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全文阅读 > 第27章 如何变“不适”为“舒适”——顽固的生存本能(1)

第27章 如何变“不适”为“舒适”——顽固的生存本能(1)


  生活注定处于一种永恒变化的状态。对于这一点,我无论重复讲多少次都不为过。即便那些给我们带来欢乐和舒适的事物也注定会改变,也许它们今天还存在,而明天就消失了。我们难免会丧失一些让我们感觉舒适的事物。因此,我们要学着接受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不适。即便是“不适”一词,也需要从一个新角度进行再定义。我们往往倾向于把不适视为某种不好的、消极的事物,对它充满了担心与恐惧,总是想方设法地规避不适。这种倾向的确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因为如果我们把不适同恐惧和紧急的危险等同起来,就能帮助我们规避真正危险的情形。但正如我之前详细讲过的那样,现在与人类早期进化的阶段不一样了,我们已经几乎不会遇到真正具有危险性的情形了。我们现在感觉到的不适,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外部因素导致的。虽然我们的不适水平的确会受到外部刺激因素的影响,但往往都是由我们的内部因素造成的。

  我在第五章里讨论了我们的恐慌反应以及在焦虑管理上的无能为力容易导致我们形成坏习惯,用这些坏习惯来解决焦虑问题,实际上是非常拙劣的办法。我们形成这些坏习惯的初衷是规避痛苦、恐惧和紧张,而且这些习惯的确可以促使我们采取某些行为来缓解不适感和恐惧感。但其效果只是短暂的,无非起到了一个暂时缓解的作用,体内的焦虑仍然会继续郁积和增强,最终演变成一个能够产生强烈影响的力量。所以,从长期来看,这些习惯对于改善我们的焦虑和恐惧状态起不到任何有益的作用。起初,这股力量的存在和增强可能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范围以及我们的大脑皮质之外,即使有这些习惯,我们的生活仍然可以像往常一样继续下去,而且我们几乎感觉不到什么障碍。但我们终究会为此付出代价,因为我们的大脑皮质出于理性与逻辑的考虑,希望能控制住焦虑,而受到大脑边缘系统主导的不良习惯反而加剧了焦虑,结果导致我们的大脑内部出现了一个“分裂”过程,即大脑边缘系统与大脑皮质之间越来越缺乏协调性。这就极大地损害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大脑的不同部位追求不同的目的,就像杜立德医生的普什米普留一样,使我们的大脑功能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瘫痪。我在前面还探讨了为什么这些坏习惯经常会导致体内多巴胺分泌水平的下降,从而长时间地导致我们沦为它们的奴隶,饱受它们的折磨。

  这种分裂倾向在大脑中深深扎根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边缘系统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最终达到非常严重的状态,大脑皮质完全失去了对大脑边缘系统的控制。我们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患者身上就能看到这一点,在这个疾病中,大脑皮质的前额叶皮层失去了对大脑边缘系统的控制能力。从技术角度上讲,这被称为“脑功能失调”,这会导致大脑边缘系统在应对恐惧和危险过程中变得过于敏感,而大脑皮质却没有能力扭转这种过于敏感的认知。所以,通过那些不良习惯去抑制大脑边缘系统的反应,实际上就相当于锄草而不除根,地面上的草被锄掉了,而其根仍然深埋在地下,继续茁壮地生长、发育和膨胀,根基越来越牢固,最终从多个地点破土而出。

  因此,我们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究竟是要完全消除焦虑和不适,还是以适当的方式加以缓解呢?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接受不同程度的不适。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eld)在其开创性著作中谈到了为什么身体伤痛是难免的,但心理苦恼却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我们的目标是接纳生活中的不适,并以一个更加广阔的胸襟去体验它。不要竭力规避不适,可以学习如何从不适中汲取力量。痛苦的经历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非常有见地的老师,不适也是如此,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我们要学会接纳不适。

  今天,许多治疗的目标往往是消除不适感,既导致止痛处方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趋势,也催生了其他各式各样的干预手段。生物学治疗模式试图通过使用药物和医疗技术来干预疼痛在大脑中的传导路径。换句话说,就是阻止痛觉接收器。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涉及药物的使用,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还可能涉及开展外科手术,切断某些神经,使其无法传导不适感。康复治疗模式则侧重于重新训练肌群,或者引导机体以新的反应方式来弥补痛苦。传统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则侧重于通过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转变来影响机体对不适因素的反应,因为这种疗法认为,改变了这些信念和想法之后,就有可能削弱不适感的严重程度和诱发因素。在冥想治疗模式中,目标是学会接受不适感的存在,弱化对不适感的重视程度,进而从不适感中解脱出来。这种模式要想成功,关键是教会大脑皮质去控制大脑边缘系统,可以说,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方法。“自上而下”一词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大脑皮质位于大脑最外层,其下方是大脑边缘系统,而且大脑皮质发挥作用的方向是由外至内,而大脑边缘系统发挥作用的方向则是由内至外。

  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实践证明,冥想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很多方法都会产生明显的效果,但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将介绍一套完全不同的策略。这套策略有很多好处,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在大脑皮质和大脑边缘系统之间实现协调的机会,从而更全面地管理和控制生活中的不适。我将其称为“21世纪的生存策略”。

  21世纪的生存策略

  我这套策略的意图并不是为了通过药物麻醉大脑边缘系统,或通过让大脑皮质压制大脑边缘系统来达到控制不适感的目标,而是鼓励这两方平等地参与不适管理过程。这样一来,不适就能得到更加全面的管理(即双方平等参与),而不是绝对的或单边性的管理(即一方压制另一方)。参与这一过程的大脑部位越多,我们就越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管理不适。所以,这套策略不是让大脑的一个部位通过“自上而下式”的方法去主宰其他部位,而是运用“水平式”的方法,让两个部位平等地参与到不适管理的过程中。

  要理解这一策略的内涵,打个比方可能是最简单的。想想彩虹,假如彩虹最初不是色彩绚烂的,而是只有红色这一种颜色,显然,当我们看到彩虹时,我们的体验就是彩虹是红色的。而如果其他颜色也开始融入这道彩虹,比如蓝色、黄色、紫色或橙色,那么我们对彩虹的体验就出现了变化,我们会发现红色不再是主导色彩了。现在,红色与其他颜色分享了那个能够展览色彩的舞台。事实上,我们可能会发现,随着其他颜色的加入,红色在彩虹中占据的空间变少了,影响力也变小了,导致我们对彩虹的感知和体验也发生了变化。

  基于类似的道理,我们可以尝试着同时调集大脑的不同部位,使其共同应对我们产生不适感时所发生的问题。我将这称为构建一个“大脑共同体”(brain community)。当其他大脑部位参与不适管理过程时,参与部位的数量就会增加,进而削弱杏仁体在催生恐惧方的作用,这相当于融入彩虹的颜色增加之后会削弱红色的影响力。换句话说,你对不适因素的体验就不会像之前那么突出了。如同红色在彩虹中占据的空间变小一样,随着多个大脑部位的参与,恐惧感在我们大脑中所占的空间也开始变小,而其他的感觉和体验开始占据更大的空间。这样一来,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对不适因素的体验都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就同时调动了多个大脑部位重新体验不适,而且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然而,要明白,如同彩虹同时接纳了多种颜色一样,我们在应对外界刺激的过程中也会形成不适与舒适这两种感觉,在形成不适体验的同时也有可能形成另外一种体验,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感知能力”(duality)。对于这一点,稍后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述。简而言之,为了获得舒适感而彻底消除不适其实是不必要的。事实上,恰恰是不适的存在才使我们更有可能体验到舒适的珍贵。

  换句话说,你将学习到如何重新训练你的大脑边缘系统,使其以不同的方式去解读它所面临的外在刺激因素,提高其对不适因素的分辨和应对能力。我们可以塑造大脑边缘系统对外界刺激因素的反应模式,使其更多地催生安全感,而不是恐惧感。这样一来,大脑边缘系统就不会过于敏感地认为某个外界刺激因素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进而就不会将其视为致命威胁而催生不适感,也不会触发我们的生存本能。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训练大脑皮质,使其认识到可以用有效的方式去利用不适,比如可以把不适转化为力量源泉,改善我们的业绩状况、决策能力和健康水平。所以,我们就不会在大脑皮质和大脑边缘系统的主导下通过分散精力或不良习惯去管理不适了。

  很多有趣的数据都表明重新训练神经网络是有可能实现的。正如我在前面所讲到的那样,脑干向大脑边缘系统发出原始脉冲,然后大脑边缘系统赋予这些脉冲特定的意义和情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大脑边缘系统认为这些脉冲是危险因素,并赋予其恐惧情感时,就会刺激到我们的生存本能,之后再向交感神经系统发送脉冲,引发“战逃反应”。通过重新训练神经网络,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改变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对于我们身心内部的原始脉冲反应。目前,有科学证据表明,大脑边缘系统内部的杏仁核其实可以更好地辨别外界情形是否会对我们构成真正的威胁,从而决定是否将恐惧感赋予这些情形。而且这样一来引发的一个意外好处就是,我们也可以削弱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之间的分裂倾向,使得大脑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取得更大程度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这种协调性和一致性有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利用大脑的内部资源去成功地应对、管理我们当前的世界。对于当前的世界,我们不能从绝对角度去定义它,不能绝对地将外部因素划分为安全或不安全,因为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最好从折中的角度把这个世界视为一个由许多不同的灰色区域构成的统一体,这样我们的大脑就能熟练而敏捷地通过协调的反应去应对复杂的情况。

  科学家们已经证明,环境可以影响杏仁核的体积。所谓“环境”,我指的是社交网络。社交网络较为复杂的人,杏仁核往往也比较大,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复杂的社交系统。在某一个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的报告认为,杏仁核的扩大会连带地影响到与其具有密切关联的其他脑区,比如海马体。

  长期的冥想训练可以改变大脑结构,并增加大脑内部某些结构的体积。基于同样的道理,大脑边缘系统的结构,如杏仁核、下丘脑、海马体,也能够逐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一种不那么绝对的方式发挥作用。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下面,我们具体讲述一下如何重新训练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使其更好地区别不同水平的不适,以防止生存本能被激发出来。

  全面培养对不适的管理能力

  当你准备重新训练神经网络以协调大脑的不同结构,并扭转大脑内部的分裂倾向时,请谨记你的长期目标不仅仅是提高自己在某些环境下忍耐不适的能力,而是全面培养不适管理能力,使其永久性地成为大脑内在结构的组成部分。这将使你能够忍耐生活中各种情形下涌现的更大程度的不适。你在健身房里可以利用杠铃去有针对性地锻炼某一部位的肌肉,但你不能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处理不适的能力。相反,你必须全面培养对不适的管理能力,使自己能够处理好任何一种引发不适的情形。

  在不同的大脑结构之间创造一致性

  要开始重新训练生存本能这个过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需要先找出一个能够引发一定程度不适的生活领域。找出这个领域,再看看具体有哪些因素会引起不适,但还不至于达到引起恐慌的地步。如果用1到10分去评价不适程度,10分代表最不适的状态(比如极端严重的恐慌状态),那就看看能否找到一个不适程度接近于5分或6分的状态。你可以制作一份自己的“不适状态列表”,记录下不同程度的不适状态或体验,并对其不适程度进行评分。一旦你对使用这种方法来抑制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取得了信心,那么你就可以应对更高水平的不适。

  为了慎重起见,我要说明一点,我的这套方法不能取代专业人员的帮助。如果要矫正那些真正能够威胁到生命和健康的情形或行为,那么在运用这套方法的同时,还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此外,如果你目前正在服用医生给你开的药物,那么你也不应该停止服药。这套做法主要是为了配合你正在接受的治疗,并帮助你减少对不良习惯的依赖,从而更好地管理不适。

  我们要记住这样一个事实,即便我们只是管理轻微的不适,也能够降低出现严重不适的可能性,长期坚持下去,也会日益缓解对不适的过度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