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宁见明空不似传说中那般美若天仙,颇不钟意,只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带她回宫,此刻听到后边乱混混的一阵嚷,让人问何事如此混乱。便有小宫女从前边跑回来说是武娘娘吐了。
王淑宁闻言冷冷一哂,越发瞧不上明空,只命人拿铜壶过去给她漱口。
明空强撑着举起前边送来的铜壶,张开嘴喝到一嘴温吞吞的水,顾不得计较,忙漱口,又取一个宫女手里捧着的布巾擦了脸和手,略微清爽了些,仍觉得满身的污秽,颇为尴尬。她头晕目眩精疲力尽,抱着膀子缩回去蜷伏在轿子里。
身为一国之母的王淑宁代表着国之威仪,虽说不用事事亲为,却要时时刻刻站在皇上身侧,穿着厚重华丽的礼服,戴着沉重的头饰,别的不说,光这身行头都有二三十斤重,压在身上,又闷又热又累,真恨不能一时三刻便倒在床上,舒舒服服睡一觉,偏偏事不如愿。
皇家为先皇祈福参与的人口众多,走在路途之上竟然绵延了数公里,但见得旗帜飞扬,眼望着蜿蜒如一条长龙,弯弯曲曲地往前蠕动。皇上命赏钱,几十个年轻体壮的小公公担着竹筐装满了铜钱,走一路撒一路,引得众人争抢不休,就这样走走又停停,好不迟缓。
皇家做法事,坊间民众便似看大戏一般兴师动众呼朋唤友一早起就把长安城朱雀街围了个水泄不通,从感业寺到长安城再到皇宫几十里的路途两边也是人欢马叫,好不热闹。而宫里出来的人常年累月呆在深宫内院,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特别是年少的王子公主及太监宫女们,看着路边围观的人也新奇,远处的景致也新奇,便是王淑宁也是睁大了眼好奇地透过轿帘的缝隙往外张望。如此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做了别人眼里的风景,倒也开心。
走在路中英的皇家贵胄,眼看着站在路边上的贱民可怜,也有赏钱的,也有赏果子的,那民间得了皇家的东西感激涕零,便用民间的物件来回赠,各色水果,各色小虫,特别是那些用草编的精致的小笼子里装的蛐蛐最是公子王孙的喜爱。
有一个十一二的娃儿眼尖,看见王淑宁绣着金凤的轿子,一心一意要把手里的蛐蛐送于她。护驾御林军接过来,奉给王淑宁身边的宫女,再由宫女转交给王淑宁。王淑宁从小窗上接过蛐蛐,由不得笑了,竟是一只青头,最为勇猛的一种。已有多年不曾玩过斗蛐蛐的游戏了,王淑宁想起自己小时候跟着哥哥在后院的墙缝里抓蛐蛐的旧事,哑然一笑,忙命看赏,越过人墙看那孩子,虽说穿着破旧,却也眉清目秀。
一大队人马走走停停,等回到宫里已是午夜时份,众人车舟劳动,又加之连日的忙碌,个个都累得精疲力尽。王淑宁进宫又往各宫给太妃们问安,又折腾了近一个时辰,回到清宁宫,脱了华服,取了头饰,泡在汤池里就睡着了。
明空就这样生生地被王淑宁给忽略了。她被抬入一个小院,便有两个年长的宫女过来打帘,扶她下轿。
明空这一路上心事重重,滴水未沾,小宫女送给她的点心也不曾吃得一个,腹中又饥又渴,浑身酸软无力,又以轿子里蜷了这半日,腿脚都麻木了,脚刚一着地就瘫倒了。两个年老的宫女一边一个把明空扶入小屋,又端来温水伺候她洗了满身的污秽,换上一身干净的紫衣后,再奉上热茶点心。明空只把那茶喝了一壶。透过窗棂看向外面,明空虽说在宫里生活了十多年,眼前这个院子却是陌生的,忙问:“这是何处?”
一个宫女答道:“清宁宫的偏院。”这里原是给清宁宫侍奉皇后娘娘,年纪大了,或是地位比较尊贵的奴婢们住的院子。当今皇后娘娘年纪尚轻,身边的人也多都年轻,还没有人有资格住这们单独的院子,因而长年空着。此番,花尚宫特意叮嘱为武娘娘打扫出了一个空着的院子。
清宁宫是皇后的宫殿,王淑宁接她入宫却不让她住在正式的宫殿,而让她住在偏院,这种降低规格的接待有辱她的身份,也暗示着某种危险的因素,明空越发忐忑。之后的两天,明空都被王淑宁遗忘了,倒是有人给她端茶送水,不至于饿着渴着。可这两天却让她心怀忐忑满心绝望度日如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