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南疆小地主全文阅读 > 第46章 ,小心思(求收藏,推荐)

第46章 ,小心思(求收藏,推荐)


罗年身材魁梧比石挺大上一号都不止,就是年龄也比未成年的石挺大了几岁。像个尾巴一样跟在两个傻子后面还低眉顺眼地从铁牛手里接包袱过来扛,罗正感觉自己的鼻子一抽一抽的,什么时候罗家的嫡孙都混到给人拎包的地度了。

寨子里的人要走去是何等的艰难。全寨子的人一斤粮,一尺布积起来供石威参加科举,一去五年音讯全无。三年前,朝廷到洪杜县募兵,寨子里最勇武的蒙虎瞒着家人报名去了,开春去,秋天回,回来的是一张死亡证明和一两银子。罗正不敢奢望罗家能出个官身,出个将军,只要能够保住寨子里地位,有饭吃有衣穿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苗家以前只会躲,从北方躲到南方,从平原躲进深山,让苗家走出大山,主动融入武周大家庭是石挺一生的追求。

民族隔阂可以通过接触互相理解。可要改变乡亲们的观念是最困难的。这是父母在不远游的时代,少小回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曾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结果已经是最好的,从小外出,到老了还能够荣归故里,至少换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算是为父母尽了大孝。可更多的离家的人是客死异乡,自与家人一别生死两茫茫。在贫苦的山村,上有老父老母,下有弟妹或者妻小的家庭顶梁柱离家出走会是什么样的结局。石挺知道历史的发展趋势,对伏牛寨的人来说再难的路也只有走下去才有出路。

石挺现在很有员外的气质,回到石宅看到凤娘跟几个匠户谈话,点了点头径直回了后院,小家伙的宝贝兔子和山鸡可不能饿着了。

两只兔子长大了很多,看到石挺也不害怕,还用前面的两只小脚捧着笼子的竹片儿吱吱地叫。石挺拿了把草根丢里边,兔子嚼了几下就又用两只小脚对石挺作揖,这可奇怪了。

石挺摸摸兔子的窝,没有潮湿,再仔细瞧了瞧笼子里,看到一根糖果棍子,石挺乐了。小家伙终于还是把兔子养得会吃糖果了,石挺从小家伙的袋子里拿了颗糖果丢进去,两只兔子在笼子里翻来覆去地争得不可开交。

菜园子,小家伙栽得野葱开始发新茬了,那两块姜也发了几根黄芽出来,再过些时候肯定能长成一簇一族的。走到篱笆旁边,想给山鸡喂把小米,雄山鸡昂着头对着石挺扑腾着短毛翅膀要行凶,石挺一瞅,雌山鸡正神情紧张的在茅草窝里面孵蛋呢。

如果不是山鸡的肉比家鸡肉美味,这山鸡还真不能养,这才下几个蛋呢,就孵上了,还一餐要吃那么多,对得起那些粮食吗?

凤娘来叫石挺了,说是匠户有事问他。石挺纳闷了,阿娘自从拄了拐杖以后,家里乱七八糟的事就再也不要石挺出面,用凤娘的话说就是“员外得有员外的架子,每天在家陪着菊花当老爷就成。”在菊花跟前石挺除了当呆子,就从来当不了老爷,真不知道娘说是陪菊花重要,还是当老爷重要。

匠户们没什么大事,就是清明前后,得种瓜种豆了嘛,往年匠户都是在自家屋后的田里,挖一下,打几个坑就种上了。如今石家变得兴旺起来了,匠户们不敢再这么明目张胆的占主家的便宜,大家就想着由石家拿个章程出来,匠户们还能不能种,如果可以种那要纳多少粮食。

屋前屋后种菜这是农村的传统,石挺从没有想过这也要收租,更让他费解的是,这样的小事怎么娘还要叫他来做主。娘可是常说,“没有乡亲,没有匠户,母子三口早都饿死了”。她还会占这么样的小便宜?

“自家种点菜吃,还要收什么租?谁家没有时间种的就不要伺弄那些了,我家种一大片,大家想吃就自己去地里摘。”正好自己从罗族老那弄了一大堆菜种来要搞试验呢。

“员外,田租是少,但规矩就是规矩,把章程立下来,应该给多少就多少。以后主家的规矩得立起来。”马爷爷做为匠户代表发言了。

这还真邪了,哪有匠户自己给自己套圈子的?什么要给主家的规矩立起来,狗屁,地主和佃户是永远不可调和的对立阶级。

石挺拿出他的员外架子来,冷冷地盯着马爷爷。

过了一会,马爷爷就受不住了,直接跪在地上。“员外,我不该起了私心想占石灰的好处。”

石灰是石挺指挥马瓦匠搞出来的,用来制三合土,涂墙什么的,特别受欢迎。马瓦匠家现在十几口人日夜不停地围着石灰窑和瓦窑转还忙不过来。

石灰供不应求,马瓦匠自然就当红起来,有人私下里就偷偷地给马瓦匠塞好处弄石灰,尝到了甜头,马爷爷就想着跟石家立个章程,每年给石家上供,石灰窑就自己控制起来。马瓦匠这才借着种菜的事鼓动匠户们一起老老实实认主家。

如果是其他东西,石挺也会允了,毕竟匠户是凭自己的手艺吃饭,只有让他们的生活过好了才对得起他们一身本事。可石灰不行,烧起石灰来灰蒙蒙的破坏空气,对乡亲们的身体损害很大,要是烧漏了窑弄到小河里去,鱼,虾什么的都得死光光,石灰是绝对的杀伤性生化武器,等社学修好了,石灰窑是绝对不允许在洪杜县出现的。

谁说乡下人纯朴,在好处面前再老实的人也会生歪歪肠子。“马爷爷,这石灰传播开来,你想控制也控制不了,你老老实实的把窑烧好,不要想太多。各位,我在这表态,大家对石家的恩情,石家永远记得。石家现在不会让大家吃亏,将来也不会。”

匠户们被马瓦匠利用了,觉得心里特别的难受,又觉得委屈。一个二个全羞愧着不出石宅门口。

匠户们始终本质纯朴,觉得算计主家太过份了。石挺微微叹了口气:“各位街坊,让自己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永远都是对的。今天这事也不要放在心上,回去安心做事,今年寨子里办社学,修祠堂,大家日子都好过些,等明年寨子里的乡亲们手里有余粮了,可能他们会自己建房子,那就有你们忙的了。”

匠户们听石挺的话说得真诚,才唯唯诺诺地出了门。凤娘知道厚道的马瓦匠也算计石家,也心里很不滋味,学着儿子叹气。

依康一家还是从老鹰岩搬下来了,他跟一个头上缠着青纱的妇女背满了东西,依娜手里抱着一个婴儿。

“员外,鱼塘包给我挖,等完工了我们再搬回去。”依康不想给石家做长工,没有户籍的仆役他不想当。

因为没有准备在石家做长工,所以不管凤娘怎么劝他们在石家住下依康也不同意。在石家借了锄头拿着兑来的那把刀,带着还在坐月子的妻子,跑到社学后面的竹林里搭了个棚子。

四根大竹子做的柱子,围墙和门都是竹子做的,屋顶用的是杉树的树皮,在苍松翠柏中安这样一个家还蛮有风味的,泡上一壶茶,听社学孩子朗朗的读书声,都快赶上诸葛亮在南阳的日子了。

依康铁了心的不当长工,要在竹林里做黑户,石挺就想起后世的那些超生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