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穿越 > 谜越清史全文阅读 > 孤坟难耐

孤坟难耐


繁华声没入陵墓,过去几人晓?位处龙潭,终逃不过长眠的滋味!银光首饰满地落,逝者有何用?墓群再华丽,不过是一座无人可及的孤坟!

次日,我们在一条探沟深处发现了一块带有刻字的小石碑,上面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朝人把地宫的墓墙称为“金刚墙”,这块石碑明确提示了地宫的具体位置,于是我们也顺着找到了地宫,但却无法进去。毕竟当初专业的考古人员花了八个月的时间才挖到了坟墓的外墙——金刚墙,然后找到了了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随后便发现了地宫。我未曾亲眼见过,但听父母说这是一座石头宫殿,沿着一条纵向的中轴线分布着前殿、中殿和后殿。前殿的地面上铺满了条状的已经腐烂的木板,这是当时入葬时为避免棺椁压坏地面而使用的垫板。中殿摆放着用白石雕刻而成的座椅,座椅上雕有龙的图案。座椅前面是用来祭祀的器皿,一口盛满了黄蜡的大瓷缸,即民间传说中的万年灯。仿照紫禁城中的东西六宫,定陵地宫的左右有两个配殿。配殿通过狭窄的甬道与主殿相连。这里应是留给妃子陪葬的墓室,但空荡荡的棺床显示这里没有被真正使用过。

“怎么了?”他走上前拥住我。

“忽然觉得很悲凉!墓外雷雨阵阵,墓中了无生机,尸骨冰冷!”看着脚下的土地,想着定陵的地宫,我便感到一阵难以言说的压抑。

定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皇后的陵墓。建于1584到1590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明楼檐下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明楼内石碑上刻有“大明”和“神宗显皇帝之陵”。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的主体——地宫。其地宫全部用石砌成,多为青石,面积为1195平方米。内无梁架,为石拱券,相当高大。地宫中有7座4吨重的汉白玉石门,设计巧妙,开闭灵活。地宫中又分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中殿原状陈列着祭器,那里三个汉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满长明灯灯油,供点长明灯用。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朱诩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木,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26个红漆木箱。定陵地宫是十三陵中的一座地下宫殿,它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当时我父母也参与了此事,所以我记得他们跟我说过那是地宫共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四件国宝,即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你说万历皇帝会喜欢他身边的哪位皇后呢?”我看着密封的地宫开口道。万历帝10岁时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他当政之初,推行改革措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而中后期怠于朝政,终年不视朝,致使朝政日趋腐败。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历时6年才完成,耗银800万两。陵墓建成时万历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

“你怎么知道里面葬有皇后呢?而且还是两位?这事恐怕整个大清都没几人知道吧?”

“我看过一些杂七杂八的记载啊!”

“那想必你也知道他更喜欢谁吧?”

“郑贵妃吧!当初他想把皇位传给郑贵妃生的儿子,却遭到大臣反对,于是他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抵抗,即在紫禁城的后宫隐居了30年,其中后20年,他几乎拒绝与大臣见面,只可惜,最后他终没能与自己最心爱的女人葬在一起。”而且在1966年文革开始后,万历皇帝的尸骨被红卫兵当做“地主阶级的总头目”而烧掉,这真是令人发指啊,一个皇帝,至死都不得安宁。

记得朱翊钧尸骨放置在一条锦被上,锦被两边上析,盖住尸体。尸体头西脚东仰卧,肌肉已经腐烂,仅剩骨架。面向上,头顶微向右偏,右臂向上弯曲,手放在头右侧,左臂下垂,略向内弯,手放在腹部。手中拿念珠一串。右腿稍弯曲,左腿直伸,两脚向外撇开。 朱翊钧和他的皇后尸体放置呈如此姿态,真乃惊世发现。根据传统的丧葬习俗,入棺时外人都是要避讳的,即使是身边人,也只有极少数的嫡亲才能看到,因此才没有一点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定陵暴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是给考古界的一个天大惊喜,但他为何如此葬至今还是个谜。 

而当年直接参与定陵发掘的,不少人后来都未得善终。已知的情况是,力主发掘的明史专家吴晗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起先反对发掘,后还是积极参与并担负发掘指挥工作的郑振铎,飞机失事遇难;开棺时的摄影师刘德安后来上吊自杀了;考古专家白万玉后神志不清,脑溢血去世。所以考古者有时还是该相信墓咒一事的,至少在挖掘中该尊重死者,尤其是帝王家阴气较寻常人家重,特别是地宫内积蓄的带有大量无名病毒的气体,往往更会给人的身心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所以考古和盗墓都要有一点的技术准备和心理准备。

“是啊,古今太多有情人不能成眷属,而我们,今时今日能执手相望,已经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我发现最近你嘴越来越甜了唉!”

“我也发现你最近越没大没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