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宁对住在宫里的先皇的遗妃们是极好的,礼貌周到无微不至。这些老太妃们都是些美人,且大多出生豪门,自小都受着良好的教育,一个个都有些才华,有的甚至是才华横溢。只可惜一个个困于深宫,被时间无情地剥落了美丽,剩下的唯有无边无际的寂寞。算年纪,她们有的还不及而立,却要整日枯坐在小小的宫殿里蹉跎岁月,慢慢等死。倒是王淑宁为她们无色无味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每日里早起便按等级一个个去嘘寒问暖,聊上几句家常,说一些宫里宫外的事情,或品茶,或下棋,或行书画画,有时也把众人骤在一起打打马吊。王淑宁打马吊只是为了陪众太妃们玩乐,哄得众人开心,输的机会多些赢的机会少些。众人都喜欢面如冠玉端庄优雅的王淑宁,夸她脾性好,也都乐意和她游戏。太妃中有个姓杨的乃前朝公主隋炀帝之女,被先皇封为淑妃。杨太妃育有二子,一子是吴王李恪,一子是蜀王李愔。母随子安,杨太妃原是去了长子李恪的封地,去岁因着先皇离世回到长安,再未离京。
杨太妃幼时在宫里受过严格的教育,研习六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王淑宁要算是她的学生。且杨老太妃又王淑宁的母亲魏国夫人关系非浅。王淑宁又有着皇家血统,算起来与李治还是表兄妹,因着这层关系,王淑宁打小就经常出入宫闱,与这些表兄弟也都相识。
王淑宁打小深爱父亲宠爱,在嫁于李治之前经常随了父亲任上走动。嫁与李治后,她不得不从一个日日随着父亲四处走动野性十足的假小子变成淑女。且被囚于宫廷内院又不能与亲人相见,颇多不适,幸得杨太妃诸多关照。故王淑宁与杨太妃虽为师生却情同母女。(杨太妃的一生真是悲惨,虽然是前朝隋炀帝之女,贵为公主,却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之惨烈结局,并被迫嫁于夺了她们杨家江山的仇敌李世民,年老之后却又不得不承受两个儿子一个被杀一个被流放的结局。可以想见此人一生活得多么痛苦又无奈。)
却说这日魏国夫人入宫,在王淑宁陪同下一起拜访杨太妃。
三人坐着拉家常,说着说着,不知怎么就说起了王淑宁。杨淑妃笑谈王淑宁诸多优点,惹得魏国夫人开心不已,回头宠溺地握住王淑宁的手,“我这儿诸事都好。”语气里满满的都是骄傲。
王淑宁娇柔地扑在母亲肩头上,一幅小女儿神情。
魏国夫人突然叹惜道:“诸事都好,若能为皇上生个龙子便更好了。”
王淑宁惊异地转脸看了魏国夫人一眼,这样的话题之前,母亲是从不在外人面前提起的。
杨太妃见王淑宁变了脸色,知道被她母亲说到了痛处,很是怜惜,“宁儿还小呢,这才二十来岁。”
魏国夫人很是不满地接口道,“那萧淑妃也是二十来岁,都已生了两个,这眼目下又怀着一个了。”听得出她颇有怨气,只不知是在怨王淑宁还是李治。
“这生儿肓女啊,也讲个缘份,只怕咱们宁儿的缘份还未到呢。”杨太妃又何尚不知道做为皇上的嫔妃生儿肓女的重要性,况她也是差点被先皇立为皇后的人呢,经历过之后,便也就看淡了,说话也多了些理性,“时机一到自会生的。”
“她呀,就是不会讨皇上的欢心。”魏国夫人向杨太妃半是含笑半是含酸,转而愤愤的神色戳戳王淑宁的额头,“你看那萧淑妃,把个皇上迷得神魂颠倒的,你怎么就不学学她那狐媚的样儿呢?”语气里满是怜爱和无奈。
“宁儿的性情你还不知道?她生性淡凉,男女之事从不上心。我记得她刚进宫时整天偷偷和几个小公主、小王子舞枪弄棒的,弄得灰头土脸的,有次还让先帝看见了。”提起先帝李世民杨太妃恍了下神,眼前闪过李世民手捻胡须,忍俊不禁的样子,“先帝笑着说,颇有其先祖之风范。”继尔转向王淑宁微笑道:“谁曾想,当年那个小将军如今竟修练成了个端庄秀丽的淑女了呢。”又转向魏国夫人,道:“宁儿若生成男儿必定子承父业做得个领兵百万的大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