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职业经理人阿曼达可不会一味地怨天尤人。她仔细地检索了过去半年来的记忆,发现改变了的可能不是闺密们,而是她自己。
过去,她和闺密聚会的地点不是供应商送票的小型歌友会,就是只对内部人士开放的品牌折扣会。闺密生日的时候,她会送上有闺密最爱的作家签名的著作;而她的手里,拿的是闺密所在的公司尚未上市的新款手机。现在,她只能请闺密来自家品尝她新学会的荷叶包饭。
过去,她和闺密的谈话虽然围绕着老板和老公这两大主题,但看似不变的主题里其实蕴藏着海量的信息。她换了一个老板,闺密换了一个老公,这样的潇洒背后支撑的是自信。现在,她最关心的是最新的韩剧,以及怎样长久地拴住老公的心。
过去,她和闺密都是血拼达人,有过专程去英国Burberry( 博柏利,极具英国传统风格的奢侈品牌。)工厂店血拼的经历。现在,出租车计价器上的数字跳过一百,她的眼皮就不由自主地跟着跳。
过去,她和闺密都善于在对方脸上发现最新的妆容,对每个品牌的明星产品如数家珍,一起为每一道新出现的皱纹紧张。现在,她为了省钱辞掉了钟点工,开始无所谓地伸出一双干燥苍白、指甲斑驳的手。
总而言之,她不再是过去那个阿曼达。她揽镜自照,问过去的自己会不会愿意和镜子里的这个人做闺密。
答案是,不愿意。
这个世界处处是规则,爱情需要棋逢对手,闺密何尝不是。毕竟无论爱情还是友情,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精彩。美剧《欲望都市》里的四个铁杆闺密虽然个个牢骚满腹,可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弱者。
想通了这个道理,阿曼达决定,暂时不联系闺密们了。不不不,不是怄气,她一点也没有生气。她只是需要一段时间来好好经营自己,之后再重返江湖。就算拿不出内部票和签名版著作,至少能够为这段友谊“贡献”点什么。要知道,友谊是一本活期账户,光支取不存入是不行的。而你自己是多大的户头,就最好和多大户头的人坐在一起。白金卡的客户跑进钻石卡的贵宾厅,就算别人不赶你,你自己也坐不了多久。
也许你会说,这样的闺密不是真爱。可是我问你,什么是真爱?
晒空间的女人
晒空间的女人,是大家背地里提起来的时候一个会心的笑。这笑里没有嘲弄的意思,但也并不像晒空间的女人期望的那样尽是羡慕。这笑,怎么说呢,大概是一种默契,笑的人有着同样的心路历程:从惊喜到惊奇再到惊诧;抑或是洞悉世情之后,对人性的体谅与宽容。
晒空间的女人,已经不是每天一晒或几天一晒的问题了,她是时时晒,刻刻晒,不分地点地晒,用生命在晒。她晒的是自己的生活,不过晒得如此之勤、如此之猛,简直让人怀疑她还有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力气去生活。
抱怨等位时间久,其实晒的是高档餐厅;抱怨打扫卫生费事,其实晒的是复式房子。晒空间的女人,总是将尺度把握得刚刚好,既不直白肤浅,也不晦涩难懂。再加上晒购物、晒旅游、晒孩子,还好晒空间的女人的老公从来不出镜,不然她的生活就是一场活生生的真人秀。
晒空间的女人,还不仅仅是在个人空间里晒。如果是那样,看到信息的人只能自认是姜太公鱼钩上的那条鱼,纯属自愿。但对她是避无可避的,微博上、微信里、群空间……她无处不在,这更加令人疑惑,同样的信息一式几份,她到底哪来这么大的热情?
其实,晒空间的女人过得真不算坏。有车有房,生活滋润,孩子乖巧,公婆善良。如果不是她这样猛晒的话,还真的会有不少女人对她羡慕嫉妒恨。但她这么一晒,味道全变了,真正幸福的人哪会这么急着强调自己的幸福?
熟悉晒空间的女人的人,私下里剖析过她的心路历程。晒空间的女人年少不得志,既不貌美如花,也无实力娘家,只有一颗恨嫁又比天高的心。这样说起来,晒空间的女人起码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目标明确,头脑清醒。为此,晒空间的女人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初恋,像仙鹤涉水那样小心翼翼地挑选了多年,才成功地栖息在现任老公的肩膀上。
这样一个有分寸又有城府的女人,为什么变成了一个疯狂晒空间的人呢?一个有些刻薄的人是这样说的:“她追求到了梦寐以求的生活,当然要拼命晒、拼命享受,她就是奔这个来的,同时也恐惧失去这样的生活,所以一定要用尽心思抓住。至于这些心思是怎么用的,她不会晒,她只会晒结果给大家看。要说她这样是不是真幸福,我想应该是的,就算要在人后做足功夫,她也不以为苦,因为她心甘情愿。”
嗬,好犀利。仔细想想,还真是每一句都有道理。晒空间的女人不一定不幸福,但起码幸福得不够自信。因为这幸福里面总带着点“幸福给别人看”的意味。
幸福和给别人看,究竟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弄混淆了的人只怕为数不少。中国人的心理是很奇妙的,打败了对手,我们不觉得成功,还要上去逼问一句“你服不服”,直到听到对方那句“服了服了”,这才喜笑颜开,鸣锣收兵,享受大功告成的快感。
幸福也是这样。锦衣夜行,味同嚼蜡,非得让过去看轻我的那些人都瞧个仔细,直到眼里放出艳羡的光芒,才算出了胸中的恶气。又或者对这份幸运还觉得恍惚,难以置信,总有着躺在别人家豪华浴缸里的不确定感,所以要通过“晒”来一次次加以确定。
晒幸福的行为是如此普遍,在明星们身上也屡见不鲜。例如某影后,我一度习惯了她在大大小小的典礼中讲述“爱的宣言”,变的是时间、地点和男主角,不变的是宣言里那一份舍你其谁、荡气回肠。每一个都是Mr. Right,每一次都假装在开头处看不见结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属于两个人的感情一定要经由其他人的耳朵和眼睛来旁观助兴。也许是因为她习惯了做被镁光灯追随的女主角,所以,少了关注的甜蜜和不加展示的浪漫无法令她达到高潮。
记得有一年情人节恰逢周末,花店的生意锐减,电视里被采访的花店老板垂头丧气地说:“公司都不上班了,买花给谁看?”正在看电视的女孩们听到自己的心思被这样赤裸裸地表达出来,不知道会不会暗自心惊。给谁看?不应该是给自己看吗?他为你挑选了什么样的花,以什么样的方式送给你,说了些什么话,这些感人至深的细节都被有没有成功“晒”到的心思冲淡了。多年以后当你想起这一天的时候,你不记得那束花的样子,不记得他脸上的笑容,也不记得自己的心脏随着他的笑容激荡的感觉,你所能记住的,唯有那颗蠢蠢欲动的虚荣心。
不是憋着一口气,就是差着一口气,说到底,都是不够自信。亦舒说,真正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东西。原因无他,只有四个字:习以为常。当你开始“晒”时,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配不上这样的幸福或者幸运,而不足以对其习以为常。
幸福,自己知道就好。不需要别人的羡慕和注目也能成立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大女人的小鸡电影[
近几十年来欧美影坛发展迅猛的一大电影类型,来源于“小鸡文学”,指那种专门写给年轻女子看的青春时尚文学。此类电影轻松活泼,幽默戏谑。电影中的女孩像小鸡一般叽叽喳喳地跑动着,故事也遵循一定的范式:自立自强又积极阳光的女主角、智慧狡黠的语调、鲜艳粉嫩的色调、流行时尚元素,还有浪漫的爱情。)
大女人偏爱小鸡电影,看起来有些出人意料,细想之下却合情合理。
大女人匆匆结束一个会议,踩着八寸高跟鞋赶到电影院,把男朋友从乌龙长队里解救出来,拉进钻石卡VIP专队,然后,在男朋友用充满希冀的声音问看哪部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将视线从“某某侠”“某某敢死队”“某某末日”的片名上滑过,停留在男女主角举着红酒杯对彼此俏笑的小鸡电影海报上。
有一个事实是我们女人既害怕又期待男人去发现的,那就是,女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有我们自己清楚,无论我们表现得有多么叱咤风云,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期待着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美剧《欲望都市》里的女律师米兰达说:“现在她找到男人了,她可以不再假装对事业感兴趣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大女人也好,小女人也罢,都希望有个男人让自己依靠。请注意这里的“让”字,它意味着这是一种选择、一种可能性,而并非一种结果。你可以让,我未必靠。即使我不靠,还是希望你让。女人为什么这样纠结?原因其实很简单。
一个有男人的肩膀作为退路的女人,是特别有底气的女人。她往往会假装抱怨工作太累太烦,男人让她不如回家去算了。也许她这样抱怨一辈子也不会真的回家,但因为有男人的这句承诺在,她就是一个有退路的人,不疾不徐,潇洒从容,在职场上仿佛立于不败之地。她的言行举止都透露着这样一种态度:她之所以要工作,不是她不得不工作,而是她想工作。
这样一种姿态对女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相较之下,一个毫无退路的女人则要狼狈得多。她不是在生活,而是在讨生活。职场就是战场,战死沙场毕竟是男人的事。而对女人来说,花木兰替父从军也好,林四娘为爱出征也罢,今日戎装上马,归根结底,是为了有一天回来,对镜贴花黄。如果男人勘破了这个关于女人的事实,他们就会发现,女人需要的往往只是一个永远不会去兑现的机会成本。
这情形着实微妙。女人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她等着你对她说一句“你什么都不用做,一切有我,宝贝”,然后扛上家什和你一起披荆斩棘。而这个秘密,她绝不会主动告诉你,因为那要作为你准备好为她独自作战的礼物。
《我知女人心》这样的小鸡电影大受女人欢迎,是因为它提供了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像女人一样了解女人的情人,但如果现实中真有这样的人,估计女人的感觉会是既爱又怕。谁都不希望自己在别人的眼中是透明的。而且,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距离产生美。“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看似沮丧,其实也带着温柔的矫情,透着搔着了痒处的惬意。
那么,小鸡电影对女人,特别是对大女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其实,它就好比我们幼年时都玩过的过家家游戏,寄托了女人对爱情和婚姻的幻想。只不过那时我们玩过家家,是出于无知的向往,而如今我们看小鸡电影,是出于看透后的怀旧。大概只有在这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爱情才可以回归它最纯真、最透明的样子,用哪怕是那个坐在身边的男人都不了解的方式,隔着岁月抚摩那颗曾经柔软蓬勃的少女心。
最受女人欢迎的小鸡电影基本上有两种套路。一种是缠绵悱恻式,用来满足女人对纯爱的幻想,例如红火一时的《被偷走的那五年》,以及那部曾是万千女性催泪弹的《泰坦尼克号》。总之,当我们女人看这种电影的时候,我们想要看到的就是——爱,很多很多、很深很深、很纯很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爱。意思和紫薇尔康搂着脖子喊“你是风儿我是沙”差不多,不过得换个更现代、更入眼的方式。煽情啊,凄婉啊,百转千回啊,尽管往我们身上砸,面巾纸早已备好,来电影院本就抱着释放毒素的打算。
另一种是辛迪瑞拉( Cinderella音译,即灰姑娘。)式,用来满足女人对浪漫的幻想。例如小鸡电影鼻祖《漂亮女人》,这种电影剧情就像热气球,可以从天而降到任何一个女人的手上,直接将她从平凡的生活中拔地而起,从此以后情不缺钱不缺帅哥不缺。女主角如果相貌平凡,男主角就阅尽人间春色后单好这一口;女主角如果咋咋呼呼,男主角就会烦着烦着突然乐在其中。总而言之,这种电影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是什么身材什么长相什么性格什么情商,每个人都有一秒钟变白富美( 网络语言,指皮肤好、经济能力强、长得漂亮、身材好、气质佳的女子。)的希望。
永恒不变的爱和自天而降的帅哥,这两种幻想哪一种更不切实际?你以为大女人的心中不清楚吗?你没见电影厅里灯光亮起,她擦掉眼角未干的眼泪,拿出手机检查一下有没有漏接老板的电话,然后伸出手挽住自己不高不帅也不多金的男朋友,心里还盘算着下次看电影一定得自己掏钱买票。
所以,小鸡电影之于女人,就像在卡拉OK包厢里付费享受的温柔之于男人,不是不明白那层迷乱与爱情的距离,只是亵玩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