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学家们声称,心灵学是一门新的“科学”,他们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一些“心灵能力”的存在。但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那些诡异的“现象”很难让人信服,而心灵学研究质量很糟糕,包括实验方法存在缺陷、很多数据造假、研究人员认知偏差,因此得不出确切的结论。例如,美国“心灵学大师”莱因通过实验发现很多“心灵现象”是存在的,但很快被人爆料:实验的被试者存在作弊行为。在杜绝作弊之后重新实验,莱因再也得不出“心灵现象”了。而且,心灵学家们太希望那些超自然的“心灵现象”是真的,以至于故意忽略了很多说明它们不存在的客观事实。
于是,备受质疑的心灵学的研究越来越不被主流科学界认可,被科学家们斥之为伪科学。20世纪80年代以后,心灵学在美国开始逐渐衰落,原来在各个大学里的心灵学实验室纷纷关门大吉,最引人注目的是致力于心灵感应、心灵致动等研究的普林斯顿大学“异常工程实验研究所”在成立28年之后于2007年正式关闭,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L.帕克评论道:“这让学术界和普林斯顿大学颜面无光。”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表了一个结论性的报告称:“经过了130年对心灵学现象的研究,没有科学的证据能证实其存在。”2008年,有研究用先进的功能核磁共振(FMRI)进行检测,也没有发现“心灵超能力”的存在。
各种心灵“特异功能”都站不住脚
心灵感应指的是两个人之间不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传统感觉,而用“第六感”来传递思维和感觉的信息。为了证明心灵感应的存在,心灵学家们设计了一类“超感官知觉全域试验”:让甲观看图片,然后甲只许用自己的心灵来将看到的东西发送给乙;乙的眼睛罩上遮挡物,耳朵戴上放着单调声音的耳机,确保不会用传统感觉来知道甲的信息,然后按照自己刚才想到的东西来做图片四选一,看看能不能选中甲看到的那张——结果乙的选中率仅比随机瞎蒙高一点点,而那一点点还是实验方法缺陷造成的。还有的实验让甲通过闭路电视看乙的现场直播,同时监控乙的神经活动有没有受到影响,等等。这些研究至今仍然证实不了心灵感应的存在,也说不清楚其机制。
遥距观测又称“千里眼”、“天眼通”,指的是收集遥远处物体、地方、人等信息。例如,有的试验弄来一百多张照片,然后从中随机拿出一张放到很远的地方,然后让事先不知道的人在看不到照片的前提下进行描述。心灵学家认为,超自然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存在的,被试者会倾向于猜对照片,然而这样的试验做了数百个,至今仍未得出能被科学认可的结论。很多遥距观测试验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发起的“星门计划”的内容,他们想利用人体特异功能来实施间谍活动,但整个计划在1995年以失败告终,成为伪科学笑柄。
心灵致动心想就能事成?这是美国心灵学畅销书《秘密》中宣称的;过去也出现过不少所谓通过心灵“念力”把勺子弄弯的“异能人士”——这就是心灵致动。自动化实验设备如电脑等使得思维与物质互动的实验成为可能,心灵学家利用电磁辐射噪音信号产生随机的数字,然后让人用心灵“念力”去施加影响,简单地说就是用心思去试图改变抛硬币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尽管心灵学家们得出了心灵是有“一点点”作用的,但很快被人发现,那是他们太希望得出想要的结果而产生的误差而已。
濒死体验指的是一些几乎死掉的人,甚至是按照临床死亡标准已经“死”过一回的人,活过来后回忆的体验。典型内容是:感到自己已经死了,灵魂离开了自己的身体,飘在身体的上方,能看见周围的东西,向上飘进一条狭窄的通道,遇见已经过世的亲属或者其他鬼魂,看见一道光束或者一个发光体,最后灵魂不情愿地回归自己的身体。科学家发现,很多所谓“死过一回”的人其实经历的疾病并没严重到威胁生命的程度,而随着心脏复苏技术的发展,有濒死体验的人越来越多。心灵学家称,这是死后灵魂存在的证据,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些只不过是幻觉而已,与严重病变时大脑缺血有关。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的研究发现,濒死体验与大脑松果体分泌二甲基色胺有关。
前世轮回美国维珍尼亚大学精神病学家伊凡·斯蒂芬森调查了2500多个宣称“前世”记忆的孩子,又去调查孩子所说“前世”死者的熟人,“发现”有些死者的致命伤处能对应上孩子身体上的胎记或先天缺陷,于是认为“轮回”是有可能的,但他拿不出更充分的证据。其他类似研究也是如此,不能让人信服。目前科学界认为前世之说是伪科学。
专家:“心理邪教”误导老百姓
广州市脑科医院心理科主任徐文军称,心灵学的研究者大多不是科学人士,在过去强调唯物主义教育的时代,这些唯心的思想是无法立足的。现在社会文化越来越包容,很多心灵学的流派从中国台湾经香港再传入内地,逐渐流行。心灵学者打着心理学的旗号在社会上忽悠,宣扬的内容一个比一个唯心,越来越离谱,最终会误导群众,确实是一种“心理邪教”。
徐文军举例说,有些心灵学者声称心是一个能量场,能发出“心理能量”,你若诅咒别人,发出去的“心理能量”反击回来会伤及自身;有的催眠训练宣称可以开发潜意识,甚至能让你看到自己前世是怎么死的,实质上是在催眠过程中施加了强烈的暗示,让你自行创造出“前世”的内容;德国神父海宁格的“家庭系统排列”等所谓心理治疗方法也是很唯心的东西。
科学不够浪漫,但更值得信赖
据报道,由中国科协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实施开展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表明,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仅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科学素质缺失让玄学“上位”
上面的数字是惊人的,10个中国人里头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还不到1个。更可怕的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所谓“心理专家”,在网站上称很讨厌统计和研究,逐步放弃了科学主义和唯物主义,转向了心灵主义和玄学。“专家”也如此,普通人又怎能看得清?怪不得有违科学的心灵学竟然在国内有大量的信众。
心灵学家批评科学不够浪漫,不人性化。例如,不少人称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是“老鼠心理学”,即不满那些拿小白鼠做走迷宫的认知实验、神经科学实验的科学。诚然,科学不能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例如在科学前沿领域的肿瘤治疗、太空探索等,但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坚持科学的态度与思考方式,仍然是最可靠的。心理学绝非唯心的学问,早期发展过程中缺乏实证的弗洛伊德等精神分析学派早已淡出主流,目前认知、神经科学正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等现代化技术的辅助下稳步前进,对人类心理运行的机制与规律研究得越来越清楚,这都不是心灵学家简单几句“科学有局限”可以抹杀的。反观很多心灵学家声称超自然的事情“科学无法解释”,只不过是他们给科学吃的一只“死猫”:本来就不存在的心灵感应,科学从何解释呢?按照法律上“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心灵学家们得证实自己提出的“心灵现象”吧。实际上,科学并非无法解释“心灵现象”。在一百多年来的科学与反科学的斗法中,科学家早已发现各种统计误差、研究偏倚、逻辑错误、学术造假等,而这些是在心灵学研究中屡见不鲜的。
用科学实验的手段试图证明“心灵现象”存在的心灵学家在研究精神上是可嘉的,起码他们长年累月想拿出证据,而最后也恰恰是他们的“阴性结果”充分说明心灵感应等“心灵现象”并不存在。然而,更多的“心灵大师”是完全不做研究的,他们“一切从心出发”,空想出一套套理论,结合一些医学与心理学的规律,再糅合传销洗脑的伎俩,在社会上到处忽悠获取暴利,其中最极端的成了邪教,例如印度奥修。在生活中,打个喷嚏说句“有人想你”自不用较真,但有人用心灵感应之类来做心理治疗就要警惕了——科学才是更可信的。
催眠大师一个眼神,就能让你催眠?
伍君仪
在心理学发展的初期,科学研究还不是主流,于是种种玄妙的理论、疗法纷纷出现,例如精神分析、解梦、心灵感应等。催眠,就是玄之又玄的一种玩意儿,至今有人相信它是通往潜意识深处的终南捷径,甚至能在催眠中穿越前世来生。也有实用主义者提出催眠可以治疗心理问题,可以帮助警方证人回忆罪案真相等。
然而,科学早已无情地拆穿了催眠的西洋镜,研究发现催眠其实是催眠师与被催眠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表演,并无神奇效果。所谓“效果”也只不过是暗示产生的“安慰剂效应”——人们虽然接受的是无效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于是通过心理和生理的机制让自己的问题症状得到好转。就连“催眠之父”麦斯麦,也被科学家们证实是一个医学骗子。
不信催眠者不能被催倒
催眠,是需要催眠师与心甘情愿被催眠的人通力合作实现的。一个人要被催眠要做到4点:
1.精神高度集中;
2.身心彻底放松;
3.强烈地相信暗示;
4.对催眠状态充满期望。因此,人们担心被坏人用催眠术套取银行卡密码之类的事情并不存在,而警方也多次对“歹徒用迷魂香让受害者乖乖听从摆布到银行提款”进行辟谣——换言之,坏人打晕、熏晕你是可能的,但控制你的思维则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人用《斯坦福催眠易感性量表》测量发现,人群中有5%的人不可被催眠,而10%的人可以被催眠到很深的恍惚状态,甚至出现梦游,看到或听到幻觉,这时他们的眼睛甚至还是睁开的。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越沉迷于幻想,就越容易被催眠;反之,认为催眠是垃圾的人是不能被催眠的。但是否容易被催眠与人的性格没有关系,例如内向还是外向、是否神经质等。
有个判断一个人是否容易被催眠的简单方法:抓住他的手腕,让他的手跟着你的手上下升降,做了十几次动作以后,你悄悄松开他的手腕:容易被催眠的人依从性强,还会跟着你的手上下升降;不容易被催眠的人依从性弱,很快就不跟着你做动作了。
“催眠之父”就是一个骗子
有人也许会说:“只要有效不就行了吗?管它是什么原理呢。”实用主义并不能为催眠开脱,因为依据科学的治疗方法更有效,很多时候还更便宜。老实本分的催眠师也许能给人们解决一些小问题,但也有很多催眠师就是江湖骗子,如果找他们的人恰好患有严重的身心疾病,那就很危险了。
而且,催眠这类依赖于安慰剂效应的治疗会让病人产生依赖。他们被忽悠之后觉得自己患有低血糖、过敏、真菌感染等,然后就在治疗中被催眠,感觉到“气”的力量,或者所谓受到外星人的控制……总而言之,江湖上利用安慰剂效应的种种玄妙的“疗法”为伪科学大开方便之门。
18世纪维也纳医生弗朗兹·安东·麦斯麦被后世称为“现代催眠之父”,最初他用磁石或者磁化物来做催眠表演和治疗,其行径跟今天很多用“精神念力”给人治病的“大师”差不多,这竟然还一度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及王后的支持。很快他就发现,催眠不用磁石也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
后来法国一个科学委员会对麦斯麦进行调查,其中包括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和拉瓦锡。调查报告称,麦斯麦催眠治疗的效果完全是来自病人的想象和强烈相信奇迹的期望。法国医学界还谴责了麦斯麦,称他为骗子,并吊销其行医执照。
表演催眠:你情我愿的双簧戏
表演性质的催眠通常在酒吧、俱乐部、展览会进行,上来被催眠的对象通常有过被催眠的经历,十分清楚催眠中将会发生什么,例如催眠师会让他们学鸡叫,然后回到自己在观众席的座位上,然后又要站起来大喊几声。观众之中也常常安排了催眠师的“托”。在台上表演的催眠师经常玩一种小把戏,让人扮成一块木板,即仅仅靠后脑勺和两个脚跟进行支撑——其实这个僵硬的动作并不难装。这些被催眠者事前往往喝了酒,酒精对大脑有抑制作用,因此在催眠中往往出现失控表现。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教研室副教授徐震雷透露,一次他应邀上台配合一名催眠师表演,催眠师“催倒”他后为了显示神通,“偷”走了他的手表。现场观众都以为他不知道,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催眠结束后马上到后台追讨自己的手表。
催眠师还有一些神秘兮兮的行为,例如反复咕哝某种声音、做某个动作、说着柔和放松的话语、拨弄手指发出声响、从10倒数到1等。被催眠者则做出恍惚迷糊的样子——这些其实都是装神弄鬼,为了增加神秘感而已。
催眠让一些本来不恰当的行为得到允许——平时怯懦斯文的妇女被催眠后,竟能接受粗俗****的话语乃至公然的性挑逗。在极端的情况下,别人让她们做什么都服从,事后她们就声称“失忆”,便不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这背后隐藏着一种社交约定,目的是为了获得别人的注意。
前世催眠:装神弄鬼+想入非非
这种催眠声称让被催眠者“退行”到前世,或者“进入”来世,但研究证实,被催眠者回想得到的内容都是这一辈子的。
有些学者认为被催眠者进入了一种恍惚的精神状态,其依据是脑电波在催眠状态下发生改变,不同于清醒的时候。然而,这并不足以说明催眠很特殊,因为一个人在做白日梦、聚精会神地思考、在脑海中想象红色、打喷嚏等都会改变大脑的电生理状态。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催眠实验室主任尼古拉斯·斯潘诺斯认为,前世催眠与过去所谓“鬼上身”等情况很类似,催眠通过间接改变被催眠者的动机、期望和对事情的解释,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在催眠中他们的行为并非真的处于恍惚状态,也非打开了潜意识的通道,更非回到了前世。他们其实只不过是根据催眠师的暗示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已。一个顺从地被催眠者在催眠师的诱导下,可以对来世产生幻想。例如,根据催眠双方的需求和愿望,被催眠者可想象自己身处两千年前古罗马的竞技场,或者是一千年后的外星球之上。
英国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玛丽安·桑顿甚至认为,被催眠者在拙劣地模仿癫痫患者的症状。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深层次的情感需要,在催眠师的暗示之下发挥自己的幻想。
回忆催眠:想不起来就虚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