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全文阅读 > 第34章 尚贤——墨子的现代人才观(4)

第34章 尚贤——墨子的现代人才观(4)


墨子为什么在两千多年前就那么进步的思想呢?其实不奇怪,墨子思想本来就是建立在平民思想基础上的,其来源主要就是参照尧舜时代。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贤能楷模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夏汤周文王周武王),与此想对的就是桀纣幽厉(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众所周知,三皇五帝尧舜禹时代是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头领的产生都是禅让或者推举产生的。最著名的就是舜通过了尧好几道严格的考验才被指定为继承人的。而大禹更是因为治水艰苦卓绝且富有成效才得到拥护的。世界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民主得以重新确定发展,用人制度也回到了唯贤是举。

历史饶了一个圈,我们回头再看看墨子,就不得不佩服其眼光的前瞻性和思想的深邃性。相对于儒家的宗法血亲,墨子的进步岂止以道里计?

《尚贤上》又云:“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宫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其意思是,所以古代圣贤帝王施政,安排位置给品德高尚的人,崇尚贤能的人,即使在农民、工匠或商人之中,有能力的就举荐,给予其高爵位,重赐其厚俸禄,任用其以政事,断定给其政令。并且说,爵位不较高,则百姓不敬重,俸禄不丰厚,则百姓不信任,政令不专断,则百姓不畏惧。将此三者授予贤能人士,不是为了赏赐贤能,而是要其事业成功。所以在这时,按德行列位次,以官职为国家服务,按劳动绩效确定奖赏,按照功勋分给俸禄。因此做官的不会经常富贵,而百姓也不会终身贫贱,有才能的就举荐之,没有能力的就撤下之,举荐要讲公义,回避私人恩怨。这就是墨子所说的意思。其实,墨子所说的“爵”、“令”、“禄”用当今之通俗语言讲就是职、权、利三者,若要重用贤人,却又不赐此三者,即使是再贤的人也是难以发挥作用的。

墨子还说:“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人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上》)意即为官者得意时,贤士不可不举用;不得意时,贤士不可不举用;崇尚贤人,是施政治理的根本所在。可见,墨子所崇尚的是精英开明治理。虽然“儒家也主张选贤举能,但他们的贤能范围只限于在位或不在位的君子,不包括"小人"或"野人",而墨子则把贤能的范围扩入到"贱人"阶级。”可见,墨子的选贤是没有范围限制的。墨子在论及选贤时还强调要做到三个注意点,即:“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尚贤中》)但是,如果管理者不肖,就应当“仰而废之,费而贱之,以为徒役。”(《尚贤中》)这些对于当今人事管理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用人时重裙带关系,职务只能升而不能降,腐败现象比较严重,这些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只有打破这些陈旧的思想,大胆地选拔任用贤能之人,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人才至关重要。选拔人才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这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世界科技日益进步的情况下,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以当代最新科技成果来装备自己,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要有掌握、运用这些装备,并不断把这些装备创新的人才。企业成功的妙诀,在于领导者恰当地选用了人才,而且对人做到又培又养,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使他们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为他们的企业服务。

旧中国猪鬃大王古耕虞经营企业时,特别注意搜罗人才,培养人才,他认为,一个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管理人才。因此,古耕虞在这方面花的精力不少。他培养人才的经验是:既要培,又要养。培,就是帮助他们树立对企业的信心,掌握商品知识和其他经济方面的有关知识;养,就是企业的各种待遇和他们的前途是稳妥可靠的,培和养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古耕虞招收职员的要求是:中学生,预备为二年至三年,然后升为正式职员;大学生和留学生,进来就是正式职员。职员分5级,多数人每年升1级,约有百分之十几升2级,百分之几升3级。在前途教育中,使他们明白,只要好好干,两三年内就可以养家糊口,成为公司的股东,五六年后就可生活得比较优裕。

古耕虞父亲办企业时,取名“古耕记父子公司”,大有“传诸万世”之意。古耕虞接手后,大胆地开放股权与外姓,他宣布企业是社会上的事业,不是姓古的能独占。他认为,对于谁能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要选贤任能,不是只有姓古的才能当,所以,古耕虞时期,整个公司的领导层中,姓古的不过几个人。大多数经理、助理都是从外面聘请来的,有些还是古耕虞“三顾茅庐”从其他地方请来的。后来古耕虞搜罗国内人才不足,还请了10个美国人5个德国人充当技术顾问。

1946年,古耕虞在美国设代表处,公司大多数人各向他建议任命他胞弟古大闵为宜,因为他胞弟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经济硕士,但古耕虞却认为不可,认为他尚无实际经验,不足为任,而另派别人充任代表,古大闵仅作普通职员。古耕虞认为人如不以才能为依据,仅凭关系,别人是不会服气的,这怎么发展企业呢?

由于古耕虞坚持任人唯贤,他手下招揽了一大批人才,他的事业一派兴旺气象,他所办的公司,也成为当时国内少有的大企业。

8.用人不疑,故利若此

【原文】惟信身而从事,故利若此。(《墨子·尚同下》)

【译文】做事情只有相信别人,才能将事情办成,从而在其中得到利益。

墨子这里讲的利益,不是指唯利是图的利,而是指正面意义上对公众的正义事业有益。在《尚同下》中,墨子一再强调尚同,认为下级应上同于上级长官的意见,但他同时指出,上级长官反过来也一定要重视下级群体的力量。因为只有帮助他出谋划策的人多了,他办事才能更快地取得成效;委任他们做事的时候,必须首先要相信他们。墨子说:“凡使民尚同者,爱民不疾,民无可使。日:必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为政若此,惟欲毋与我同,将不可得也。”即是说:凡是使百姓尚同的人,如果爱民不深,百姓就不可使令。一定要切实爱护、信任他们,然后再任用他们。用富贵引导于前,用严明的惩罚督率于后,如果能这样施政,即使想让人民不与上级一致,也是不可能的。

在这里,墨子实际谈到了一个任用下属要充分信任他们的道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任用他们,就要真心相信他们,这样才能换来下属真诚的回报。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者同样需要“信身而从事”,要信任下属,放手让他们去做事,给他们一定的权力和行事的自由,不能听到一些对他们不利的言论就对其产生怀疑,否则便会造成上下级之间的隔膜和互相猜疑,使正常的工作受到影响。领导者应该从大局着眼,充分信任下属,然后详察审断,这样才能促进事业的发展。

盖茨为谢利铺了路,谢利也给盖茨铺了路。现在,许多企业的毛病就在于最高领导人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

比尔?盖茨能让微软在全世界都那么“硬”,确实显示了他的过硬的用人本领。

我们可以说他当机立断,用人不疑,可以说他干脆、利落的气魄与胆略,这一切都在表面。明确地说,这个家伙是个帅才,当今企业领导人。

人才越来越精,研究领域也越来越精,一个企业领导人即使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处处都是个“明白人”,所以,领导要习惯于制定战略、指明方向、提供服务。

1981年底,微软公司已经控制了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并决定进军应用软件这个领域。比尔?盖茨雄心勃勃,认定微软公司不仅能开发软件,还要成为一个具有零售营销能力的公司。他的打算不错,但人呢?微软公司在软件设计方面,人才济济,不乏高手,可市场营销方面卓越性人才的匮乏却属软肋。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微软别说要进入市场,就连门都找不到。

盖茨虽然看到了光明的前途,却感到寸步难行,但盖茨还是迈出了非凡的一步:挖人。

他四处打听,八方网罗,经过最后的探测,锁定了肥皂大王尼多格拉公司的一个大人物——营销副总裁罗兰德·汉森。

“汉森是个营销专家,对软件他完全是个门外汉?”盖茨的幕僚有点不放心。

“那又如何呢?只要给他机会,他一定会干得很出色。”其实盖茨也正是看中了汉森对市场营销的丰富知识和经验。

盖茨挖来汉森,委以营销方面的副总裁这一重任,负责微软公司广告、公关和产品服务,以及产品的宣传与推销。

汉森上任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给微软公司这群只知软件,不懂市场的精英们上了一堂统一商标的课。在汉森的力陈之下,微软公司决定,从这以后,所有的微软产品都要以“微软”为商标。于是,微软公司的不同类型产品,都打出“微软”品牌。时隔不久,这个品牌在美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

汉森确实不懂软件,但他懂得市场,他能用品牌去打开销路而占领市场。这一点当然令盖茨得意,但一个一个的烦恼也接踵而来。

随着市场的日益扩大,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开发,微软公司的经营规模日益增大,公司第一任总裁吉姆斯?汤恩年近半百,渐显江郎才尽,跟不上微软的快速疾走。

好在汤恩有自知之明主动提出辞掉总裁的职务,盖茨费尽心机,又找到了坦迪电脑公司的副总裁谢利。

他直截了当地对谢利说:“到微软来吧,我们不会亏待你的。”

“我能干什么?”谢利答道。

“做我们的司令——总裁”。

谢利一来,就对微软的人事大刀阔斧。他把鲍默尔提升为负责市场业务的副总裁,更换了事务用品供应商,削减了20%的日常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