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和牛皮癣之类的疾病有可能是遗传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某些具体情形引起的,比如在我的情况下就是皮肤过分磨损,或还有一些情况就是手部皮肤接触了某些化学物质。这些疾病起初都是由巨大的压力或强烈的情绪引起的。
起初,这些疾病的诱发因素都和过敏和压力等有关,但过一段时间之后,患者就会产生心理泛化的现象,其他因素也开始导致皮肤出现不适反应。就我的情况而言,手部的皮肤病最初是由打网球、弹吉他引起的。最后,压力也会导致皮肤出现不适反应,甚至原本不会产生压力的情景,比如等公交车、约会之类的情景,也会加重皮肤病。
潜意识条件反射
潜意识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第三个子类别。这是一种比较有趣,但也许是最可怕的反射方式。所谓潜意识条件反射,指的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是没有经过后天学习所做出的先天反应。这是一个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换句话讲,我们可能发现自己会自然而然地遵循某些行为方式,但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做出这些反应。
潜意识指的是刺激因素发生在我们的意识觉察(conscious awareness)范围之外。这并不是说我们真听不到或看不到这些刺激因素。即便真能听到或看到,也不会引起我们的关注。潜意识条件反射可以分为好几类,其中最常见的是视觉和听觉引起的潜意识条件反射。这两类会对我们的大脑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在高中时就了解了什么是视觉引起的潜意识条件反射,当老师正在说话的时候,如果其他人都只是被动地坐着听课,而我连续点头,那么老师就会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我这边。
在读研究生时,我成功地运用触觉激发了他人的潜意识条件反射。当时,我的女友开车速度太快,超出了我的忍受能力。如果我口头上告诉她开慢一些,只会引起无休止的争论。后来我发现,当她快速开车时,如果我轻轻地抚摸她的颈部,她就会潜意识地松油门。最终,我发现用这个方法有助于安全驾驶,也有助于避免无意义的争论。
再后来,我不得不利用潜意识条件反射来塑造孩子的睡眠行为。很多家长都知道,要想让孩子在就寝时间去睡觉真的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很多家长都觉得哄孩子睡觉的漫长过程充满了不必要的冲突和压力,当然,我们睡前肯定不想获取这些感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的办法就是,每次看到孩子们开始产生倦意时,比如在车里打盹儿了,我就开始唱某一首歌,每次都唱同一首。有时候,当他们做其他事情时,即便是在做一些比较积极的活动,我也会哼一下这首歌,以这种方式帮助他们放慢做事的节奏。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这首歌产生潜意识条件反射,一旦这个反射过程确立了下来,我就会在他们的就寝时间哼这首歌,促使他们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连续很多年,我的孩子们都一直让我哼这首歌,这样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入睡。
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格拉涅·菲茨西蒙斯(Grainne Fitzsimons)、丹亚·沙特朗(Tanya Chartrand)和加万·菲茨西蒙斯(Gavan Fitzsimons)在2008年率先对潜意识条件反射进行了科学研究。这些研究人员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们让一组人观察苹果公司的商标,让另外一组人观察IBM公司的商标。之后,让这两组人去完成一项实验任务,结果表明,那些观察苹果公司商标的人更具有创意。该公司在广告中一向提倡“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看到其商标就会让人联想到其品牌和形象。难道两组人员出现差异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广告的暗示效应?研究人员对此得出了肯定的结论。研究人员还做了另外一个实验,即向一群参与者同时展示迪士尼频道和E!频道的标识,让参与者自己从中选择一个,结果发现,选择迪士尼频道标识的参与者更为诚实和真诚。2010年,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钟谦波(Chen-Bo Zhong)和尼娜·马萨尔(Nina Mazar)在这个领域的实验则更加深入。在参与实验的大学生中,他们让一半的学生在带有“绿色产品”标识的网店里进行消费,激励学生们进行更多的绿色消费。而让另一半学生在主要出售传统产品的网店进行消费,然后再进行一系列考察。结果表明,绿色产品标识会促使第一类参与者做出一些更加无私的行为。然而,研究人员还发现,第一类人在购买完绿色产品之后比那些购买传统产品的人在更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撒谎和偷窃倾向。唯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购买绿色产品的那组人认为自己已经做了好事、行了善,于是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贝诺伊特·莫宁(Benoit Monin)将这种现象称为“道德自我允准”(moral self-licensing)。
潜意识条件反射能够对人类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的鲜明例子或许就体现在饮食方面。一些研究人员在过去几年中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研究,他们发现一些快餐符号和人的决策之间具有一些令人惊叹的关联。钟谦波和桑福德·德沃(Sanford DeVoe)做了这样一组实验。他们在一组人所处的环境中展示六个不同的知名快餐店标识,对另外一组人展示相对比较中性的、不具有快餐店属性的标识,让这些标识对参与者产生潜意识的影响,之后再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我们对快餐店标识的观察增多时,我们的行为的确会发生改变,尤其明显的是更加注重速度和效率,也更加冲动。他们还发现第一组人对节约时间的产品具有一种强烈的青睐,因为他们对二合一的洗发露、三合一的皮肤护理套装以及高效洗涤剂的评价高于第二组人的评价。他们还表现出了对快速消费品和便利产品的青睐。之后,研究人员又做了更加深入的实验。这次的主题是金钱。一个选择是现在可以获得一小笔钱,另一个选择是一周后可以获得较大的一笔钱,他们让两组参与者进行选择。通过这种经典的实验,可以测试出参与者是否注重立即获得满足感。现在,你或许可以猜到,受到快餐店标识影响的那组人更有可能倾向于选择前者,而另一组则倾向于选择后者。非常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还断定,受到快餐店标识影响的那组人的平均阅读速度也比较快。钟谦波和桑福德·德沃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着重指出,我们每天见到的品牌和产品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微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一切都是潜意识的,也就是说,我们并未意识到产生影响的过程。除了他们的论文之外,还有许多论文也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显然,快餐的出现不仅导致人们对即时获得满足感产生了巨大需求,也促使人们的行为方式出现了一些变化,从而更具冲动性。如果你思考一下,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快餐不同于传统的餐饮,因为快餐能够使我们以相对较快的速度获得食物。整体的体验就是速度快,因此与速度有关的东西,比如冲动和急躁,就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产生的影响就是,无论是麦当劳标识上的金色拱门,还是肯德基标识上的哈兰德·桑德斯(Harland Sanders),都会导致人们做出一些缺乏耐心的、冲动的行为,导致暴饮暴食、饮食速度过快等问题。这也在部分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研究人员还注意到快餐店标识和人们的幸福感具有很强的关系。受到快餐店标识影响的人不仅更倾向于选择短期目标,还觉得很难找到快乐,幸福感比较低。一旦饮食与速度产生关联性,我们就会在外界刺激因素的影响下加快饮食速度,并消费更多的食物,而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吃这么多。
研究还表明,如果人们潜意识里惧怕被抛弃、被拒绝,那么这种恐惧情绪也会对饮食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有可能通过饮食来获得慰藉,以期缓和恐惧。一些研究发现,如果人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这种恐惧情绪,则暴饮暴食的习惯也可以得到控制。还有一些研究揭示了背景音乐对饮食和饮酒的影响:人们在听到舒缓、轻柔的音乐时,吃饭的速度也会减慢,快节奏的音乐则会让人加快吃饭速度。此外,研究还表明与“口渴”相关的字眼或笑脸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观察者的口渴感,进而提高他们对饮料的需求量,对此,想一下汽水广告的画面就明白了。
潜意识条件反射不仅包含外部世界对我们的影响,我们自己也在不停地影响着外部世界。比如,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传递着各种信息,影响着孩子对世界的态度与反应方式。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如果父母患有失眠症,则有可能在无意间导致孩子对睡眠产生恐惧和焦虑。还有一个经过现实检验的例子就是,我们在他人身上看到的饮食习惯,比如吃什么以及吃多少,也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饮食选择。
上述这些研究都表明了潜意识信息(subliminal message)对我们的行为产生的巨大影响,而这无疑又会导致某些坏习惯的形成与固化。正如我们在前面所看到的那样,我们的饮食习惯尤其容易受到潜意识信息的影响,一旦处理不善,就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饮食行为会受到大脑边缘系统的“快感中心”的深刻影响。只要这种潜意识条件反射对大脑边缘系统产生直接影响,就能影响到我们的恐慌反应和不适程度,最终导致我们做出一些不良的选择,并形成一些适应不良的坏习惯。
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
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第四个子类别。对于这个类别,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理解:如果我们在某种情景中了解了某件事,那么之后同样的情景就最容易让我们回忆起这件事。这类条件反射经常会导致我们形成一些情景依赖性的坏习惯,之后每当我们遇到相似的情景,这些习惯就会自动“复发”,而且这个复发过程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能力。“白大褂”现象就是这类条件反射的典型例子。其实,把这种现象称为一种“综合征”比较合适,因为病人一旦进入医生的办公室,医生就有可能发现他们患有某种病症,所以,这种情景就会导致病人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出现血压升高的问题,这样一来,血压升高、产生焦虑就会和医生以及进入医生办公室产生联系。有过这种体验的人每次进入医生办公室都会做出这种反应。
几年前,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向我求助。他曾经在传球过程中遭到对方一名防守球员的碰撞,导致背部受伤,后来接受了康复治疗。身体上的创伤痊愈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他在练习场上以及场下没有疼痛的感觉,但在比赛中,即便没有遭到撞击,他每次传球仍然感到背部疼痛,似乎他的身体能预料到将会再次遭到攻击并再次受伤。实际上,他已经在潜意识里把之前的痛苦经历与踢足球联系到了一起。虽然他身体上的疾病已经消除了,他的身体却了解并记住了那次症状。
我们可以运用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帮助我们学习,但主要应用于基础教育。比如,如果人们在喝了一杯含酒精的饮料之后记住了某个词,那么几周以后,当他们喝了同样的饮料之后,则很有可能清楚地回忆起之前在同样情景下记住的词。
我发现,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能够对健康和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我曾经和这样一位企业高管打过交道。每次出差,他一住进酒店,就喜欢在房间里抽烟。因为他的妻子不赞成他抽烟,所以,他曾经向妻子保证过会戒烟。但在外面出差期间,他那长期受到压抑的抽烟欲望就会爆发出来,仿佛一个儿童在父母离开之后终于获得自由那样。久而久之,他在潜意识里就把酒店房间同抽烟这个动作联系在了一起,每次出差时,一踏入酒店房间,他就难以抑制强烈的抽烟欲望,这是典型的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在与他的几次接触中,我了解到他抽烟的习惯折射出了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叛逆精神,这与他那备受压抑的成长环境有关。现在,他的叛逆精神和酒店房间成了诱使他吸烟的两个触发因素。在他出差之前,我的时间很少,根本不足以完全消除他内心深处对现实的不满情绪、他那受到压抑的叛逆精神以及不健康的抽烟习惯。他问我有没有什么短期的方案,让他下次出差期间不再抽烟。我决定对他施行催眠,在催眠状态下,我可以打破酒店房间和抽烟行为之间的联系,并引导他通过其他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和叛逆精神。在催眠状态下,我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即每当他希望表达自己的叛逆精神时,不必通过抽烟来达到目的,而可以换个方式,比如把酒店毛巾装进自己的手提箱。这个方法果然奏效。我之后再一次见到他时,他告诉我说他在出差期间没有抽烟,但他到家的时候,行李箱里面装满了从酒店拿回来的毛巾。他对我说:“我想这种情况可能与你有关!”后来,我又通过催眠术解除了通过拿酒店毛巾来宣泄叛逆精神的暗示,就这样,我成功地改变了他的不良习惯,解除了他那有害的情景依赖性条件反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