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宛如一部历史画长卷,在徐徐展开的一幅一幅画面中,一位又一位鲜活生动的女子呼之欲出。她们敢爱敢恨,敢说敢干,敢怒敢怨;会使性,会戏谑,会娇嗔……活出了女人的本色。
据说,这一历史画长卷原先有几千幅,从西周初年至孔夫子年代,上下跨越五六百年。孔老夫子当年“删诗书,定礼乐”,将这一长卷筛选剪裁,剩下305幅。惜乎!要不是他多事,几千幅都能留下来,那将是何等壮观!不过,话说回来,假如不是孔圣人亲自选定,后人尊之为“诗经”,列为儒家经典的五经之一,恐怕早已被道学家们毁灭于历史尘埃之中了。
中国女性做“女人”的时代
《诗经》时代,是中国女性做女人的时代。因为《诗经》实在是涉及了太多的男女风情。而后世的道学家们碍于孔圣人的面子,只能将它往圣贤说教上硬靠。
《诗经》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雅”分“小雅”和“大雅”,共105篇,是宴会上唱的乐歌。“颂”有40篇,是王侯用来祭祀或祝颂的乐歌。“风”的篇幅最多,计160篇,据说是周天子命人从15个诸侯国采集来的民歌。
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民歌。且不说《诗经》是中华民族的第一部诗歌总汇,在文学史上有奠基的地位。单就“风”中这160首民歌,就展示了当时的民俗民风、时代风貌。这就是为什么把这160首民歌总称为“风”的缘由吧!
“风”的第一篇,亦即《诗经》的开篇,《周南·关雎》,就是这样一幅鲜活而又朦胧、浓烈而又淡雅、兴奋而又惆怅的风情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①
多美的画面!多么悠远的意境!多么令人神往的“窈窕淑女”!
清澈的河水中央,有一片沙洲,成群的小鸟相伴栖居,关关合鸣。河岸边绿如翠玉的荇菜参差成荫,叶片儿在水中摇动起舞。如画的风景中,一位采摘荇菜的女子飘然而至。
这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呢?
也许是光艳逼人,无法正视;也许是那位痴情的君子看呆了,反倒没有看清她的眉眼、肤色,她的身材、体态,她的发型、服饰。
但“窈窕淑女”四个字足矣,此乃传神之笔,胜过多少刻意的描绘。何谓“窈窕”?只能意会,难以言传。何谓“淑女”?似乎明了,又说不清楚。这是一种大写意笔法,让人们充分展开心灵的翅膀,去遐想,去勾勒,去欣赏,去赞美梦中情人与心中的女神。后世曹植《洛神赋》的灵感或许就来自《关雎》。《洛神赋》好比是一幅重彩工笔画,笔触细腻,色泽艳丽。美是美矣,但较之《关雎》,少了许多遐想的空间。
再回到《关雎》。这位君子,估计是小帅哥,美男子,在月色里,星光下,他耳边是水鸟的声声合鸣,眼前是淑女的窈窕身影,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第二天,小伙子早早地来到河边。在晨曦薄雾中,他对着又来采摘的姑娘,拨动琴弦,这婉转深情的琴声,能否打开姑娘的心扉?好像小伙子美梦得以成真了,“钟鼓乐之”,敲钟击鼓,小伙子把姑娘娶回家了!
作为《诗经》的开篇,《关雎》是传唱千古的爱情赞美诗。后来的卫道士却非要把它曲解成歌颂“后妃之德”,表明其实他们是害怕《关雎》有伤风化,会冲破男女大防之罗网。
卫道士们真是白费心机。男女之间的真情相爱防得住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诗句,穿越时空,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现代人们往往不是读了《诗经》而知《关雎》,大都是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晓得有那么一部古代的《诗经》。
如果《诗经》真是孔夫子剪裁、编排的,那么他把《关雎》列为开篇,还真有点意思。看来他老人家绝不是后来的道学家所描述的那样古板、保守,他还是蛮重人情,蛮懂得风情的。毕竟,他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关雎》作为开篇,为《诗经》定好了基调。后来的一幅幅风景画也精彩着呢!
堪与《关雎》比肩,可称姐妹篇的佳作,当数《秦风·蒹葭》,许多人可能没有读过《秦风·蒹葭》,但邓丽君唱的《在水一方》,想必很多人听过、唱过。“绿水苍苍,白水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多么优美!然而,或许很多人不知,这首由琼瑶作词的歌,却是直接从《蒹葭》脱胎而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②
毕竟年代久远,有些字句生僻难懂,借用今人译文,略加改动,更便于大家品读。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可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可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可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蒹葭》层次递进,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把小伙子对“伊人”的暗恋、思念一步一步推到极致。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时间不知不觉流失,小伙子一直在追寻盼望,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那伊人缥缈若仙,难觅芳踪;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小伙子紧追不舍,伊人却始终若隐若现,可望而不可即。正是这空灵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关雎》和《蒹葭》都是从男性角度来欣赏、赞美女性,渴望女子的垂青。画面是那么干净、纯洁、清新,没有丝毫轻佻、亵玩。人们从中可以体会,在《诗经》时代,男人是以仰慕的目光追求女性的。
男女真情最难能可贵的不是在追求的过程中,而是在男女结合、相互托付以后。《诗经》中的《邶风·击鼓》篇,留下了世间最纯朴而又最牢靠的爱情誓约。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③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士兵,随将军孙子仲出征,南去平定陈国和宋国,战鼓阵阵,将士踊跃。然而战事不断,不知何时是归期。
“这是在哪里扎营?我的战马怎么跑丢了?哦!总算找到了,原来它躲在林子深处。难道马儿也思乡,我又如何不想家!我曾经对妻子誓言,此生无论聚散,生死都在一起。我们将手牵着手,相伴相扶,一起老去。如今天各一方,我不知明日死活,我的心上人啊!我只怕不能信守誓言!”
翻译成白话文,实属无奈之举。远不及原诗的凄美!尤其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短短十六字,平淡无奇,却胜过多少海誓山盟。今天人们听惯了“爱你一万年,爱你经得起考验”,“爱是永恒,我和你永不分离,千千万万世纪”。这些说破天的大话,谁会相信,谁又会当真呢?真挚的感情,不需要发誓,不需要说什么“海枯石烂”。男女之间,平平淡淡才是真。相依相伴,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一生,才是人间真爱、大爱。
尽管穿越几千年时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依然直击人们柔软的内心深处。这一誓约将伴随人类,直至永远。
邓丽君有一首著名的歌,《月亮代表我的心》。“你问我爱你有多深,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情意绵绵,委婉动人。读了《诗经》里的《邶风·绿衣》篇,你会感悟什么是“爱有多深,情有多深”!当代多少情诗情歌都不如它能打动人心。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④
多么悲戚、凄凉的画面!一位男子抚摸亡妻为他亲手缝制的衣服,睹物思人,痛不欲生。
“这绿面黄底的衣裳,是你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如今你走了,叫我如何不悲伤!手摸这绿面黄底的衣裳,想起你平日里的声声劝慰,让我少犯过错。如今你走了,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寒风啊,吹在身上阵阵发冷,如今你走了,谁又能温暖我的心?”
物是人非,天人永隔。《绿衣》中男子对亡妻痛切心灵的情和爱,折射出那个时代女人在男人心中的地位。
《诗经》里以女性视角描绘的风情画,数量最多,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色彩丰富的情感世界。
她们寄情于景,思念夫君,直抒胸臆。
《召南·草虫》中的那位女子,借口采摘蕨菜,登上高高的南山,眺望远方,盼君归来。
“草丛里蝈蝈鸣叫,蚂蚱蹦跳,见不到心中的夫君,我烦恼,我伤悲,我忧心忡忡。只有见到你,和你在一起,我才踏实,我才高兴,我才心情舒畅。”
《王风·君子于役》中的女子,日夜思念在边疆服役的丈夫。
“夫君啊!太阳落山了,牛羊进圈了,鸡儿进窝了,咋还不见你的影子呢?你在远方服役,能吃饱穿暖吗?身子骨挺得住吗?太阳一次次落山,月亮一次次升起,记不清你走多少天了,你咋还不回来呢?”
《郑风·子衿》中的女子,思君心切,由爱生恨,道出了千古流传的名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⑤
其实这位姑娘与心仪之人(一位读书人,当时读书人才穿青色衣衫)离别没有几天,但相思的煎熬,让她度日如年,满肚子怨恨。
“你的青色衣衫老在我眼前晃悠,搅得我心烦意乱,心绪难平。你读书读成呆瓜了,咋不明白我的一片真心呢?分别好长时间,为什么得不到你的音信?难道因为我没去看你,你就不来看我?我在城楼上张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搜寻你的身影。你知道吗?咱俩一天不见,如隔三月啊!”
后来曹操在《短歌行》中巧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紧接“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在《王风·采葛》中则进而表述为“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成语“一日三秋”即来源于此。
她们嬉笑戏谑,打情骂俏,率性纯真。
《郑风·溱洧》讲了一个妙曼女子主动相邀小伙子嬉游的故事。
三月三上巳节,人们纷纷外出踏青游玩,溱河洧河,春水荡漾,涣涣流淌,男男女女,手持兰草,游兴正浓。姑娘看上一位帅哥,上前问道:“那边好热闹,咱们去看看吧!”“哦!我刚从那边过来。”“能不能再陪我去转转?洧河岸边非常开阔,一定很好玩。”想必当时姑娘两眼放电,小帅哥正求之不得呢!这对少男少女一路欢笑。结局是美好的,小伙子赠给姑娘一束芍药,情定终身。怎么样?够开放,够大胆的吧!这至少是2500年前的故事了。放在今天,也很时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