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训练自己将不适视为挑战,并拥抱挑战。大多数人都认为,既然拥抱了挑战,就不会感到不适,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的目标不是假装不适不存在,而是找到合适的策略去更加有效地应对不适。因此,在向学生和员工们教授这个策略时,有必要帮助他们弄明白这个至关重要的区别。
技巧二:找到你内心的格斗士
找到你内心的格斗士这个技巧可以与拥抱挑战同时使用。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妥善应对好逆境,那么这个技巧对你尤其珍贵。虽然很多人表面上给人的印象是非常自信,非常有能力,但他们在压力下或逆境中依然很容易崩溃。这个时候,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自身,因为他们对失败的恐惧感加强了他们对现实逆境的恐惧。或许你会给人留下自信、坚强的表面印象,但在危机面前你可能感觉自己很弱小,很无助。你需要唤起内心的格斗士。
在临床实践和实验中,我经常让人们想象自己就是某个象征着力量和坚毅的人物,这个人物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科幻的、虚构的。这种想象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加成功地拥抱挑战。之所以会这样,部分原因就在于人们更加容易把力量赋予其他人,而不是赋予自己,一旦把自己想象成具有力量和坚毅的人物。在充满不确定性和恐惧感的情形下,人们存在的一种本能倾向就是认为自己很弱小,有可能会失败。而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具有力量和坚毅的人物,则能够给你的内心注入一种力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这种本能的思维倾向。这种技巧有利于充分调动大脑的多个部位共同参与到对不适因素的认知过程中。
技巧三:寻求社会支持
请记住,在管理不适的过程中,运用社会支持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手段。社会支持对学生和员工学会如何管理不适具有宝贵的意义。罗宾·理查兹就十分赞成这种方法,所以他努力建立混合型团队,让他们形成一种相互合作的氛围,在相互支持下进行运作。我们在学校和职场中都可以鼓励建立团队协作项目。这种策略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发挥合作的作用,而事实证明,合作可以比竞争催生更好的结果。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被灌输的理念并非合作,而是竞争。美国的文化史就是这样,崇尚先驱精神,鼓励人们做一个有竞争力的、独立的个体。这甚至形成了美国的文化基础。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主张人们去单独行动、孤军奋战,去追求个人荣耀。虽然竞争可以为那些力图获奖的个人带来良好的结果,但通常来讲,这样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损失也是特别大的。只有一小部分选择单独行事的人能完成他们想要完成的目标,实现卓越的个人业绩。在当前这个各国经济依存度日益提高的世界里,合作与协调才能最终让绝大多数人实现最佳的表现。
技巧四:承担风险
如果被问及“你想成功吗”这样一个问题,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又有很多人选择得过且过或者索性完全放弃对成功的追求呢?对于很多人而言,出现这种矛盾现象的背后是他们恐惧失败,希望谨慎行事,为了免于承担风险,为了缓和自己对失败的恐惧感,他们不会付出最大程度的努力去追求成功。对于他们而言,不全力以赴去追求成功已经演变成了一种逃避风险的习惯,这种逃避是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下面我讲述一个案例来诠释这一点。
雷切尔是一位39岁的科技公司高管,她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她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在工作日一般每天工作12个小时,即便在周末,她也不会停止工作。虽然她在公司里晋升得很快,但在过去几年里她感觉自己已经步入了事业的瓶颈期,在职位晋升和增加奖金方面,自己都遭到了忽略。她来见我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感觉疲惫不堪,导致她无法熬夜工作。但这并不是由医学意义上的疾病引发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我了解到她的疲惫感是切切实实存在的,但对她而言,这种疲惫感具有另外一层意义。当她无法晋升时,疲惫就能给她一个台阶下。换句话讲,如果自己的晋升请求遭到了拒绝,她可以对外人说自己是因为太累了,所以没有办法全力以赴去谋求晋升。当晋升请求被拒,虽然事实是她可能不像那位得到晋升的同事聪明或有能力,但如果直面这个事实,在情感上她很难接受。而从身体状况方面找理由或许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一些,正好可以挽回面子。
在工作中,我们害怕承担这类情感风险,这种恐惧经常会以具体的“症状”表现出来,就像雷切尔那样。我将这种“症状”称为“健康阻力”,也就是说,人们为了在失败的情形下给自己找个情感上易于接受的借口而宁愿长期保留一种不健康的习惯。在很多年以前,我在洛杉矶一家医院开展过一个心理神经免疫方面的研究项目,对这种现象进行过研究。我之前在一本名为《何时放松会损害你的健康》的著作中曾经解释过,当我们希望逃避情感不适时,我们治愈疾病、保持健康的能力就会受到干扰和削弱,从而对恢复健康构成了一种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维持不佳的健康状况变成了一种不良习惯,成为逃避不适与风险的一种手段。
学生们可能也会采取一种逃避行为,使自己免于承受情感上的风险。他们可能不会认认真真地去研究考试资料,很容易就被其他事情分散了精力,比如浏览网页或吃零食,而实际上他们可能并不是真的饿了。在学习时吃零食成为了他们逃避学习的一种手段。尽管从表面上看这种现象似乎很简单,可能只是学习习惯不好或者习惯于拖延,但实际上,这是他们蓄意为之的一种行为,一旦考试成绩平平,他们就会将其归因于自己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学习,而不愿意直面自己不够勤奋或不够聪明的现实。
对承担风险的恐惧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也会影响到其他方面。我来讲述一个关于减肥者的案例。在一个针对长期减肥者的临床研究项目中,我帮助患者控制不健康的食品,打破食欲与无聊、愤怒、恐惧等情绪之间的联系。当时采用的干预手段不同于当前的手段。当前的手段比较注重对大脑皮质进行直接干预,而我当时设计了一个催眠过程,通过催眠去影响大脑边缘系统的快感中心,因为能够直接影响到快感中心,所以这个办法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特别显著,比如帮助你实施长期减肥计划、抗拒不健康食品以及减少食量。
对于减肥者而言,对于风险的恐惧会带来一些隐秘而危险的结果。对于一部分减肥者而言,这种恐惧并不是在早期减肥阶段出现的,而是在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之后才出现的。也就是说,刚开始减肥时,他们可能会雄心勃勃,充满希望,可能最终目标是减去六七十镑,而取得显著的成效之后,比如减掉了四五十磅之后,他们反而担心减肥失败,进而丧失了继续实现减肥目标的愿望。当我对减肥者的这个心理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时,他们有人给出了这样的说法,比如“我现在做得已经够多了,这样就行了。”从本质上来讲,这个时候,虽然他们的不适感一直是微乎其微的,但他们身体内部却有一个隐秘而强大的声音告诉他们说他们完成了减肥之旅。虽然他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们内心深处却潜藏着一种对失败的恐惧感。不去实现最终的减肥目标可以起到一种自我保护的作用,就像雷切尔以身体疲惫为由寻求情感安慰一样。
正如我们可以看到的那样,人们往往因为恐惧失败而希望谨慎行事,但这样会对工作与学业及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尽管这样做可能有助于挽回面子,并营造一种表面上的安全感,但实际上却在严重地损害着我们未来的表现状况和自我发展水平。我们应该从学校就开始培养承担风险的意识。在学校,我们不要一味地向学生强调对成功的追求,可以教导学生有计划地去冒险,也就是说,在冒险之前必须认真评估风险,不能贸然去承担风险。在现实世界中,成功者会受到奖赏,而失败者却不会。如果人们在进行充分评估之后去冒险,结果却失败了,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一个孩子去大胆尝试了具有创新性的新事物,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那么他的努力仍然应该得到认可,这样才能鼓励他再次去大胆尝试。(请注意,认可并不意味着去过度奖励,不能让孩子们一直期待奖励。)这种认可能够改善他们未来的表现,同时降低他们对谨慎行事的过度追求,还能够让学生和员工实现我们希望看到的那类创新。
技巧五:给自己施压
要想管理好在自我表现过程中产生的恐惧感,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培养自己在时间限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在现实中我们可能不需要争分夺秒地去工作,但主动给自己施压,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有助于我们改善自我表现的技能。人们都存在一种天然的倾向,即往往希望自己处在一种舒适的环境下,或者以一种舒适的方式工作,但现实世界不断提醒我们,这种理想化的环境是几乎不存在的。请回忆一下我在前一章中讲述过的关于双重感知能力的例子。在那个例子中,我帮助过的病人学会了如何在噪音干扰下放松身心和集中注意力,所以,在现实世界中,当他们遭遇挑战时,总是能够做出更好的准备。我们的自我表现也是如此。我们越是主动给自己施压,在存在诸多干扰和时间限制的情形下锻炼自己,我们在压力下感受到的不适就越少,而且能够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帮助我们实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可以抑制住生存本能。
对于那些希望在考试中出类拔萃的人,我通常让他们在时间特别紧张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测验。在这种练习中,时间比真实的考试时间紧张得多。比如,对于参加律师考试的人而言,我让他在时间特别紧张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测验,选择律师考试中的一些题目让他作答,或者让他以非常快的速度解答关于某个短文的问题。这种训练的目标不一定是追求答题的准确率,而是培养抗压能力,使他在压力水平高、利害关系大的真实测验中形成较多的舒适感。
对于那些希望改善工作环境的人,我让他们在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地去做数学题。这为他们体验不适,并学着如何引导自己将压力与不适转化为动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个练习中形成的不适感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数学题本身的内在特征就会让很大一部分人感觉不适。第二,在时间限制下解答数学题会加重人们的不适感。这个练习的目标不是追求答题的准确率,也不是追求最高的分数,而是让人们在压力下营造出心理舒适区。
训练自己,实现成功
正如我一再强调的那样,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培养自己在压力下实现最佳表现、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可以肯定的是,有些人能够依靠与生俱来的本能在艰难的条件下实现较好的自我表现,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毕竟只是少数人。我们没有必要像前文提到的精英式运动员或特种部队士兵那样去锻炼自己的抗压能力和不适管理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目标是在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良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在下一代年龄较小的时候为他们提供一些训练,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和不适管理能力。这种做法是非常有道理的,有利于缓解不适感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包括降低他们的自尊感,使他们不愿意承担风险。(即便有些冒险会给他们带来利益,他们也不敢去做。)此外,这种训练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中。
为企业里的员工提供这样的训练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为了实现最高的利润和工作效率,有必要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去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不适管理能力,当他们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遭遇压力时,能够进行更好的应对。这不仅给员工带来最大的益处,还会减少员工在工作中体验到的不适感,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健康保险公司在这方面就走在了前面。许多保险公司鼓励企业改善员工的生活方式,如果哪家企业的员工具备较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险公司就会给予奖励。很显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人们无法有效管理不适的一个因素。员工的生活方式越健康,他们在工作中的效率就越高,心情就越愉快。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
在现代世界中,工作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外界对我们的期待越来越高,这种趋势很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我们只有两个选择:做与不做。如果我们选择去做,就别无选择,只有培养好自己的长期管理不适的能力,毕竟,生活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而不是短跑。要想拥有健康、高效的生活,最好培养自己长期管理不适的能力。好消息是,现在有很多得到检验的方法能够让这一点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