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领导,我是不是又上台早了?”他只是呵呵一笑,让我慢慢体会。一直到15天后,我要独立值班了,他才告诉我他的“五分钱硬币”原则。他说:“你看孩子快生出来的时候,先是孕妇使劲的时候能看到胎头,不使劲的时候胎头又缩回去了,是吧?”“是啊,一般这个时候我就上台了,我就怕孕妇一使劲儿孩子就窜出来了。”“傻丫头,你当生孩子是火箭发射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时候上台明显太早,事实也证明,你经常在台上傻站着是不是?”“是,像个木头桩子一样傻杵在那里的时光我是受够了。”“罗马城还不是一夜建起来的呢,生孩子也是慢功夫,尤其是咱们协和,90%以上都是初产妇,第一次生孩子艰难着呢。随着孕妇不停地跟着宫缩用劲儿,我们能看到的胎头部分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对啊。”“再后来,等到没有宫缩的时候,你也能在**口看到胎头了,是吧?”“嗯。”“这个时候再上台完全来得及。”“啊?原来要等没宫缩也能看到胎头的时候再上台,那看到多少胎头为准呢?”“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五分钱硬币原则,没有宫缩的时候,当你从**口能看到五分钱硬币大小直径的胎头时正合适,一分钱太早,碗口大的时候就晚了。”“龙哥,你怎么不早告诉我?”“早告诉你也没用,临床这点事儿就是要你熬着、泡着,很多东西就算开始都一股脑告诉你,你也不见得往心里去,很多知识要是没有切身体会在里面,没有经过你自己的思考和琢磨,那知识还是知识,还是书本上的铅字,还在别人的头脑里,不属于你。马上值夜班了,这就要求你独当一面,你要是过早上台了,就相当于暂时把自己套牢,要是再来别的急诊病人怎么办?产房里再有别的事儿怎么办?一旦上了台你就分身乏术,要想保证病人不出事儿,就得叫二线干你一线的那份活儿,时间长了或者老这样的话,你就招人烦了。”“第一次值班,真有点害怕。”“害怕是好事儿,说明有责任心,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就怕小大夫傻大胆儿,什么都不在话下,什么都敢上手。谁也不是天生就会接生,慢慢学呗,摸着石头过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开车中学会开车,都是这么过来的。记住,按照医疗常规办事,就能保证病人的安全,病人安全,你就安全。”“心里没底儿。”“你这才哪儿到哪儿啊!你现在只是学接生,都是生理条件下顺其自然的事儿,将来到了病理产科那边儿,全国各地的危重孕妇都往咱这儿转,想要心里有底儿,哼,尚需时日。我比你早工作十年,高年资主治大夫,好多事儿也不敢说心里有底儿啊。”我说:“师傅,你别走了,陪我值班吧,你在我就不害怕了。”“小羽,别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大夫总要一个人独立值班的。来了假临产的,你就劝她们回家,什么时候肚子真疼了再来,来了真临产的你就接生。只要是能顺利怀孕的,首先说明人家生孩子那套零部件基本齐全,大多数人都能顺利把孩子生下来,新生命蓬勃欲出,挡都挡不住,你这个小产科大夫,别把自己看得多了不起,你就是在一边帮助、抚慰,并且在非常必要之时进行医疗干预。过去没有新中国的产科大夫,咱中华民族多少伟大母亲都是在自家炕头上生孩子,不也是照样人丁兴旺才子佳人辈出嘛。”“还是紧张,害怕,要是来个急产怎么办,刚刚检查完宫颈口才开8指,转头她就把孩子生床上了怎么办?万一来个脐带脱垂怎么办?万一新生儿窒息孩子就是不哭怎么办?”“咱们那么多产科急救原则我都白教你了?不论肩难产、产后出血还是子痫抽风,第一条救治原则永远都是A,A就是askforhelp(求助),能处理的就独立干,碰上大事儿、急事儿赶紧向二线、三线汇报,他们处理不了自然会向他们的上级汇报,北京城里还有四线呢,他们也弄不了的还有大小主任和书记院长呢。记住,整个医院上下顶数你们一线最小,别死要面子活受罪自己死扛,碰上不明白的事儿你就向上汇报,大声喊人,千万别自作聪明,砸在自己手里的话谁都救不了你。做一线的最重要的是不偷懒,有呼叫第一时间到现场,你死盯在孕妇身边,出不了什么大事儿的。说一千道一万,终究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跟着师傅什么时候能长大?我得回家做饭了,明天早晨还得送孩子上幼儿园呢,祝你好运,我走了。”“哦……”我一边应承着,一边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揣着两个礼拜以来在产科学到的全部皮毛,哆哆嗦嗦地接班去了。
3.别被假临产吓破了胆
半个月前,我还是个凡事跟在老师屁股后头的实习医生,半个月后,我成为一名独立值班的产科医生,成为整个晚上产科急诊、产科待产室、产房以及产前、产后病房的第一道门户,角色转变之快让人猝不及防也容不得商量。
孩子能顺利生下来的当然皆大欢喜,生不下来的那部分孕妇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首先要判断她的产程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宫颈口扩张停滞了或者迟缓了?为什么胎头下降放慢了或者阻滞了?为什么生得这么拖沓?问题出在哪里?
要是子宫没力气(宫缩乏力),我们可以人工破水,羊水流出后一部分孕妇的宫缩自然就起来了,或者直接给催产素加强宫缩的强度和频率,换言说就是让她们肚子疼得更剧烈,并且让阵痛来得更加频繁。
碰上孕妇没力气的我们除了在她们耳旁大声呐喊鼓励加油,就是让她们大嚼巧克力快速摄取能量。有的孕妇生得一副不省人事的样子,我们就学老师们的样子拍她们的嘴巴子,让她们振作、振作再振作,现在可不是歇着的时候,等孩子生出来让你睡个够。产道不够宽敞的我们就做侧切,帮孩子快点生出来,千万不能把祖国的花朵憋坏了。再不行的我们还有产钳和吸引器,十八般武艺都用了还不行的话,我们还有最后一招就是剖宫产。
总之,要让大小两条生命都平安,要让孩子好好哭,要让家长好好笑,我们就平安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保持十二万分警惕,并且倾注全部的身心包括爱心、真心和细心,当然还有自尊心和虚荣心,干不好活的话会被领导臭骂,被同事耻笑,这也是我认真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
回想那些初出茅庐的日子,真替自己和经治过的每一个大肚婆后怕,只是当时也没有别的选择,大家都是这样的过来的,甚至连担心害怕的工夫都没有,往烈火中一扔,没本事或者运气不佳就烧死了,活着的就继续干,最后百炼成钢。
第一天一个人独立值产科的夜班,我战战兢兢地上岗了。协和有一套系统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一线搞不定的时候,我们上头还有二线、三线和四线。但是,他们的呼机我们小的是不敢随意呼叫的。
原因之一是他们很忙,他们不是在产房里接生,就是在手术台上做剖宫产,或者做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最常见的妇科急诊手术,给不全流产的病人刮宫,或者,给当天白天做了大手术现在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的病人全面查找病因,或者,随时准备抢救肿瘤病房癌症终末期的病人。
原因之二是如果大事小情都呼叫人家,会被严重小看。协和的传统是只要下级医生发出求助信号,就说明目前有他力不能及的医疗事件,上级医生一定要回应,而且,一旦回应了,责任立马转嫁给上级医生扛着。要是被呼叫后不回应,属于失职,责任更大。只要拨通那个院内呼叫的总机号码,报出呼叫号码,就一定会有上级大夫赶来帮你处理你自认为处理不了的事情,帮你做你自认为做不了的决定。但是时间长了,你自己就学不会任何担当,技术上不进步不说,还会给上级大夫留下一个很差的印象。看值班表的时候,人家眉头扭成一朵大雏菊,嘴巴一撇,在心里嘟囔,怎么今天急诊的一线又是这个烂泥!要是时间长了,所有上级大夫都觉得你是烂泥,就会打破这种只在心里说话的界限,交班的时候,如果你不在场,上级大夫甚至会公开议论,哎,今天的急诊又是那个谁谁谁,算是甭想消停了,我都想亲自替他守着那摊子事儿了,免得一趟一趟地往楼下跑。得,还什么一世英名,算是全毁了,只能一辈子当咸鱼,这身断是翻不过来了。
协和所处地段寸土寸金,产科床位极其有限,每天晚上值班医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区分真假临产。需要把真临产的孕妇留下,收到病房的待产室等待分娩,把假临产的、产前检查一切正常的孕妇劝回家去,让她们摒除一切私心杂念,回家闭眼睛好好睡觉,什么时候肚子真疼起来再来医院不晚。
这种说服在最开始的时候,尤其是从一个小大夫的嘴里说出来,还能得到顺应和认同是非常不容易的。1997年时的我又瘦又小,身高不到160厘米,体重不到100斤,医院里最小号码的白大褂穿在身上还像套了个水桶。近看是一个毫无曲线和腰身的稚嫩天使,远看就像一根顶着白色罩衣漂泊摇摆的竹竿,再加上我梳着接近板寸的短头发,走路又轻又快,说话又脆又亮,活脱脱一个高中逃学出来坐在急诊室装模作样的淘气大女孩。
那些马上要为人母的成熟女性摸着小山一样的大肚子,拿怀疑的目光反复扫描和评估我的斤两,继而说出她们最常有的担忧:“大夫,您就收我们住院吧,我怕真疼起来就来不及了,我家离得远。”我用从龙哥那里学来的套话一一对答,开始还磕磕巴巴,渐渐就对答如流了。开始一说话脸就红,渐渐地,只要没人扇我大嘴巴子,我的脸绝对不红。在和三教九流的陌生人日复一日地过招后,在受过领导无数次声色俱厉的训斥后,我终于失去了“一说话就脸红”的美好品质,这比失去***的完整还让人懊恼,因为后者还能无数次地修补,只要不怕花钱不怕折腾自己身体就行。而前者,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
“没事儿的,不要担心,您这是第一胎,初产妇从真正的肚子疼到开始使劲儿往下生,平均时间是11~12个小时,经产妇也需要6~8小时,您从北京任何一个郊区赶过来都来得及。”“大夫,您还是让我住院吧,在医院里我就放心了。”“不行,医院里的床位有限,您这是假临产,待产室要留给真正要生的孕妇。而且晚上总有生孩子的,大呼小叫的会影响您休息,您要是休息不好就会影响产力,等真正要生的时候就没劲儿了。我刚才已经给您做了胎心监护,孩子在肚子里好好的,放心回家吧。”经过这些解释,即使不心甘情愿,大多数孕妇还是会在家人陪同下,乖乖回家。
这点问题,要是在别的医院,根本就不是问题。好多医院根本不缺床位,缺的是病人。很多医院,大肚子一切正常,离预产期还一个礼拜呢,大夫就给开了住院条,说住院吧,住院保险,有什么事的话大夫和护士看着呢。
有钱人还能通过内部关系包一个屋子,病房变成了宾馆的标准间。孕妇没什么事,整天挺着大肚子在病房里遛弯,中午、晚上,连假都不请,就跑出去吃饭,要是让个车碰了刮了的,医院早晚有一天吃不了兜着走。家属,或者是个老太太,或者是个老爷们儿,也跟着在病房里吃喝拉撒的。早晨大夫查房,推开门,一股子被窝味儿直冲面门而来。大肚子勉强从床上坐起来,打着哈欠、揉着惺忪的睡眼说,大夫早啊,我还没动静,挺好的。再一看旁边床上的大老爷们儿,正四仰八叉地打着幸福的呼噜沉于梦想,倒是让大夫们感觉自己像闯入别人幸福家庭的莽汉。
既然早早住院了,也不能闲着,得有检查和治疗啊。大肚子多是年轻人群,一般没什么大毛病。血压、胎动都正常,那就天天做胎心监护,更有甚者一天做两回监护,早起和睡前各一次。
胎心监护就是把电子探头绑在孕妇肚皮上,通过监测仪把胎心的跳动描录成一条连续的动态曲线,同时记录胎动。要是临产后肚子疼了,还能描记宫缩的压力变化曲线。
给没临产的孕妇天天做胎心监护纯属过度检查。一次监护的结果正常,产科术语叫“有反应型”,对于胎动正常、没有内外科合并症的孕妇来说,基本可以保证宝宝在一个礼拜之内没有宫内窘迫之嫌,没有胎死宫内之虞。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威廉姆斯产科学》说的,全世界产科大夫都读的权威著作,这些知识都是我翻译这本巨著时顺带学到的。
过早住院的孕妇就有可能接受过度检查,过度检查就有可能带来过度治疗,这种过度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重灾区中,首当其冲就是胎心监护。
胎心监护就是把一个探头放在孕妇肚皮上,这边一按开关打开机器,那边就有心电图一样的曲线描记出来了。作为一项没有创伤、隔着肚皮就能得知胎儿安危的检查手段,自发明至今,应该说对于及早发现胎心异常、指导医生及时做出医疗干预、降低围产儿[1]死亡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们需要记住一点,科学技术永远是双刃剑,舞弄自如的高手能够杀敌如麻,自己毫发无损,如果功力不够,或者练的方向不对,很可能走火入魔,损人不利己。
耍好胎心监护这把利剑,一要注意发力时机,二要学会科学解读。胎心的节律和频率调节是在30周以后才逐渐成熟的,此时,大脑皮质才开始对胎动和睡眠产生调节作用,所以,一般等到怀孕32周以后进行胎心监护才有意义。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千万不要过早进行监护。那时候的宝宝尚处于幼稚阶段,他的大脑和胎心还没有能力跳出教科书上的合格曲线,如果就此给胎儿扣上一个可能有问题的帽子,再大笔一挥白纸黑字在病历右下角诊断一个胎心监护“无反应型”,进而解释为“胎儿宫内窘迫”或者“宫内缺氧”,简直就是灾难。这个时候的孩子才7个多月,上不上、下不下,几个字顿时让人家一家人跌入深渊。
耳闻,曾有医院想购入此“先进设备”,院方说没这笔经费和开支,但是政策上允许妇产科大夫以及后勤人员,甚至包括亲戚朋友都来集资购买。如此一来,就连卖鸡蛋的小贩都会计算,需要做多少次监护才能回收机器本钱,算上维修保养以及耦合剂、记录纸等耗材的费用,需要每个月做多少次监护,才能在机器报废之前尽最大可能赚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