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在听完王淑宁的话后,下意识地先抬头看了眼他娘,才快步跑过来,扑通一下跪在王淑宁脚边,“儿臣给母亲请安来了。”
“起来吧,快起来。”王淑宁笑着拉忠起来。
忠是个憨厚的孩子,见王淑宁笑,便也笑了,开心地说:“儿臣还要告诉母亲一个好消息。”
王淑宁装做不知情的样子好奇地问道:“甚么好消息?”
跟过来的刘夫人抢着说:“听说皇上已下了旨,立忠儿为太子了。”
王淑宁装出惊异地神情,“当真?”
“千真万确!”刘夫人喜眉笑眼,忘情地扯住王淑宁的手,摇了又摇,捏了又捏,“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托皇后娘娘的福,托皇后娘娘的福!”说着说着喜极而泣,泪流满面,“若没有皇后娘娘帮衬,我母子岂能有今天?”
王淑宁也装出喜出望外的模样,笑着说:“是忠儿的福份!快进去坐着吧。”表面上喜笑颜开,可她的内心却满是苦涩,终究是在为她人做嫁衣裳。
立陈王李忠为太子是李治在早晨看到王淑宁立在台阶了孤苦伶仃的身影之后跨越清宁宫门槛的瞬间冒出来的一个念头,王淑宁落莫孤寂的背影让他心酸欲泪。王淑宁,他的发妻,大婚十年,他却从来不曾给过她半点子的温存。
李治有个一母同胞的小妹妹,小名叫兕子,字明达,被封为晋阳公主,在他们的母后长孙皇后去世后。年少的李治与兕子一起被先皇收在身边亲自教养。两个小孩儿虽贵为皇子,在充满血腥争争权夺利的皇宫之中虽不至于饿着冻着,却因着没有了亲娘的疼爱,总觉得孤苦寂寥。小兕子打从会走路,就知道天天跟着他,挪动着小脚脚,张着小手手要九哥哥抱。李治比小兕子大,更能体会没有娘亲的孩子的苦楚,在小兕子面前既充当着哥哥,又充当着母亲的角色,用心地疼爱着她,怕她被人冷落,怕她被人欺着,怕她一个人寂寞。他每天尽可能地留在宫里陪着她。
先皇那时对兕子非常非常宠爱,每每与大臣商议朝中大事或批阅奏章时都会把兕子抱在怀里。可他对李治却非常严厉,近乎于苛刻,动咋就喝责,每每先皇喝责李治时,小兕子就会眼泪汪汪地抱住先皇为李治求情。先皇最见不得小兕子的眼泪了,只要小兕子一流泪,哪怕是要天上的星星先皇都恨不能摘下来给给。后来,小兕子又非常聪明且善良,她不仅学会了利用自己的眼泪为李治求情,也为一些大臣们求情。也因此,小兕子深得众人喜欢。
只可惜,美好的事物总是留不住,小兕子十二岁就薨了。小兕子的死不但让先皇数月沉浸于悲痛之中,也同样是李治心中的大痛,痛如万箭穿心。直至今日,每每想起她都还忍不住落泪。是兕子陪伴他度过了充满恐惧,满心寂寥的幼年和少年时期。不得不说,少年时的王淑宁与兕子有着几分神似,几分相象,每次面对王淑宁,他都是惊喜与重见兕子,然后,又不得不悲痛地明白她不是兕子。每每明白这一点时,他都会在背人处大哭一场,以至于后来曾有一度他无法面对王淑宁,便有意疏远王淑宁。这便形成了他与王淑宁这种局面。当然,王淑宁并不知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