种宇宙大能是万有的基础,存在本源是所有生命的共同源头”这样的前提就容易多了。
生命的悸动、事件,乃至于生命本身,都从未分化的存在本源中汩汩涌现。戈文达喇嘛把这个未分化的整体,这个本心或实相的整体层次,万物的存在本源,描述为一种“不断显化、相互渗透的能量形式,它涵括了从最精微的‘全然光明’、弥漫万有之光明意识,到显化为可见肉身、最凝重的‘物质化意识’之间的种种形式。”犹太教的神秘主义传统卡巴拉则把潜藏于万事万物、亘古长存的神圣领域称为“瑟斐若世界”(world of the Sefiroth),这个神圣领域本身即是层层相叠的存在次元。
存在本源是我们生命赖以存活的基础,虽然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未曾意识到它的存在。然而在临终的过程里,当我们从较粗钝、受限于物质的次元,逐步返归存在的中心,回到我们觉知中较精微、光明的次元,存在本源便成了一种鲜活满溢的实在。有个病人告诉我:“我觉得自己正在变成光。”另一个病人则说:“我是在得了这种病(晚期病症)之后才体认到,其实我没有生命的控制权,我的身体更没有。我的生命控制在某种比我更大的存在手中,而这个比我更大的存在,现在正和我紧密相连。”
人类意识的发展
我们的自我感——亦即我们的心智自我、成人期的自我——和平常醒着时意识到的世界,以及在这个世界中包罗万象的人、事、物,都来自于存在本源这个难以言说的圆融整体。
世界上所有的智慧传统,对于人整个生命历程中的意识层次的转化阶段,都有相当明白、透彻的洞察。它们所描绘的过程,无非就是人的自我感逐步成形的过程。虽然各家所言有异,然而在根本见地上却一致,认为存在有着不同的阶序层次。每一个存在层次的知悟和自我认同的样态,都有别于其他不同的存在层次,而每一个存在层次对于什么是我、什么不是我的定义,也都不尽相同。对一个健康、正常的人来说,意识的发展过程,通常由前个人的、前自我的、前理性的、未分化的和未个体化的阶段开始,逐步开展为个人的、自我的、理性的、分化的和个体化的阶段,进而迈入超个人的、超自我的、超理性的、整全的和圆满的阶段。
这3个基本的发展阶段,大致上反映了“我”在生命的次第开展过程中,与生命本源或灵性的3个不同互动位置。这3个位置分别是:(1)一开始,我和存在本源仍处在浑然未分的状态,随后逐渐从这种浑然未分的状态中分离出来——这是一个始于无意识融合,止于无意识分离的位置;(2)我持续地从存在本源分离出来,一直到人的觉知彻底拥抱形体向度,认定我自己就是心智自我时,我不再体验到与存在本源之间的联系;(3)最后,我终于重新回到存在本源的怀抱,在有意识的情况下与存在本源融为一体。
虽然大多数人都在心智自我的阶段终其一生,然而老天对人的安排显然不止于此,人的生命本身会以一种自然而完美的方式,由前个人的存在状态向个人的存在状态开展,进而迈入超个人的存在状态。
超个人自我不是概念,而是一种存在状态。人原本就有向着超个人自我或超个人意识开展的内在倾向及动力,而这种超个人的存在状态,有一些广泛而显著的特征。超个人自我的觉知更为集中、涵盖面也更广,它以侵蚀淘空和延展开阔的方式,超越了个人的心智、身体和情绪。超个人自我的特征包括:深刻的包容性、超越个体的开阔个性,以及灵性的体验。这样的精神状态不是教条,而是被实际体验的存在状态。它不是形而上的臆测或推论,而是一种被人活出来的结论。超越、超个人体验的生命基质,以一种人格的正常组成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不及之处。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人从存在本源而生的这个根本前提。每一个人都是能量的因缘显化,为了成就自我的觉醒,也为了贡献一己之天赋给其他的芸芸众生,以独一无二的生命姿态,在特定的时空之下,化身在物质的世界里。而这样的生命显化,在超越或参与天地化育的时刻中达到顶点。而在有形、非永恒的物质世界次元短暂停留之后,人的生命终将返归永恒、不变、终极的神圣本源,不论其显化与否皆是如此。对佛教徒来说,存在本源或明光,是生命的开始,也是生命的结束。而同样的洞见,在基督教传统里则是这么表达的:“我是开端也是结束”(I am the Alpha and the Omeg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