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哥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更何况此趟非是游玩,而是打仗,所以我一直密切的关注着他的来信,他的奏折,不想错过一丝一毫他的消息和历史史实。
正月十九,十四哥上奏了五封奏折。
第一封的内容我到觉得有讨好之嫌:
臣胤祯谨奏:
臣之子问好之家书内称,皇父连续施恩以绸银赏女儿,又闻将臣之长女许嫁成衮札布,感激涕零,于佛前叩谢皇父外,亦无奏语表达。惟皇父如此操劳施恩,臣为不能畅舒圣怀,甚感羞耻。
第二封是胤祯等奏陕西等诸官献物情形折。
第三封折子是为长女许嫁事谢恩折:
臣胤祯奏闻:
臣之诸子问好之书信内开:皇父连续施恩,以绸银序赏诸女。又闻将儿臣之长女许嫁喀喇沁贝子成衮札布,感激涕零,与佛前扣谢皇父外,亦无奏语表达。惟皇父如此操劳施恩,臣为不能畅抒圣怀,甚感羞耻。
第四封是奏请康熙帝恕冒奏之罪折,此折字数近两千,皇阿玛朱批:尔之所奏冗长,朕了结心愿,筹谋三月余,思虑数日方缮写一字,议政处议定后寄发,降议政大臣之旨又多矣,因寄往远处,将略重要之事大加删减,观尔所奏,思路消息均显杂乱。我到觉得此封奏折有《陈情表》之感。其实康熙嫌他冗长,我到觉得此奏折让我对胤祯有了极大的印象改观。他不惧生死,主动请缨入藏,字字句句,分析的十分透彻,看来他越来越了解自己了,只有这样,他才能有所作为,这是我一直信奉的。
“臣出行之前,承蒙皇父训诲,心内所念,皇父令臣心地坚强,方为男子。率兵行走,不徇私情,念皇父慈恩,断不玷污圣颜,不行无耻之事。诚心御敌,鼓励士气,以图为皇父效劳,臣欣喜受任前来……”
“若父不悦,虽功名超卓古人,有何希罕,有何荣耀。臣不图功名,故于皇父面前亦有具奏之处。再,为子之人,将父母之心为心……”
“臣之本事,皇父自幼知之,若长成好汉,臣可不辱皇父。若坐享其成,身蒙富贵之事,臣今世断不能接受。况且确能如此仰副圣旨效力,使皇父稍悦,则亦可稍尽为子之道……”
“否则臣此二日烦闷忧郁,必忧劳成疾,如何存生。臣非编造谎言,使皇父施恩将臣遣于兵营,实乃胤祯肺腑之言,皇父自幼仁爱儿臣,恳请厚恩,务必保全胤祯……”
“倘圣父坚不准臣之所请,臣亦无策,仅能遵旨效力,岂敢稍有违旨。惟至彼时,或臣命薄而亡,臣念辜负皇父之慈恩,虽死亦不瞑目……”
第五封是奏请入藏或取吐鲁番事由折。这封其实很多字句都是与上一封相同的,
臣之内心惟思于今年亲率兵入藏,甚属美差,而奉谕旨称:藏地气候恶劣。钦此。
朱批:尔之此论杂且冗,朕尽心筹谋三月余,思虑数日方缮写一字,议政处共议定遣之,降议政之谕旨又多矣,因发于远外,稍有重要之处多减之。览尔之此奏,心竟稍有混乱。
其实我倒觉得有趣,胤祯两篇文章差不多,康熙的两篇朱批也差不多,竟让我有种胤祯是否重复递折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