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长时间连续的有氧训练不需要更多的力量基础,任何人都能练,如果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可以从较短时间练起,逐步升级。有氧训练使身体的脂肪供能比例大于碳水化合物。有氧训练对心肺功能的加强作用也强于力量训练。
如果要把力量训练加入到你的减肥计划,要注意训练顺序。原则是先力量训练,再有氧训练;先利用力量训练对肌肉的肌糖原产生“排空”效应,再利用接下来的有氧训练增加脂肪的消耗比例。
在选取力量训练作为减肥辅助手段时,要选择力量耐力性训练,而非绝对力量训练。如果是单纯的减肥,不想练就健硕的肌肉块,此时的力量训练应该选取每组最大重复次数20次以上的多关节复合训练。最大重复次数指训练者对某个重量最多可以完成的动作次数。那些最大重复次数小于6次的绝对力量训练,不但会增大肌肉块,而且对皮下脂肪的堆积会有刺激作用,这种绝对力量训练会把训练者体型向高肌肉含量、高脂肪含量状态转化。
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的结合体——循环组训练
选取力量耐力性多关节复合训练动作,每组最大重复次数20次以上。
把6~8个训练动作编排成循环组,每一个循环组间无休息,完成一个循环后,休息一次;然后做下一个循环,这样的循环做3~4个。这种力量耐力循环组训练从整体上看接近有氧训练;从微观看,每个训练组又接近力量耐力训练,其减肥效率会高于同等时间的纯有氧训练。而且根据动作的不同编排,可以训练到全身各部的大肌肉群,而非单纯有氧训练只有固定某些肌肉得到重复训练。
循环组训练后,可以加一个10~20分钟的轻负荷有氧缓解训练作为对循环组训练的效果巩固,利用循环组训练对糖原的“排空”效应,有氧缓解训练将加大对脂肪组织的消耗,同时有氧缓解训练对排出循环组产生的乳酸有促进作用。
为什么大部分运动员的身材并不好看?
继续者张付
为什么大部分运动员的身材并不好看?这是因为每个运动项目有其自身的侧重点,有些运动不需要发达的胸肌,那反而可能造成累赘,比如马拉松运动员,没必要拖着比其他选手重几公斤的胸肌负重比赛。再比如脂肪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都是腰粗有肚腩的人;但同时有些项目又需要健硕的胸肌,比如体操很多动作需要胸肌发力;很多项目需要腾空动作和矫捷的身手,那就需要细腰有腹肌的类型。以下具体说明。
篮球选手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不同位置的球员有着不同训练和体型特点,比如中锋的肩部肌肉明显高于控球后卫,那是因为篮下的各种挤撞需要发达的三角肌进行对抗;而控球后卫需要的是灵活移动所需的肌肉以及组织意识,太重的上肢将会影响控卫的移动。
篮球选手由于每个人的训练方法和遗传的不同,同一个位置的球员也会出现不同的体型,比如美国球员更注重专项力量训练,所以肌肉都较发达。姚明在国内和去NBA后的体型变化便是佐证。
篮球选手的另一体型特点便是腰通常不是很细,那是因为篮球的各种转身、跳起滞空动作需要腰腹强劲发力,同时在冲撞中,一个细腰球员增大了被撞伤的风险。所有需要对抗冲撞的项目,细腰只能给选手带来更多伤痛。
詹姆斯VS克里斯保罗(看看他们的身材):
美式橄榄球
跑卫的肌肉使其接球后冲刺向底线并能躲闪对方防守队员,这要求跑峰的大腿爆发力以及强大的三角肌顶住潜在的冲撞;防守线卫一个个身高马大,都是高肌肉含量与高脂肪的两高类型,肌肉给予他们强大的冲撞力,脂肪作为防御冲撞的保护垫,粗腰给他们一个坚强的下盘,在擒杀四分卫时那些扭倒的动作源于腰部的力量;外接手需要高超的弹跳,所以他们有发达的小腿三头肌和强健的跟腱,同时他们有精准的上肢控制力,用以接球……有人会问,橄榄球员为什么大多肌肉线条不明显。在4节共60分钟的比赛时间中,每一次进攻防守基本都是爆发力的对决,没有脂肪含量的支撑,很难坚持到比赛结束。
纯力量项目
纯力量项目是指奥运会举重、力量举等。其实举重需要很强的神经肌肉协调性,需要腿、腰、腹、胸、肩、臂的协同发力。当忽略体重量级时,你会发现那些无差别级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也都是大块头、高脂肪和粗腰。虽然没有冲撞,当高翻其大重量杠铃时,没有粗腰的选手几乎是在给自己的腰椎间盘用刑。
挺举世界纪录得主:伊朗人HosseinRezazadeh。挺举263公斤——这也是人类举杠铃目前的最大重量。看看他的体型:
格斗项目
格斗项目和球类相似,是复合发力的项目。以MMA为例,其需要站立格斗技术、地面技和摔投技、专项力量训练、专项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等。需要的能力越多,其选手的体型差异越大,因为每个人着重训练的能力都不同。单就力量训练来说,格斗选手进行的都是专项的格斗力量训练,你以为史密斯机卧推的发力能在赛场被迁移多少?对方不是杠铃哑铃,格斗选手需要在身体不断调整平衡和相互较力间发出他们的力量。
看看MMA中不同量级选手的身材:
传统田径项目
田径各项目差异很大。田赛的铅球铁饼运动员身材近似于大级别举重选手,标枪铁饼身材肌肉更明显一些。竞赛短距离类选手肌肉线条明显,原因是短距离项目需要他们的大肌肉群提供短时间的速度和力量;竞赛距离越长,选手身材越纤瘦,因为他们需要减轻不必要的身体重量,尤其上肢的强壮是一种负担,他们的红肌纤维更发达,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更强大。
健美运动
健美运动追求肌肉的健硕和男性体型的力量感。虽然很多人不觉得健美运动员体型美,但是出于人类心底对瘦弱的恐惧、对强壮外形的追求,一些人追求那种健硕的美。
审美其实也是有用的,审美是一些人精神的升华乃至信仰,健美运动正满足了那些对健硕美追求的人。
健美的很多训练方法对其他运动也有迁移和借鉴意义,比如那些单关节器械训练很多都可以作为某些受伤后运动员的肌肉训练来使用。
总结
运动员的不同体型和不同类型的项目有对应关系,这在运动员选材上可以应用;同时不同运动对人的体型也有改造作用,长时间的某个项目训练会使你的体型趋向于那个项目的运动员,即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改造人的体型,塑型训练应运而生。
一个人,在力量和肌肉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灵活性和协调性功能训练,将使运动能力大幅提高。训练就像一场RPG游戏,你要根据自身情况和项目特点合理分配技能点。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爆发力、肌肉体积、速度、敏捷、柔韧、体能、精力、协调、运动智商、心理素质、专项技术、脂肪比例、体型构建……你要选择适合的能力点和技能树。
利用月经周期减肥可以“事半功倍”?
继续者张付
医学上认为唯有人类女性(包括其他灵长类雌性在内)经历的生殖周期叫做月经,除此之外其他哺乳类动物的生殖周期称为发情周期。相对于其他雌性动物在排卵期有明显的外表特征,排卵期女性外表变化相当不明显,排卵期的女性或许自身有察觉,但对于其他人来说难以识别,这称作隐性排卵,这个特点具有社会生物学意义。
月经周期是人类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其周期性变化对女性身体的脂肪代谢会产生影响。一般女性的月经周期大致分为月经期、卵泡期和黄体期三个阶段。
月经期指:从月经来潮开始算起,大约持续3~7天。
卵泡期指:从月经期结束到排卵日之前的增值期,大约12~22天。
黄体期指:排卵日到下一次的月经来潮的时间,通常为14天左右。
Pennington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LeanneM.Redman博士认为:黄体期消耗人体脂肪将达到峰值,同时该阶段雌激素和孕激素也会达到最大值。这期间的训练时间和强度可以更大,同时可以消耗更多机体脂肪。
以下是女性月经周期内各种激素的分泌状况和相互作用状况。
(1)月经期和月经前几天。女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保持低水平;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大脑中有相应的受体,此时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低,会致使人体大脑中血清素,γ——氨基丁酸(GABA)及多巴胺的水平减少。所以女孩在这个时期容易郁闷和沮丧,同时对甜食和淀粉类食物的进食量会增加。有研究表明,食用甜品能缓解沮丧心情,并有增加多巴胺水平的作用。
(2)卵泡期。女性体内呈高雌激素、低孕激素水平。
(3)黄体期。女性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都很高,但孕激素占据主导地位。
(4)雌激素对人体胰岛素有拮抗作用,同时雌激素和孕激素都是抗皮质醇激素(anti——cortisol)。
(5)雌激素对构建肌肉有利好,而孕激素对肌肉发育有干扰作用。
对于经期减肥的结论
(1)月经期和月经前几天不适合大强度的力量训练,也不适合过长时间的有氧训练,此时的减肥效果也不如后两个时期好。此时如果要训练,只建议强度较低的训练。同时女孩在这个时期吃甜食也有恢复大脑多巴胺水平的作用。
(2)利用卵泡期的高雌激素水平和低孕激素水平,此时更适合肌肉构建训练。想成为金刚芭比的女孩可以利用这个时期强化肌肉训练。
(3)利用黄体期孕激素水平高且占据主导地位的特点;女性在黄体期训练将产生减肥减重的作用,效果更好。
月经周期减肥训练和饮食计划举例
(1)月经期和月经前几天:持续3~7天。低强度力量和耐力训练,减少训练量,增加休息。可以适当吃些甜品,比如吃些巧克力是不错的选择。
(2)卵泡期:持续14天左右。每周3次自体重全身力量训练,比如俯卧撑、箭步蹲等。每周两三次中等强度有氧训练。有氧训练可以选择慢跑、跳操、自行车、有氧游泳、有氧训练器械等;有氧训练每次大于45分钟,让有氧训练目标尽量达到60分钟。每天步行一小时。正常补充热量和碳水化合物,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应当是4:3:3。提示:如果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在一个时段进行,先进行自体重全身力量训练,再进行有氧训练。
(3)黄体期:每周三次代谢体能训练,两次高强度间歇训练或冲刺跑训练。大量的恢复性训练穿插在代谢体能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以及冲刺跑训练的间隔日,比如健步走、太极,也可以蒸桑拿增加恢复缓解效果。正常的热量摄入,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要降低,通过训练影响机体荷尔蒙环境,通过热量“亏欠”减少脂肪。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是1:2:2。该训练和饮食系统应持续到月经期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