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闲来无事,便向八哥哥要了一些书,然后就静静的呆在储秀宫研究学习。当然,我看的书不是什么言情,也不是什么志怪小说,它们仅仅是那些对于常人来说无聊枯燥的与政治有关的图书。在现代的时候,我也只是刚刚开始研究清朝,并没有深入,所以我打算在这个朝代好好补补我的知识,尽管它可能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但我还是决定做一下记录,毕竟这是第一手资料。
我研究了一下八旗制度,八旗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和镶蓝旗。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1605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由皇帝自将,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
正黄旗以旗色纯黄而得名,镶黄旗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正白旗以旗色纯白而得名。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旗内无王,由皇帝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正红旗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镶红旗因旗色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白旗在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正蓝旗因旗色纯蓝而得名,它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镶蓝旗因质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下五旗不再由皇帝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一般作战,每牛录只需几十人,在全军出动时每牛录才需300人。清太宗时,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终清未改。
而八旗所处的方位恰恰与五行相克的方位是一致的:两黄旗属土,土能克水,所以在北方;两红旗属火,火能克金,所以两红旗位于西方;两白旗属金,金能克木,所以两白旗位于东方;两蓝旗属水,水能克火,所以两蓝旗位于南方。
随后我还研究了一下清代官员的服饰问题,这虽然很复杂,却也有趣。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袍饰为九蟒四爪,补子文为仙鹤,武为麒麟;二品用珊瑚,袍饰为九蟒四爪,补子文为锦鸡 ,武为狮子;三品用蓝宝石,袍饰为九蟒四爪,补子文为孔雀 ,武为悍豹;四品用青金石,袍饰为八蟒四爪,补子文为雪雁 ,武为猛虎;五品顶珠用水晶及白色琉璃,袍饰为八蟒四爪,补子文为白鹇,武为棕熊 ;六品用砗磲及白色玻,袍饰为八蟒四爪,补子文为鸬鹚 ,武为彪 ;七品用素金,袍饰为五蟒四爪,补子文为紫鸳鸯,武为犀牛;八品用阴文镂花金,袍饰为五蟒四爪,补子文为鹌鹑,武为犀牛;九品阳文镂花金,袍饰为五蟒四爪,补子文为 练雀,武为海马。顶无珠者,即无品级。而亲王补服图案是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郡王补服图案是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总之,官职不同,衣戴便有所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