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女医明妃传(全集):千载望断家国梦全文阅读 > 第7章 谈家奇女子

第7章 谈家奇女子


  这几年,自从谈夫人治好赵太后后,她的神奇医术和扁鹊之名不胫而走。如果说之前不过是在小范围内流传,很多都是谈复熟悉的圈子里才传闻谈夫人也是个杏林国手,现在则整个北京城都认为这谈夫人的医术远超其夫了。

  因此,谈纲虽然没有谋得一官半职,但是谈家还是在京城逐渐安顿下来了。谈纲夫妇每天帮助母亲打理这迎来送往的事情,相当于扁鹊的职业经理人了。

  家里来往的人一多,认识谈家三姐儿的人就多了,不过十来年,很多人都能回忆起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乘六龙”来。

  这个消息已经走样,想起这个卦来,所有的人都只剩下惊叹:“张天师的卦真灵!”

  “只有这样的奇女子,才可以配得上‘时乘六龙’的批语吧!”大部分人这么猜测。

  虽然只有十二岁,身子骨没有完全长开,但是明显是个美人胚子,来自江南的清秀脸庞和苗条身材,让那些闺中少女少妇没少羡艳;和几个堂兄弟一起在杨家上私塾,就连先生也觉得可惜,可惜三姐儿不是男子,否则谈家就可能出一个二十来岁的进士了;而且不仅仅如此,秉承谈家的家教,三姐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并没有普通官宦人家那样的扭捏羞涩,也不想下层人家女孩子那样无礼粗俗。

  外面的评语,谈三姐儿不知道,但是她自己觉得无忧无虑的生活真是快乐无边!

  和堂兄弟一起上学,然后得到先生的夸奖,时不时地看背不出书来的兄弟挨打;下学回家就跟着妈妈在闺房绣花,不过基本上都不到半刻终就偷偷地跑出去,去偏厢房看奶奶制中药,听着她絮絮叨叨地讲各种奇怪的行医故事;碰上庙会或者节庆日,就可以跟随父亲带着小伙伴一起去集市玩耍,看着各种耍把式卖艺的发呆;如果要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杨奇之一起出去跑马游玩,那种在马背上无拘无束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这一日,冬至,谈家祭祖。

  谈家祖籍南直隶,不过现在很多人都在北京做官做事,去年,经过合议,在北京新开一枝。家族开枝散叶是大事,因此谈家这一年的祭祀极为隆重,来祭拜的族人和来观礼的客人络绎不绝。

  作为贵族的女子,谈三姐儿被教导得脚步轻盈,在木板地上小心走过时,基本上不会发出响声——当然背着人的时候,她会踩得木板噼里啪啦。

  随后她一板一眼地跟在继母的身后,端端正正地跪坐下来,接着从仆妇手中接过一个精致的竹篚。竹篚里放的是擦得雪亮的瓷器食簋,特意用来盛做熟的米饭,将食簋打开,香气伴随热腾腾的蒸汽扑鼻而来。

  但谈三姐儿往竹篚里瞧了一眼,只见银筷、瓷碗、酒盏一应俱全,却没有佐餐的调料,不由得大失所望。她拿起筷子,一边敲着食案一边低声地对母亲抱怨着说:“筷子啊,你们还是回去吧,这一顿饭,它没有我爱吃的菜啊……”

  坐在角落里,被继母的身体挡着了,谈三姐儿歌词诙谐,动作滑稽,逗得在附近服侍的几个仆妇转过脸来,怒目而视。

  继母忍俊不禁,转过头来敲了一下三姐儿的脑袋,责备道:“诗有言,九月授衣,十月获稻。三姐儿你又不是不知道,今天是冬至的天气,必须用今年新鲜的稻米煮熟后,做出第一份食物。这饭菜的香味要通过铜鼎蒸腾,祭祀上天和祖先,接下来才轮到我们来吃。几千年的规矩,不能乱改动里面的配料,你这份是热的,算你运气好,为娘我的这个还是凉的呢。”

  谈家族人很多,这分配食物有先后,随机能分配到热的还是凉的,就看个人运气了。

  谈三姐儿则不以为意,她虽然书读的多,但是总不大在乎这些礼仪,质疑道:“上天和祖先们吃几千年了,早就吃腻了,而且这饭菜烹煮的如此寒酸,会满意吗?”

  “禁声。”杨之奇作为谈家的姻亲杨氏的子孙,可以进入这祖祠外围参加宴会,“我听老师说过,香的不是黍稻,是祭祀者的仁德,只要我们足够虔诚,五谷足以飨之。况且,上古时期,人们还是茹毛饮血,怎么会觉得寒酸呢。”

  听着这两个小人儿如此肆无忌惮的评价祭祀,继母实在忍受不聊了,给两个人没人来了一个暴栗:“都别说了,开始了。”

  谈三姐儿捂着脑袋,嘻嘻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