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南疆小地主全文阅读 > 第123章 ,课程表

第123章 ,课程表


“社学的出现标志着文化从贵族走向平民,让每一个武周子民都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社学先是填补官学和私塾之间文化传播空缺,并随着发展成为知识普及的主要阵地。石家集社学是这个时代的伟大创举,它开创了民间办学的先河,聚集民间资本,发动民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使力,万众齐心建成社学,让贫民的孩子也能同贵族,富家子弟一样读书识字。石家集社学在武周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这是二十年后武周最著名的教育学家王刚所写的《石家集社学一个伟大的创举》一书中的一段话。

现在王刚只是社学的一个教书先生,还看不到社学对于普及文化的作用。看到眼前的这一堆铜钱和米,就感觉心里头沉甸甸的。

那些孩子的家长称完米,会当着大家的面把米袋子翻过来重重地抖过,让袋子里不再留一粒米,就是袋子的底角有一粒没有甩下来,也会用手抠出来放到米堆里,走开的时候还要仔细看看有没有米掉在地上,如果有会连沙带土的捧起来放进米袋子里面。

在贴身的兜里掏出一个小袋子出来,把袋子里面的铜钱全倒到王刚面前的桌子上面,推到王刚的面前,两只眼睛巴巴的看着王刚从铜钱堆里拿铜钱,王刚拿数一枚,交钱的汉子喉咙就紧张地咕嘟一下,往肚子里咽一口水,待王刚拿够了铜钱,又把铜钱堆拔回来,拿衣袖把铜钱上的灰尘和汗迹擦掉,小心翼翼地把铜钱一枚枚地轻轻放回袋子里。

大人们的态度让王刚觉得责任重大,每一粒米,每一分钱都是乡亲们的心血,不仅要让孩子们读好书,还得把这些粮食保存好,不浪费一粒米。保证让孩子们吃饱吃好。

王刚叫张木匠带着工具到社学来,在自己屋里打上两个大米柜,王刚住的是二楼,在这里面打柜子,既防潮,晚上睡觉还能够赶老鼠。

学生交的的束侑王刚都没有要,连着伙活费一起全都在崔连云那入了账,生活采买都由王刚,崔连云和做饭的厨子一起去。

石挺对社学撒手不管,让凤娘很生气,她一向认为社学就是石家的,从选地方,动工,到找孩子读书全都是石挺在操劳,怎么等社学正式开学了,就没有石家什么事了。

“挺子,你别的不管就算了,社学的钱你可要管起来。那些汉人官员,商贾都是看在你的面子上面才捐钱的,你撒手不管对得起那些相信你的人吗?要是那些钱用得没有地方,看你怎么跟别人交差?”

现在去找王刚他们要管钱还来得及,等过几天再去就没这么好开口了。凤娘揪着石挺要他去把社学把钱搬回石家来。

石家集社学是整个黔州的焦点,当官的,地方的乡绅,商贾都把眼睛盯在这上面呢,石挺才没有那么傻,跟社学沾上了,便宜占不到,白白地劳心劳力还不说,一弄得不好就要身败名裂,甚至还有牢狱之灾。

“娘,你想呀,要是你拿一大笔出来做善事,你会不会不经常盯着那笔钱用到哪里去了?谁都不想出了钱落不到好名声不是,社学的事呀,尤其是跟钱米相关的事,我们不要去管,倒是地里那些吃完的青菜您经常给社学送点去,乡亲们还会记您的情。”

“你以为娘是想占社学的便宜?咱家库房里有一大堆白花花的银子呢,社学那点钱娘看不上,社学你这么费心费力的办起来,我怕别人乱来把你的辛苦白废了。我们自己管着放心些。好吧!你说不管就不管,社学做饭的人可要挑个忠厚老实,让人放心的人才好,别人把孩子放到社学里来,得了好处不会记得石挺,要出了岔子肯定会找上你的。”

石挺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要不然也不会提出让离社学远的孩子们寄宿了。读书识字对人有没有好处一时半会看不出来,要出了安全事故,后果肯定一下子就显露出来了。

“娘,那你说谁到社学做饭合适一些。”

凤娘就喜欢石挺的这种态度,只要是说得别人说得有道理的他都会听从。“其实菊花去最好,我知道你舍不得。其他人我想来想去还是张木匠家的银花去最合适,她那人除了嘴碎些,有点贪小便宜,做事倒是很勤快的。”

银花这些天在凤娘面前献殷勤还真有了成效,石挺知道银花心里那点小心思,就是想给儿子板凳多分些饭菜。

吃石挺把留在石家集的乡勇集合起来,要他们在社学开学以后加强在社学的周围巡逻,吃过晚饭,石挺抱着旺丁带着来福在石家集四周的山脚下面溜了好几圈,回了石宅又让段婉君进来给他洗脚。

“你今天是怎么了,以前你从来不让婉君伺候你的,今天你让人家洗衣脚,你还老盯着她的脸看。”菊花躺在石挺的臂弯里,一嘴的酸味。

那晚梦见社学开学当天段家带人来屠杀,石挺的精神就崩得紧紧的,不只要盯着段婉君看,他还想天天把她绑在身边呢。

石挺睡不着,菊花不想睡,两人啪啪了好几次,折腾半宿才沉沉睡去,等到第二天睁眼,一切都如常才算松了口气。

君子六艺,社学按着这开设了礼,乐,射,数,书外加手工六门课程。每天四个课时,每个课时一个时辰,两个课时中间休息一盏茶的时间。每天固定安排学书的时间两个课时,识数一个课时,乐,礼,射,手工轮着一天上一课时。读九天休一天,碰到节日休一天,赶集日休半天,春耕和秋收这两个农忙季节各休半月,过年也休半月。

王刚是社学骨干教礼,乐和书三门课,崔连云教数,花甲教射,手工课由匠户带着孩子们学。

“叮,叮……”

一串清脆的铃声在石家集里回响。

“打铃了,先生要上课了,我走了,你一定按我说的做,山鸡不要让它们进菜园子,喂兔子的草一定要晾干……”小家伙大清早就把芙蓉叫了起床,教她养山鸡和喂兔子都一早晨了,还是放心不下。

“小妹,你快点呀,先生说了晚到会打手掌的。”伊娜帮小家伙提着文具和板凳,锤子他们在石宅大门外面等着。

菊花趴在代销点的窗口上看小家伙她们一群人,说说笑笑地顺着石子路跑去社学,一脸的神往。

“你也想去读书?”石挺学着菊花的样子,也趴在窗台上,手托着腮,看着对面的社学发呆。

“我也想跟罗年一样,会用写字,会记账,我就可以帮你很多的忙,家里的账也不要找外人记,娘就不会防着别人算计我们家了。”

凤娘是暴发户的性子,怕别人不知道石家发达了,又怕别人粘上来占石家的便宜,就是她自己记账都会疑神疑鬼的。“真的想读书呀,那你把代销点交给娘管呗,呆会跟着我去社学旁听。”

敲第一次铁是预备铃,过一柱香的时间再敲一次就正式上课了。

王刚敲完铃,回到教室里面,见课桌前面坐得满满当当的,心里很高兴,做了几年的教书先生,到今天才算是真正的有了自己的学生。

拿出花名册,开始唱名。把学生的大名叫了一遍,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的只有一半。好在王刚早有准备,每个学生大名后面还写有小名。

“罗石头!叫罗石头的把手举起来!”刚才点叫罗四同的名没有人应,他名字后面备注了小名叫罗石头,王刚就点小名。

“哗啦啦!”六个小孩子把手举得高高。

这么多叫罗石头的?王刚有点蒙了,乡下孩子小名不是叫狗子,就是石头什么的。

趴在窗户上看热闹的乡亲们跟着急了,在外面对着王刚大喊:我家孩子叫罗四同,我家孩子叫罗四同。……”

王刚听到差点气崩了,哪里知道谁是你家孩子。

“喊什么喊?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你们怎么教小孩的,等下教明白再回去。”花讷迈着八仙步走了进来,他在社学弄了个山长室,为了开学第一天的山长讲话,他都没回伏牛寨。

石挺就是不想听花讷的套话,才特意没有早早地跑过去凑热闹,在石家看着花讷背着手从教室里出来了,才喊着菊花去社学旁听。

到了教室,王刚已经把学生按照高矮分了座次,守在窗外的家长还不知道区分哪个位置好,哪个位置太偏了,只是在那议论谁的孩子个子长得快,长得高。

带着菊花在最后找了一张桌子坐下,课桌是两个位置的长桌子,但坐两个大人还是有些挤,两个人的胳膊经常碰在一起。

碰了几次,石挺想起后世读书的情形来了,到前面的小孩子那借了一只毛笔,在桌子的正中间划了一条分割线。

“你以后不能超过这一条线,不然我就在你的手上画乌龟。”

石挺说话的声音有些大,王刚和小朋友们都听到了,全都回过头来看着菊花,菊花的脸臊得通红。

(古代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