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全文阅读 > 第34章 生存本能的作用——压力下的决策艺术与表现(3)

第34章 生存本能的作用——压力下的决策艺术与表现(3)


  我之所以提出珍娜的例子,是因为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性。当我们不得不在压力极大的环境下表现自我时,很多人都会采取像珍娜那样的反应方式。一些人在申请进幼儿园的时候就经历了人生的第一场测试,从幼儿园开始,我们的一生中会经历无数场例行性的测试,既有学业方面的测试,也有非学业的测试。我们在职业生涯中会经历测试,在找工作时也会接受性格、技能以及其他特质的测试。在面临一场测试时,我们体验到的恐惧或紧张往往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之前的应试经历,另一方面是不知道自己在当前这场测试中的表现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

  顺便提一下,珍娜已经克服了她的“考试病”,学会了如何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在治疗过程中,我首先帮助她降低焦虑水平。这就需要改变她对持续刺激的需求以及对外部解决方案的依赖。这些外部解决方案包括抗焦虑药物布斯帕(BuSpar)。她最初只是为了缓解焦虑而服用,最后产生了依赖性。我为她治疗的目标就是帮她以不那么焦虑的心态去看待学习和测试,同时减少加剧焦虑心态的因素。后来她逐步将学习与考试同一种完全不同的内在心态联系了起来,在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之间实现了平衡。

  为了缓解测试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她还尝试着在一种较为平衡的大脑状态下练习答题,同时还学习如何将不适感转化为提高成绩的机遇。因为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负面思维,所以,试图完全消除负面思维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可行的,倒不如接受负面思维的存在,然后想办法削弱或中和这些思维的影响。(此外,如果我们刻意去推开或忽视某个事物,只会令它变得更加强大。)当我帮助珍娜降低失控的焦虑并削弱负面思维的作用时,我帮助她运用适度的不适来改善其表现,最终使其生存本能的作用逐步弱化,到最后她参加考试时基本上不会受到生存本能的影响了。通过这些做法,我帮助她培养了一种全新的、良好的应试心态,取代了原先那种每逢测试就会出现的不适感与消极思维。在这种新的反射模式下,她每次想到参加测试,就会产生追求成功的动力,而不是产生恐惧。简单地讲,测试不再是她生活中威胁成功的障碍了。

  适者生存:体育方面的表现

  我们在早期校园生活中的应试体验对我们未来在类似情形中的表现状况具有基础性的影响。体育方面也是如此。一个人年少时期在操场上、足球场和篮球场上的经历会影响到未来在体育方面的表现能力。在我们的文化中,无论是对于专业体育竞技而言,还是对于规模较小的体育竞技而言(比如美国小学的少年棒球联合会举行的比赛),其重要性越来越大。事实上,我记得我最早是在9岁时参加棒球比赛的。当时,我站在投手区,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我,其中有队友,有对手,也有观众。大家都在等待着我投球。当时的焦虑感不亚于我后来第一次为迈克尔治疗呃逆的焦虑感。像这种与表现相关的不适感很早就开始了,而且不会停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你可能会一直饱受这种不适感的折磨。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发生在体育领域的、与表现相关的不适感。打开电视你就会发现,很多选手能够凭借本能做出良好的反应,而也有很多选手在赛场的压力下崩溃了,做出了很多拙劣的决策。一些网球选手在压力下只知道出于防守目的挑高球,而不去积极扣杀。一些篮球选手在训练中的罚球命中率能达到90%,而到了真正比赛时却自乱阵脚,命中率下降到了区区50%的水平。科比·布莱恩特和佩顿·曼宁之类的精英运动员最显著的特质之一或许就是他们能够在感到极为不适的情形下发挥出良好水平。

  在本章伊始,我提到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克里斯琴·瓦卡罗等人对武术比赛选手的研究,那些输掉比赛的选手通常把原因归结为恐惧情绪。随着人们对自己在体育竞技中的表现越来越重视,他们在竞技过程中的恐惧情绪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以我一位名叫马丁的病人为例。他来找我时是大学里的一位篮球明星,当时他的志向是加入NBA。虽然他的投篮技术算不上特别优秀,但命中率扔高达70%。然而,到了大四那一年,他发现自己的投篮技术越来越低,命中率下降到了35%。他在赛场之外的训练也无济于事,不久他的投篮姿势也开始变得僵硬,在投篮前不是拍着球前进,而几乎是推着球前进的。导致情况更加糟糕的是,他的队友们和教练们都不停地催促他提高技术,而且自己的粉丝们也几乎没有耐心,每当他准备投篮时,粉丝们都会抱怨他、讥笑他,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结果导致他一想到自己站在罚球线前赛场上的所有人都盯着自己,他就会感觉极度不适,感到恐慌和害怕。这最终触发了他的生存本能,侵蚀了他的信心,甚至严重妨碍了他在无压力状态下的投篮命中率。

  在问了他一些问题之后,我发现他那日益加剧的恐惧情绪并不是新形成的,而是很多年前的小学时期就开始形成了。当时,马丁是一位中上等的学生,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做口头报告。他至今仍然可以清晰地回忆起当时那种恐惧得快要瘫痪的感觉。他几乎说不出话来。他的同学们取笑他,而他的老师也流露出了不满的表情。不久,他一想到做报告就感到恐惧。于是,当老师点名让他起立时,他似乎能看到同学们正在对他表达不满,对他讥笑。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当他在大四那年承受了巨大压力时,他再次开始感到恐慌,在他的队友、教练和粉丝那里感受到了类似于小学的那种挫败和羞辱。这种体验是其小学时期的翻版。当他准备投球时,他似乎又回到了小学时期做报告的时候,充满了恐惧,无法正常地表现自我。

  无论你是不是一个专业运动员,在比赛中投球时都会感受到一种程度的不适,这是正常的。因此,我为马丁提供治疗的目的不是完全消除他站到投篮线前的不适感,而是帮助他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不适感。因为我了解到他的不适感与童年时期在学校的经历有关,所以我能够帮助马丁把他在篮球方面的不适感与童年时期形成的恐惧感割裂开,打破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最后他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比赛状态。

  必须一蹴而就的情形与不适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应付各种工作场合,或者应付来自家庭的各种需求,这种情形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人们感受到的压力必然会越来越大。在临床实践中,我接触过很多来自娱乐圈的病人,他们都非常熟悉面试过程,比如试唱、试奏、试镜等。他们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面试过程中的表现将会决定他们是否能够在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中获得一个角色,或者决定他们能否同唱片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由于利害关系重大,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必须一蹴而就,因此,这些病人的生存本能在面试过程中就开始发挥了空前显著的作用。此外,面试经历通常还涉及自己能否得到他人接受与认可的问题,涉及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问题。当人们在参加鸡尾酒会时,参与一件重要的工作时,出席一个重要的社交场合时,或者与一位向往已久的人初次取得联系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竭力赢得他人支持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无论对方是导演、制片人还是一位潜在的搭档。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以及自己是否会遭到拒绝的问题是触发生存本能的主要因素。恐惧感一旦形成,很快就会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形成巨大障碍。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位名叫珍妮特的女演员之所以备受生存本能的折磨,原因就是如此。你可能不是一位雄心勃勃的演员而不需要试镜,但你在自己的一生中肯定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类似于“试镜”的考验,你可能也只有一次机会,必须确保一次就能成功。要想成功地做到这一点,秘诀就在于抑制住自己的生存本能,在不受生存本能干扰的情况下取得卓越的表现。

  现在,我们思考一下香农遇到的情况。来见我之前,她在好几个关键的试镜中遭遇了失败,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角色,但她并不是演艺圈的新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的演艺事业都做得非常成功,甚至在几部经久不衰的电视剧中担任过主演。然而,现在已经45岁的她却遭遇到了来自年轻演员的竞争,她发现要想在试镜中脱颖而出,赢得自己心仪的角色,难度是越来越大了。她向我讲述说,在之前的那几次试镜中,感觉压力非常大,总是担心自己表现不好,结果在说台词的过程中做出了一些错误的选择,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表现。在试镜之前,她和自己的表演指导一起练习的时候,她感觉非常轻松自在,也能发挥出自己的专业水平,但一遇到真正的试镜,她就无法自控地感觉到极大的压力。按理讲,在演艺圈打拼了这么多年之后,她肯定知道影响试镜结果的不只是临场表现能力,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发型、肤色、年龄、身高以及总体气质。但她虽然知道这些,也丝毫无法缓解她在试镜现场感受到的压力感和恐惧感。她来向我求助时,这种对失败的恐惧感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在损害她的表演能力。在试镜开始的很多天之前,香农就痛苦地开始背台词,而在之前她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之前,只要有人给她读一遍对白,她就能记在心里。而现在她的生存本能控制住了她,导致她丧失了很久之前就已获得的表演技能。试镜难免会让人神经紧张,因此,人们在试镜前后产生不适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而在香农看来,试镜经历却演变成了一种对自己的威胁。她必须训练自己的大脑,使其学会如何管理不适,正确地看待不适,不要将不适视为对自己的威胁。只有这样,她才能彻底克服对试镜的恐惧,从而赢得下一个角色。

  尽管我讲述的只是香农这位女演员的情况,但我们很多人对她的遭遇都感同身受。我们都明白,在一些对自己至关重要的情形下,我们的自我表现并不总是符合自己的期望,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做出了一些愚蠢的、无法令人满意的举动。这种情形结束之后,我们就会感到害怕,就会自言自语地说:“我为什么要那样说呢?难道不能这样说吗?”

  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有这种遭遇,比如当我们刚刚遇到了一个人,希望给其留下深刻印象时,当我们同上司洽谈晋升事宜时,当我们参加聚会而感到不适与紧张时,当我们把饮料溅到桌子上时,都会有这种遭遇。所有这些情形具有一个共同点,即我们的不适感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结果导致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训练自己在压力下实现成功

  一些策略不仅可以用来管理自己在表现过程中感受到的不适,而且可以改善我们的表现状况。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我将会重复讲到在前一章中提到的一些方法,并另外提供一些你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技巧,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考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表现,都可以运用这些技巧。如果我们在不适管理方面接受过正规的培训或者正规的教育,固然是非常理想的,但更为现实的一种情况却是,我们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这些技巧。我之所以在本书中加上这一章,主要是为了帮助你掌握这些技巧,其次是鼓励我们的领导者(包括学校管理者、上司和家长们)去实行一些帮助学生和雇员学会更好地管理不适的计划。毕竟,要想真正开发出学生和员工的真正潜力,使其在教室、会议室、操场和舞台等各种情形下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帮助其掌握不适管理技巧就是最稳妥的途径之一。

  技巧一:拥抱挑战

  请回忆一下,我在前面提到过,拥抱挑战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人们管理不适,并提高自己的灵活性和坚韧性。比如,罗宾就能够借助拥抱挑战的力量将自己的恐惧感转化为力量,改善自己的表现。请记住,我们感兴趣的不是彻底消除不适,而是将不适转化为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改善表现的催化剂,就像特种部队士兵或精英式的运动员那样。

  我记得科比·布莱恩特在19岁或20岁左右接受的一次采访,当时他正在为湖人队效力,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替补在比赛接近尾声时登场,但他总是能够投下赢得比赛的一球。记者问他以替补身份登场是否感受到压力,他回答说:“这个时候比赛才最有趣。”由此可见,在很年轻的时候,科比就已经掌握了以健康的方式去拥抱挑战并实现积极结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