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仙侠 > 你瞅老梁这辈子过的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一百三十三章 合厂了团委也要做贡献

第1卷 第一百三十三章 合厂了团委也要做贡献


  第一百三十三章合厂了团委也要做贡献

  1979年,市里决定把原来的农机厂后来改名叫联合收割机厂和收获机械厂合并,成为一个单位。这下子可乱套了。虽然收获机械厂小点,但也是县团级。现在把两套人马合到一起,什么都是双套的。弄得工作都没法干了。

  团委也是这样。联合收的团高官叫李民,还有个干事。开始的工作还商量着来,可到后来就弄不到一块去了。

  李民和于力意见不和,梁山掺和在里边真的特别难受。就这样别别扭扭的干了一段时间,到七月份的时候,全厂的生产任务告急了。人心想不到一块,劲使不到一块,再加上两厂搬家时耽误的时间,如果这样下去,到八月份完不成任务,全年的生产任务就泡汤了。

  这天,李民和于力还有梁山在办公室里谈论这件事。

  梁山说:“这个时候,咱们团委应该站出来,号召全厂的团员青年为厂子担担子。”

  于力说:“怎么担担子?”

  梁山说:“让团员青年加班加点,超工时,多出力,多干快干。这样厂里的生产任务就能完成了。”

  李民说:“这个办法我看能行。”

  于力说:“梁山,你把详细的想法说说。”

  梁山说:“咱们上生产科了解一下,看看现在离完成任务还差多少工时,看咱们能不能帮着抢回来。”

  李民说:“好。我现在就去生产科。”

  李民说完走了,于力问梁山,“怎么才能分配好任务呢?”

  梁山说:“咱们得先开会。先把各车间的情况调查清楚,然后再跟各车间商量任务量,反复沟通几次,最后敲定下来。在适当的时候,召开誓师大会,请团市委的领导和厂领导参加,向各车间团支部下战表。”

  于力说:“什么?下战表?”

  梁山说:“对,下战表。就是把任务量和完成时间都写清楚,让各车间都领回去。他们再召开动员会,部署怎么干。”

  于力说:“这个办法好。我看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这时李民从生产科回来了。

  他坐下后跟于力和梁山说:“我问了一下,现在全厂差八万多个工时。”

  梁山说:“八万多个工时?这可太多了。”

  梁山马上拿出计算器,他算了两遍后,对两位书记说:“咱们厂有一线团员青年700人,按30天算,得每人每天要超4个工时。这样一个月下来能超工时84000个,能把差的工时补回来,就能完成任务了。”

  李民说:“一个人一天要超4个工时,这太难了。”

  于力问:“一天超4个工时有可能吗?”

  梁山说:“我看有可能。你们看,如果干满干足8小时,就可能超出两个小时。如果早来半个小时,晚上下班晚走一个小时,这样又可以出来两个小时,虽然紧张点,我看还是能完成的。”

  李民说:“你这么一算,好像还可以。”

  于力说:“会不会难度太大了。”

  梁山说:“我看我们先把几个主力车间的书记找来,咱们开个讨论会,跟大家商量一下。”

  于力说:“对,找大家商量一下。”

  李民对梁山说:“你通知机加一车间,二车间,铆焊车间,铸造车间和装配车间的书记明天早上到团委开会。同时告诉他们要把自己车间的生产情况和超工时的潜力情况都带上了来。”

  梁山立即打电话通知了那些车间。

  打完电话,他就上机加一车间,去找邓中亚。邓中亚是机加一车间的团支部书记,他是个车工,是市劳模,团市委授予他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他一年干过三年的活。

  梁山来到车间找到邓中亚,邓中亚个子比梁山还高还膀。邓中亚正在等着上道工序的工件,没有干活。

  梁山走到邓中亚跟前,他说:“中亚,有点事向你请教。”

  邓中亚说:“你说梁山。”

  梁山把自己的计划跟邓中亚说了,他问:“一个人一天超4个工时有困难吗?”

  邓中亚说:“如果早来晚走,没啥困难。”

  梁山说:“你是没困难。如果身体差点,技术差点,是女同志能行吗?”

  邓中亚说:“那也行。咱们定的工时,不是让你满打满算的,它都有余地。另外,还可以搞技术革新吗。可以改进加工工艺和方法。”

  梁山听明白了,他从邓中亚那回来以后,又跟李民和于力商量了半天。

  第二天的讨论会上,梁山把这个计划称做为“834”计划。他向大家介绍说:“这个计划的意义一会请两位书记说,我只说说内容。8是8万个工时,3是一个月30天,4是每人每天超4个工时。”

  肖永说:“每人每天超4个工时?这根本办不到。”

  于力说:“现在咱们厂的生产任务要泡汤了,咱们共青团应该带领全厂的团员青年冲上去,大干快干,抢时间,超工时,把耽误的八万个工时抢回来。力保生产任务的完成。这个时候就是叫劲的时候,就得拼一把。”

  李民说:“如果我们能真的抢回来8万个工时,那我们就立大功了。”

  肖永说:“这太困难了。”

  邓中亚说:“我看这个计划能行。”

  有人说:“你说能行,因为你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可我们能办到吗?”

  梁山说:“咱们早来点,晚走点,干活时拼命点,动动脑筋多想点。一个人每天多超4个工时,虽然有困难,但还是有可能的。”

  讨论会反反复复开了三天,最后统一了大家的意见,各车间的任务也都落实下去了。

  梁山开始筹备誓师大会。他先把会议议程写了出来,交给李民和于力,然后他又开始用毛笔写战表。

  这时候原来联合收团委的干事被调到基本路线工作队去了。两个厂子人多片大,根本忙不过来,团委又临时借调一个人,是个女孩,叫张国慧。是个挺泼辣有能力又漂亮的姑娘,她原来是分到收获的农机技校的学生。于力让她上俱乐部帮着布置主席台刚回来。

  梁山跟张国慧说:“国慧,你来帮我整这个战表。我写好了,你拿到一边去凉着。”

  张国慧说:“行。”

  她看着梁山在已经糊好的纸袋上写字,她说:“梁山,你的字写得真漂亮。”

  梁山说:“是吗?也就一小般。”

  梁山写完了战表,然后告诉张国慧,“国慧,一会字干了,你把印好的战表按单位给装进去。”

  张国慧说:“行。”

  李民和于力看完了会议议程后,没有提出意见,他们要上楼上跟党高官汇报。他们让梁山也跟着去,梁山说:“我不去了。咱们一起去看看会场,然后你们再上去。”

  三个人来到俱乐部,主席台布置的可以,就是下边会场有点空。俱乐部挺大的,参加誓师大会的人不多,都是各车间的代表,也就二百多人,梁山说:“我看把两边过道和后边过道上都插上彩旗,这样气氛还好,会场又不显得空。”

  李民和于力表示同意,他们上书记那汇报去了。

  梁山到工会找到俱乐部主任王勤,跟他说了情况,王勤特别支持这事,他让保管员把库里的彩旗拿出来,又让俱乐部的同志都去帮着把彩旗绑在过道的椅子上。

  梁山回团委又把张国慧喊上,五六个人,不一会功夫就把几十面彩旗绑在了过道两边和后边的过道上,这样一来,会场就紧凑多了,也增加了许多气氛。

  李民和于力在书记那汇报完了以后,也来到会场。一看这么一布置真的挺好。会场显得热烈庄严,很有誓师大会的气氛。回到团委,于力又给团市委打电话,她直接找到团市高官刘秀兰,请她亲自来参加誓师大会。刘秀兰痛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上午九点,在俱乐部召开了誓师大会。会场里在拉歌。主席台上方的横幅上写着:全厂团员青年奋战“834”计划誓师大会。主席台上坐着团市高官,厂党高官、副书记,厂长、副厂长和李民、于力还有工会主席。台下是各车间的团员青年和车间党支部书记和车间主任。

  大会由于力主持,于力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誓师大会,就是为了表示我们全厂的团员青年为了承担更大的责任,为了把全厂耽误的8万多个工时抢回来,为了保证完成生产任务。我们大家有没有决心那?!”

  台下的团员青年齐声回答:“有!”

  然后她请李民宣布命令。李民走到发言的讲台后边,他说:“现在我宣布命令:机加一车间,在30天内超额完成工时11500个;

  机加二车间,在30天内超额完成工时11200个;

  铸造车间,在30天内超额完成工时8000个;

  铆焊车间,在30天内超额完成工时10000个;

  装配车间,在30天内超额完成工时22000个;

  热处理车间,在30天内超额完成工时5000个。

  命令宣布完了,于力请各车间代表上台领战表。然后由邓中亚代表全厂团员青年做表态发言。然后是生产厂长讲话,他对全厂团员青年的行动表示感谢。团市高官刘秀兰也讲了话,最后党高官讲了话。他对团委和全厂的团员青年能在工厂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表示感谢,对全厂团员青年勇挑重担的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向各车间和生产部门提出要求,一定把这次活动的情况统计好,到完成任务时,要看表彰大会,进行表扬和奖励。

  会后,刘秀兰又到团委坐了半天。她对联合收团委能急工厂困难所急,想工厂困难所想提出表扬。李民和于力送她出来的时候,刘秀兰跟他们俩说:“你们得抓紧把梁山的组织问题解决了。他干的这么好,应该早点解决。不然耽误他了。”

  李民和于力都答应把这事跟党委汇报一下。

  这天姐姐上工会来办事,顺便上团委看看梁山。正赶上办公室里只有梁山一个人。

  梁山问:“姐,你怎么上这来了?”

  姐姐说:“我上工会办事,就过来看看你。”

  梁山给姐姐倒了杯水,“姐,你喝口水。”

  姐姐问梁山,“忙不忙?”

  梁山说:“这不刚忙完吗。”

  姐姐说:“你的入党问题还没解决呀?”

  梁山说:“那哪能咱们说了算。”

  姐姐说:“咱们厂的副书记还有工会副主席的爱人都在我们学校,我跟她们关系都挺好,我跟他们说说,让她们帮帮忙。”

  梁山说:“拉倒吧。入党还走后门?”

  姐姐说:“你不入党,耽误你的前途。”

  梁山没再吱声。

  1980年3月于力调走了。她调到团市委组织部当部长。

  1980年6月21日,梁山入党了。

  1980年岳洪涛毕业后回到市里,被分到市委组织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