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全文阅读 > 第18章 条件反射和习惯的起源(3)

第18章 条件反射和习惯的起源(3)


  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其他方面。我见过很多这方面的例子,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季节病。这类疾病的患者在阳光较少的秋季和冬季容易患上抑郁症,从生理学上来讲,部分原因在于光照会影响到大脑中的神经递质,而冬季由于光照缺乏,就改变了大脑内部的化学反应机理,从而导致心情抑郁。然而,最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当这些人搬到一年四季阳光充足的南部各州之后,许多人仍然会遭遇同样的“季节病”。这就很好地表明一年中的某些时候已经与某些情绪反应联系在了一起,而这些情绪反应最终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巨大的压力会导致疾病。但是,如果压力导致疾病,那么你可能会认为人在紧张时期总是会生病。但实际上,许多人正是在紧张阶段结束开始放松之后,才患上了某种疾病或出现其他症状,甚至产生恐慌情绪。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休假之后、紧张阶段结束之后或退休之后患上严重的疾病,有时甚至是致命的疾病。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就在于压力缓解之后会引起大脑内部产生一系列能够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反应。我毕生工作的一部分就是研究我所说的“放松效应”。2001年,我在《何时放松会损害你的健康》这本书(我的第一本书)中就提出了“放松效应”这个术语,并指出放松可能危害我们的健康。 我所说的放松效应指的是,当人们在非常紧张的事情结束之后,比如冲突、时间紧张的工作项目或学校考试之后,会患上疾病或出现不适症状,甚至有可能发生于积极事件结束之后,比如婚礼或体育赛事结束之后,而且频频发生于周末、节假日、休假或者退休之后。这些疾病并非想象中的,而是切切实实存在的,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一类特殊的放松效应尤其值得我们注意。如果人们无法有效地管理他们的焦虑、不适和压力水平,那么在长期经历了焦虑和不适之后,他们最终会形成适应不良的坏习惯。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放松效应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即便焦虑、不适和压力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严重程度越来越低,仍然有可能触发放松效应。这种状况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即使是一般程度的焦虑、不适或紧张情景都会引发放松效应,并最终导致身体上的疾病。此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在形成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的过程中,会对某些具体的事件(比如节日)或一年中的某些时间段(比如季节)产生记忆,最后每次遇到类似情景,条件反射就会发挥作用。最常见的就是假期忧郁症或假期病,患者容易在圣诞节或元旦假期之后生病。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可以直接影响到我们机体内部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和细胞反应方式。简单地讲,我们的免疫系统知道在什么情景下“让我们放松”,因为我们之前在同样情景下有过放松的经历,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记忆,久而久之,激发免疫系统产生反应的门槛便降低了,免疫系统便形成了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而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这一症状(比如我们意识到自己总是在度假时生病),大脑就会产生一个容易催生出这种症状的神经网络。此时,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思想能够激发机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事件,进而带来疾病或症状。

  放松效应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健康问题,其中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比如季节性流感和H1N1禽流感)、抑郁、焦虑、头痛、胃痛、惊恐发作(亦称“急性焦虑发作”)、暴饮暴食、皮肤病、过敏反应和疲惫。

  我曾经见过的一些偏头痛患者就是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的例子。对于这类患者而言,某些特定的条件,比如工作、周末、气味、空调或家庭等,都会与偏头痛产生关联性,患者一旦遇上这些条件,病情就有可能复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不会真正遇到这些条件,只要一想到自己会遇到这些条件,偏头痛就会发作。还有一些形成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的患者每天早上醒来之际都会出现某些症状,比如胃痛、下颌疼痛和头痛。对于这些人而言,早晨醒来与这些令人苦恼的症状之间已经形成了关联性。

  我再举一个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的例子。我研究生毕业后,在洛杉矶退伍军人管理局的一家医院做酗酒治疗项目期间,接触的很多酗酒症患者都来自贫民窟,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丧失一切坠入社会底层。这些老兵中间有很大一部分都能保持三个月的清醒,之后却会产生迫不及待的饮酒冲动,狂欢式的饮酒之后才能再次恢复清醒。我猜想这些老兵之所以保持三个月清醒后难以抑制饮酒的冲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的影响,三个月的清醒与狂欢式饮酒之间形成了关联性。为了验证我的猜想,我决定在他们获得清醒之前就对这些人施行催眠术,并在催眠状态下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一场狂欢。我让他们意识到狂欢带来的痛苦,给他们的身体和情绪带来的不适,并产生对狂欢式饮酒的厌恶感,让他们把三个月的期限同获得清醒联系起来,而不是同再次进行狂欢式饮酒联系起来,最终让他们产生再次获得清醒的愿望,从而规避了只有通过狂欢式饮酒才能恢复清醒的冲动。

  联想性条件反射

  联想性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最后一种形式。所谓联想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心理联系或联想,或者有机体在所受到的刺激与所做出的反应之间建立的联系。人们特别容易在电影和电视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这类条件反射,我们可以从电影或电视节目中找到很多这方面的例证。比如,当两个或更多的人物正在发生冲突时,就会有人在焦虑或生气之际离开房间,找一瓶酒喝或点燃一支香烟来宣泄情绪。因此,这些电影或电视节目传达给人们的消息是,这类焦虑或冲突的出现会给人带来不安全感,对其进行管理的唯一方法就是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瓶酒、点燃一支香烟或逃避所在的情景(比如离开带来不安全感的房间)。出现这种反射并不奇怪,因为我们在固有文化中本来就惧怕不适感,在生存本能受到激发的情景下更是如此。

  细胞层面的条件反射:炎性反应

  条件反射不仅仅局限于思想、行为和症状层面,其实还会发生于一个更为基础的层面,即细胞层面,或者说机体内部生化反应的层面。这一层面的条件反射或许是最具隐蔽性的了,人们很可能连续很多年都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突然爆发,催生了某个重大的、灾难性的结果,人们才恍然大悟。

  大多数的细胞条件反射都会产生有益的结果,比如,机体的某些细胞经过长期的适应、调节和“锻炼”,能够条件反射式地攻击、消灭那些被身体视为威胁的细菌和病原体。这些细胞被称为抗体。抗体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然后攻击外来的威胁。抗体是非常聪明的,因为它们可以锁定一个非常小的入侵者,如单细胞或一个细菌。换句话说,它们可以调节自己来处理特定的外来入侵者,以此消除身体面临的威胁。它体现了细胞的自我调节,是一种条件反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反射过程有利于拯救我们的生命,有利于我们的生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存在条件反射能力的细胞有可能过于热衷于完成自己的使命,当机体没有面临威胁的时候,它们就会创造一个敌人,这时候,这些细胞不是攻击令人讨厌的“入侵者”,而是攻击身体的器官。这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I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就属于这类疾病。这些自身免疫性细胞就变成了所谓的“炎症细胞”。在这种状态下,你体内的自身免疫性细胞数量超出了实际所需的数量,结果导致一种炎症状态,这就像太多醉酒的体育爱好者聚集在同一个地方一样,都在为自己的运动队加油鼓劲,这种局面是混乱的,具有潜在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