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古典 > 农家田园乐全文阅读 > 第13章 陈年往事

第13章 陈年往事


其实杜颜也没什么太大的想法,卖米糕是小生意,现在的农民都穷,家里能吃得起白米饭的算是殷实人家,大部分的人还是以吃杂粮为主,一个月能吃上几顿白米饭就算是改善伙食了,要是想吃肉就得等过年,各家杀猪宰鸡,就算是家里没有养的人家也会想办法去镇上买几斤回来尝尝,平时都是各种青菜叶子交替着吃,春天吃野菜,夏天吃菜园子,冬天吃咸菜。

所以杜颜没准备在村子里面卖米糕,她就打算赶集的时候卖几天,镇上和县里面的生活比乡下好,吃米糕的人多些,要是能打出“梅子米糕”的名声来,以后人家凡是想吃米糕,或者逢年过节做米糕的时候能来找她们做就行了。

杜颜将自己的想法和大柱娘说了,特别又讲道等杏花姐嫁人了,如果嫁的远,就让她自己做米糕在附近的镇上卖,可以当成一个营生,如果嫁的近了,大家就还一起做米糕,到时候算是杏花姐的私房钱也好,给婆家添进项也好,不管怎么算她都有面子。

杏花羞恼的去拧杜颜的嘴,杜颜咯咯笑着往床里面躲,大柱娘笑眯眯的看着两人嬉闹,眼里心里都觉得满意,自从和杜颜一起做米糕,杏花的性子一天天开朗起来,以前只知道脸红躲人,现在都能和杜颜闹起来了,大柱娘觉得万分开心,姑娘家就应该厉害一点,这样才不吃亏!

笑闹了一阵,杜颜说起给村老们送礼的事情,那些村老杜颜都不熟悉,可是她觉得应该都熟悉起来,以后指不定还要靠人家帮忙做主呢,因此求大柱娘帮忙做米糕,再带着她上门去送礼答谢,大柱娘干脆的应了下来,又商量先从大柱娘家以五文每升的价钱买米,如果不够了再从村子里面收,这样就比现在的市价便宜两文钱。

最后分钱的时候,大柱娘非要把十文钱的梅子酱钱扣出来给杜颜,两人推挡的半天,才以杏花二十文,杜颜二十八文的价钱分配了,不过杜颜说下次做酱,大家一起做,本钱平摊,赚了钱也平分,大柱娘欢欢喜喜的应了,带着杏花回家去了。

杜颜松了口气,从屋子里面走出来时,外面的天已经全黑了,姜老头坐在门边上就着屋里微弱的灯光编竹篾,干瘦的身体佝偻着,身体向前倾斜,补满皱纹的眼睛眯成一条缝,费劲的看着手中的蔑条。

“爷爷,别编了,累了一天歇歇吧!等明天再编!”杜颜心疼姜老头,蹲在旁边拉他的衣袖。

“呵呵,不碍事!反正我晚上闲着也没事做,多编几个,明天还要下地里去看看,这几天都没顾得上田地,不知道杂草都长多高了!”姜老头说起田地,目光里就带了憧憬,农民果真是最热爱土地的。

杜颜灵机一动,嚷着也要去田地,说要看看和她家里的地有什么不同。

姜老头好笑的看着她说:“怕是要让你失望了,爷爷只有两亩地,和你家里面不能比。”

杜颜歪着脑袋说:“两亩地不也一样的种,谁家的地不都是一亩一亩种出来的?”

她其实是想看看有没有办法提高产量,前世的时候,杜颜所在的公司在农村包了许多的田地做试验田,种有机环保的粮食,她正是从地里回公司的时候遇到了车祸,可以说现代化种田的理论她都懂,就是没有实践过,只听农民讲解过种田要领,比如种庄稼之前怎么肥地,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追肥,怎么养殖与庄稼同时进行等等。

杜颜自小在农村长大,外婆也教过她一些,但那时候大部分农村都是机械化种田,拖拉机轰隆隆的响,小孩子在后面追,具体怎么种地早就不记得了,要想捡起来还得靠实践。

而小杜颜的记忆里大多是她爹抱着她在自家的田地里面转悠,教她一些口诀和要领,同时还讲解一些节气、气候、土地什么的,只不过小杜颜年纪小贪玩,下地光顾着抓虫子去了,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脑子里面有两个字却是非常的清晰,那就是——《农经》。

《农经》一听就是关于种地的书籍,里面的字句拗口,小杜颜记不住也是应该的,可她爹却把《农经》作为小杜颜的启蒙书籍,每次下地的时候才教她几句,在家里却从不吐口,也不许小杜颜和别人提起,连她娘都不许说,可见这本书的重要性。

杜颜猜测,这本书可能是小杜颜祖辈留下来的,她爷爷也许就是靠着这本《农经》被先帝册封为“田状元”,而这本书可能只传给嫡系子孙,所以小杜颜的爹每次都避着人教她几句。

想到这儿杜颜的眉头皱了起来,她怎么感觉这本书不是福而是祸呢?

古时候的人都喜欢敝帚自珍,特别是技术工人,有什么手艺和绝学都恨不得带到棺材里面去,要么就是传男不传女,要么就是限定一大堆的规矩,好像不设立规矩这门手艺就不值钱了似得。

“怎么了?杜颜?是不是哪儿不舒服啊?”姜老头见杜颜突然不说话了有些紧张,这孩子多灾多难,可得小心呵护!

“没有爷爷!”杜颜笑着摇头,突然问道:“爷爷,田状元是不是很威风啊?”

姜老头哑然失笑,原来是在想这个:“当然了,我们庄户人家没有不佩服田状元的,当年先帝派人下了圣旨,说这一年谁家的地种的最好,谁就能封状元,那时候啊!家家都恨不得住在地里面,晚上都在田地旁边搭草棚子,..等到秋收的时候,县衙和里正带了人来一家一家的称粮食,田状元的地啊,每亩都比别家多几十斤,当时可轰动了。”

“..县衙的人不信,说田状元偷偷的往里面加粮食,田状元便带着县衙的人去了地里面,当场收割,打谷脱粒,晾晒,然后由县衙的人守着,最后一称,还是多了几十斤,最后县衙的人几乎把田状元家的地都称了一遍才罢休,那时候啊!大家伙都说田状元是谷神转世啊!”姜老头的话里面带着许多感慨,像是回忆起他年轻时候美好快乐的时光。

“爷爷,那你知道田状元家的地为什么会比别人家种的好吗?”杜颜可不是单纯的追忆祖先,她有更重要的事情。

“呵呵,我哪里知道,”姜老头好笑的看着杜颜,想说你不是最清楚吗?可一想她只是个孩子,哪里懂得种地就改了话头,摸了摸杜颜的脑袋说:“大家都说是有神灵在保佑田状元,起先几年里也有人跟着田状元一家学种地,田状元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可最后还是比不过田状元,大家伙就说有神灵庇佑,别人想学都学不会!最后才不了了之!”

是学不会?还是根本就不想教?虽然每天都有人跟着一起下地,可这里面的猫腻就多了,从选种,育苗到施肥,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光肥料这一块就是大学问,如何制作有机肥?肥料配比是多少?每亩地施多少肥?..这些都是学问,如果没有有经验的老农民告诉你,你这辈子都不一定学得会!

杜颜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接近与事实,当年有人和田状元学种地,是什么来人学?为什么学?要知道种地也是门手艺,不是自己家人,人家为什么要教给你?还让你在边上看着学?难道田状元是不得已才教人学种地的?

“爷爷,当时都有谁去学种地了?”杜颜睁大眼睛假装好奇。

“好多人,听说衙门里也派人去了,田状元倒是天天把人带上,可惜学了两年没学会就没人来了!”

衙门里?杜颜恍然,村里的人把当官的都叫衙门里的人,因为在他们眼里县太爷就是了不起的大官了,再大的他们也不知道大到哪里去,反正最大的就是皇帝。

这么说当时朝廷也派人下来学习种田了?可惜小杜颜的爷爷藏私了,难怪她爹每回教她都偷偷摸摸的,感情还有这茬在里面呢,那这次小杜颜家惨遭家变会不会也有朝廷的手笔?

杜颜想到这儿心里面一惊,要是她弄出个亩产几百斤会不会也被人杀掉,或者逼她交出《农经》?

越想越有可能,杜颜背后的寒毛都竖了起来,现在的田地,上等田亩产240斤左右,中等田200斤左右,下等田只有180斤,再差点的才150斤,要是她弄出个亩产三四百斤,岂不是轰动全国?

不行!不行!现在皇帝又不选什么田状元,如果杜颜敢这么干,没准转脸就叫人给抓了去,到时候她没有什么《农经》要如何保命?

可要是放着现有的田地不好好的种又说不过去!就没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杜颜实在不想看着这些农民辛辛苦苦的种了一年的田,交了税连肚子都吃不饱,要是大家都知道如何种地..对了!要是大家都知道如何种地,如何提高产量,抓她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到时候就说是记得老爹这么种的就行,她也不知道为什么!

想好了的杜颜高兴的差点儿跳起来,为了稳妥起见,她还要去找里正一趟,就说要实验实验,如果实验成功了,就全村推广,就当是报答村里人收留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