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病”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说法,据说如果月子里不注意会落下一些病根。具体症状包括腰腿痛、关节痛、头疼、牙痛等,甚至还有“月子病月子养”的奇葩理论。一些正规医院的妇产医生也认同传统的坐月子习俗,但他们的这种认识也是来自民间的,因为正规的医学教科书中根本没有月子病的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患上各种慢性病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些疾病或不适往往被解释成当年坐月子不注意造成的。其实不管如何严格地坐月子,老来还是可能患各种慢性病,并没有任何统计学数据显示坐月子和某些疾病的相关性。所谓的月子病不过是人们是有了先入之见,再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例子罢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证实偏见”,是一种非常不科学却非常普遍的态度。
外国人坐月子吗?
世界各地都有关于产后护理的一些传统做法,我们姑且把它们统称为“坐月子”。不同国家坐月子的方式大同小异。比如多数要求卧床休息和保暖,这应该是过去的生活和认知水平太低造成的;而坐月子吃的食物往往差异巨大,这显然是各地饮食的多样性导致的。即使在中国,各地区的坐月子习俗也不尽相同。坐月子的多元性特点清楚地表明,这其实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无关科学。
如果比较坐月子现象和国家发达的程度,就会发现,越发达的国家,坐月子的现象越少存在。西欧、北美和日本的女性产后基本上不坐月子;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些既发达又传统的地方,则基本摒弃了那些有害的坐月子习俗,但又保留了很多无关紧要的讲究;中国内地则是坐月子的重灾区。不仅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坐月子的习俗跟女性健康长寿正相关,恰恰相反,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坐月子的欧美国家和日本的女性健康状况最好,也最长寿。
中国人的体质特殊吗?
说到欧美国家女性生完孩子不坐月子,总会有人说,她们的体质和中国人不同,外国女人更强壮。不同人种之间的确有一些生理学上的差别,但这些差别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考察才有意义,用生活习俗作为标准是靠不住的。例如白种人的皮肤对紫外线更敏感,更容易患皮肤癌,从科学的角度说,白种人最应该防晒。然而现实情况是白种人又最爱晒太阳。如果从生活习俗出发去判断,则会得出白种人最应该晒太阳的错误结论。医学教科书上从来没有黄种人需要特殊产后护理的说法,更何况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属于黄种人,也有不少东亚人生活在欧洲和美国,她们不坐月子不也生活得好好的吗?还有人说,中国人到了美国吃肉多了,“火气”大了,所以就不怕冷了,等等,这些更是无稽之谈。欧美国家也有很多素食主义者,日本人海产品吃得多,按照中国民间的说法岂不是“寒气”更重?再说,中国各地坐月子的习俗也不相同,一个甘肃的女子嫁到福建生了孩子又该按什么地方的习俗坐月子呢?
有坐月子的科学研究吗?
如前所述,关于传统坐月子的弊端在医学上是没有争论的,但鉴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还保留了坐月子的习俗,因此也有一些这方面(traditionalpostpartumpractice)的研究。这些研究无一例外地显示,传统的坐月子有害无益,值得中国妇幼医疗工作者和新生儿家庭警惕。
总之,传统的坐月子是不科学的陋习。为了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应该早日把这些陋习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如何科学地“坐月子”
顺产的产后护理每天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活动;顺产常常伴有****撕裂或实施****侧切,为了缓解伤口的疼痛,可以用冰袋隔着干净的卫生棉冷敷;为减少排尿时的刺痛,在排尿的同时用温水冲洗外阴;排便时用干净的吸水垫紧紧按住伤口;保持伤口清洁,每次大小便后用洗瓶冲洗****口和****;坐下时要小心,坐在枕头或圈枕上会更舒服一些;每天刷牙、保持身体清洁,有条件的要定期淋浴。
剖腹产后的护理放轻松,尽可能地多休息,但每天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适量的活动有利于手术后恢复;把自己和婴儿需要用的物品放在容易够到的地方;最初的几周中,不要搬或提比婴儿还重的东西;注意站立和走路的姿势;咳嗽、打喷嚏和大笑的时候用手捂住腹部伤口附近;需要的话可以服用布洛芬或扑热息痛来止痛,这些药物对哺乳期女性是安全的;喝足量的水(包括牛奶、汤等),多喝水一方面补充生产和哺乳失去的水分,另一方面又能防止便秘;注意多排尿以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每天刷牙,保持身体清洁,有条件的要定期淋浴。
饮食产妇的饮食和我们平时提倡的健康饮食差别不大。产妇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多吃一些鱼类、瘦肉、牛奶和坚果,保证优质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的摄入;保证喝够水;怀孕期间吃的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还要接着吃。民间所谓生冷辛辣的食物并不用忌口。不要喝酒(也不要吸烟),少喝咖啡和茶以及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乐、可可、红牛等),尽量避免甜点、快餐和含糖的软饮料。
居住和穿着有条件的话,室内温度保持在20~26°C,这是人体感觉舒服的温度。使用空调、电扇,开窗换气都是可以的;穿着以产妇感觉舒适为宜,不要刻意地多穿。婴儿应该比成人多穿一层,但也不要穿得过多。
电脑和手机产妇可以使用电脑和手机,它们的辐射都不足以造成伤害。普通人长时间看电脑和手机也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产妇容易疲劳更应该注意,但所谓月子里不能用电脑或手机则毫无根据。
作者简介:内含子,百度知道特约作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宝宝剃光头,能让头发长得更浓密吗?
勿怪幸
自从女儿出生,就没少被她奶奶外婆隔着大洋一再劝告:要记得给孩子剃光头发,这样头发就能长得更浓密更好。最初几次,我还试图用头发的生理学基础来辩驳这种说法,说的次数多了,我也就懒得解释。爱怎么着怎么着吧,反正隔着太平洋,她们也不能强行把我女儿拉去剃头吧。
其实,给婴儿剃头,就能长出更好更浓密的头发这种说法,或者说是习俗,不只是中国有,广大的亚洲地区,以及南美的墨西哥、智利等国也有同样的说法。
我想,这肯定也不只是我。几乎所有的新生儿的父母都遇到过这种劝告,也几乎一定有一两个人指着自己孩子的头发说:看,就是因为我们给他(她)剃光了头发,所以现在才长得这么浓密这么好。甚至有些父母给孩子剪去睫毛眉毛,因为相信新长出来的睫毛眉毛会更黑更长。
那果真如此吗?剃光头发能促进头发长黑长粗长密吗?很遗憾,不会。新生儿剃光头发后新长出来的头发显得比以前浓密些,这样的结论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将相关当作因果的观察性错误。有一些新生儿在刚生出来的头几周或者头几个月会有部分斑秃,也就是有些头皮没有头发。另外一部分孩子则生下来就有满头的头发,又密又浓。大概一岁前后,大多数孩子的头皮发囊会开始进入活跃期,开始生长出更多更密的头发。如果你正好在1岁前给孩子剃光了头发,这时候长出来的浓密的头发就会被误以为是剃发的功劳,其实只是时间巧合。
其实,只要了解头发的解剖结构和生长基础就知道怎么回事。人的头发,是从头皮里面的毛囊长出来的。在毛囊里面的部分不停生长,而出现在头皮外面部分的头发是死的,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剪掉或者刮掉头皮外面的头发,头皮内的毛囊是没法知道的,更不可能存在一个反馈系统,促使毛囊长出更多更密的头发来。事实是:你剪掉头发,头发会长出来;你不剪头发,头发也会长出来。头发总是在长的。
剃光孩子的头发,新长出的头发是显得更加密一些,更加粗一些,其实这只是因为剃光了头发,新头发长出来时,不再像原来的头发那样长短不一,而是同一时间一起生长,自然就显得比起原始头发显得厚一些。孩子头发的浓密与否、粗细颜色,主要取决于家庭遗传、加上后天的营养和保养。
当然,剃光头发也没有什么坏处,有些孩子剃光了露出圆圆的大脑袋来显得更加可爱,那尽管去剃光,好收拾好洗,只要剃光时候不要伤着孩子的头皮就好。只是记住,剃光头发并不能让头发长得更好。
延伸阅读:“胡子会越刮越密”是一个广为流传的错误“流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