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民国军事史(第2卷)全文阅读 > 第1章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1)

第1章 国民党新军阀混战(1)


  国民党新军阀的派系和割据形势

  1928年6月,奉系北洋军阀张作霖为国民党新军阀逐出北京,退往关外,操纵国家命脉达十八年之久的北洋军阀统治政权从此宣告结束。继之而起的国民党新军阀虽然建立了中央统治政权,完成了表面上的统一,但是他们视军队为私有,割据地盘,互相火并,和北洋军阀并无二致,而且他们之间的混战愈演愈烈,战争的规模和次数都大大超过了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其祸国殃民,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国民党新军阀建立南京统治政权以后,各个军阀集团的派系,实力及其割据形势大致如下:

  一、蒋介石系蒋介石以黄埔军校起家,北伐战争以前首先掌握了党军第一师;继之借中山舰事件逼走汪精卫,掌握了受汪影响的第二师,又借廖仲恺被刺案赶走了胡汉民,夺取了受胡影响的许崇智粤军,组成第三师、第十四师、第二十师,将其势力逐渐渗透到党政军领导核心,从而取得了国民革命军的领导大权。

  北伐战争中,蒋介石的基本部队扩大到七个师;打倒直系军阀后,又收编军阀部队,实力更加强大。他到达上海即和英美帝国主义妥协,屠杀共产党人,建立起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他虽然一度被武汉国民政府和桂系军阀逼迫下野,但由于掌握大量部队,并在经济上取得江浙财阀的支持,不久又在冯玉祥、阎锡山及国民党极右派支持下重掌军权,将张作霖逐出关外。至1928年底,蒋介石控制的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表面上的全国统一,实际上全国各地依然是军阀割据的局面。当时蒋介石的基本部队虽只有两个军,但收编了南北旧军阀部队十八个军,控制了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物产富饶、文化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国财富中心上海,用国民党中央名义发号施令,中原大战之后蒋介石系在各个新军阀集团中居于压倒的优势。

  二、冯玉祥系1924年10月,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举行北京政变,推倒曹锟、吴佩孚,组成了庞大的国民军集团。翌年10月,吴佩孚再起,12月,联合张作霖共同对冯玉祥国民军作战。1926年1月冯玉祥辞职,2月自平地泉出国。冯玉祥残部败退五原。接着冯又在第三国际和中共支持下于8月由苏联回国,于9月17日举行五原誓师,率全军数万南下解西安之围(11月27日),1927年5月1日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5月2月东出潼关,在武汉国民政府派出的张发奎、唐生智军帮助下驱逐奉军,获得河南地盘。之后,又出卖武沮政府,与蒋介石合作,联合阎锡山对张作霖作战,企图在击败张作霖后囊括华北、中原、西北为已有。不料当冯军韩复榘部进抵南苑时,阎锡山已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接收了北京和天津,因此冯玉祥只获得了陕,甘、宁、青、河南和山东西部地盘,地区虽然辽阔,但物产贫乏,文化落后。这时冯的基本部队已扩大到十个军,还有收编的杂牌部队八个军,实力雄厚,成为蒋介石的头号劲敌。因此,蒋介石在所谓北伐成功后,即部署重兵于津浦路南北段,并派吴思豫为青岛市长,支持直鲁联军残部刘珍年军盘据胶东,封锁西北军与海外的通路。故冯部队人数虽多,丽装备却得不到改善,最后终于在中原大战中被蒋介石运用收买分化的策略所击败。

  三、阎锡山系阎锡山的起家和晋军发展的历史,上编已作了概述。北伐战争开始后,他本与吴佩孚、张作霖沆瀣一气,与北伐军为敌。1927年秋,吴佩孚、孙传芳被国民革命军逐出长江流域;张作霖进军苏皖和河南又被打败:冯玉祥东出潼关与武汉北上的国民革命军会师郑州,渡河北上,前锋抵达漳河流域。此时阎锡山便背离张、吴,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出兵娘子关和雁门关,对奉军作战。张作霖退出北京后,阎锡山因和日本早有勾结,抢先从奉军手中接收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晋军基本队伍扩大到八个军,另外又收编直系和其他杂牌部队四个军。太原政治分会管辖的地盘有山西,河北两省,北平、天津两直辖市和察哈尔、绥远两特别区,所据地盘虽小于冯玉祥,但有巩固的根据地山西,又有富庶的河北省和天津海口,据有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形势。

  四、李、白、黄新桂系李、白、黄新桂系北伐前共有九个旅,但率宗仁串领北伐的第七军只有四个旅。北伐战争开始后,第七军首先出师援唐生智,在湘南击败赵恒惕悍将叶开鑫;接着与吴佩孚主力陈嘉谟部战于平江、汀泗桥;与孙传芳部主力谢鸿勋部战于箬溪、德安,均著战绩。特别是1927年8月,孙传芳投入六七万众渡江反扑,南京危殆之际,李宗仁率第七军在何应钦第一军配合下,力战破敌,毙俘孙军二万余人,从此桂系更以善战著名于世。当时桂系实际上控制了南京特别委员会,左右中央政权。李宗仁以第三路军总指挥名义,统率六个军坐镇南京及津浦路南段,白崇禧以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兼第二路军代总指挥名义,亦掌握四个军,驻扎在京沪线及皖南;黄绍竑则以广州军分会主席名义指挥粤桂军队,阻击叶挺、贺龙的南征军,坐镇广州的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兼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名为粤军军长,实际上也是新桂系的首脑之一。

  1927年10月,南京特委会因唐生智盘据两湖,反对南京政府,派李宗仁、白崇禧,程潜率三、四两路军西征讨唐,在江西朱培德、鄂西鲁涤平、方振武等军的协助下,击败唐生智。唐下野,将部队交李宗仁改编。李宗仁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武汉政治分会主席。湖北地盘落入桂系鄂籍军人胡宗铎、陶钧之手。

  蒋介石为了分散桂系的势力,在对奉军作战接近尾声时,以接管东三省地盘为饵,命令白崇禧率唐生智旧部李品仙第十二路军三个军零两个独立师参加"北伐"。白部于]928年秋解决张宗昌、褚玉璞直鲁联军残部后,即驻扎在唐山及滦东五县。

  李宗仁、白崇禧以四个旅、八个团的兵力参加北伐,短短两年时间基本部队就扩大到四个军(包括留守广西五个旅编成的十五军),还收编了唐生智五个军及其他三个杂牌军,实力不可谓不强。但是桂系所控制的地盘是"头在广东、腹卧湖北、脚踏冀东",力量分散,是个挨打的不利形势。因此,当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后,桂系即迅速被蒋介石所击败。

  五、李济深粤系北伐战争以前,粤军番号改为中央直辖第四军,原由梁鸿楷任军长,后梁因廖案被扣,由第一师师长李济深任军长,并借廖案收编了其他粤军,将所部扩充为四个师。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李济深以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第八路军总指挥名义留后方,除指挥自己的陈济棠、徐景唐两个师及第一军铁大钧第二十师外,还有福军李福林第五军,桂军黄绍竑第十五军及滇军范石生第十六军。同时派出陈铭枢第十师、张发奎第十二师和叶挺独立团,由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率领人湘参加北伐。

  陈可钰率陈、张两师及叶团进入湖南后,在中共发动的农民支援下,战无不克,汀泗桥、贺胜桥两战消灭吴佩孚主力,被誉为铁军。国民党宁、汉分裂时,张发奎部扩编为第四军,陈铭枢部扩编为第十一军,张、陈两军及唐生智部三个军成为武汉国民政府的支柱。张、陈两军均有大批共产党人作骨干,战斗力很强。1927年?月,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周恩来领导张、陈两军中中共控制的部队联合贺龙第二十军,举行南昌暴动。陈铭枢第十一军只有蔡廷锴第十师逃往福建,后辗转回广东。张发奎率其第四军残部万余人由江西回广东,借口驱逐桂系发动广州政变,意图由汪精卫派在广州另立国民党中央。但正当张发奎、黄琪翔指挥粤军与黄绍站在西江混战时,震惊中外的广州暴动爆发。张发奎、黄绍竑、陈济棠等国民党部队合力向广州反扑,广州暴动失败。张、黄亦因此引咎辞职,第四军交给缪培南率领,编入蒋介石第一集团军,参加对张宗昌作战。

  此后,陈济棠第十一师即打起第四军番号,长期驻扎在广东。蔡廷锴第十师亦回广东,又补充兵员,扩大为第十一军,仍由陈铭枢任军长,统归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领导。

  粤军在北伐战争中战绩卓著,但军长李济深既系桂籍,而粤人地域观念又极强,不仅李济深形成不了一个团体核心,即粤军将领本身又分成陈济棠,蒋光鼐、余汉谋为首的广肇系和以张发奎、薛岳、吴奇伟为首的客家系,互相倾轧,不能相容。他们有时被蒋介石,汪精卫利用,有时又在省内互相火并。

  六、张学良率系1928年6月奉军退出关外时,除将张宗昌、孙传芳两支旁系部队甩在关内之外,张学良、张作相、吴俊陞统率的四个方面军均全师而归。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良继承父业,锐童整顿军旅,将十个军整编为三十九个旅,分驻于辽,吉、黑,热四省,并采取与民休息方针,从事铁路和海港的建设。1928年底东北易枳后,除了对日外交由南京政府负责外,所有内政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负责,军队则由张学良以东北边防司令名义统率,南京政府均无权过问,因此东北四省虽然名义上隶属于南京政府,实际上仍系独立王国。

  除了以上各个较大的军阀集团之外,四川为刘湘、刘文辉、邓锡铁、田颂尧,杨森、刘存厚六个军阀割据。云南自唐继尧死后,龙云经过-番混战,控制了全省政权。贵州则由周西成暂时取得了统治权。新疆在杨增新被刺后,由金树人出任省主席。以上地区虽也挂上了青天白日旗,但政权、军权仍掌握在这些当地小军阀手中,依然是军阀割据的独立王国。

  蒋介石的"削藩"策略和编遣会议

  国民党新军阀于1928年6月驱逐奉军出关后,蒋介石、冯玉样、阎锡山、李宗仁四大军阀集团间为了分配地盘和权力,矛盾尖锐化。当年7月11日,蒋介石接受政学系智囊杨永泰建议的"削藩"策略,召集各集团军总司令及其他主要军官在北平汤山举行会议,讨论缩减军队的方案,提交8月初举行的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审仪。五中全会除决定成立中央政治委员会,取消武汉、开封,太原、广州等政治分会议案外,并通过了缩编军队的议案。次年1月,举行编遣会仪。编遣委员会经理部主任宋子文在会上根据当时财政收支情况说明裁减军队的急迫性,指出:当前全国军队二百余万,年耗军费三万万元,而国家全年收入只有四万万元,除偿还外债一万万元外,全部移作军费也不够,更谈不上从事经济建设和文教事业。根据编遣会议的决定,各个集团军缩编方案如下:蒋介石第一集团军原有五十余万人,减去十余万,冯玉祥第二集团军原有四十二万人,减去十万,阎锡山第三集团军原有三十万人,减去七万五千人,李宗仁第四集团军和李济深第八路军,亦按比例裁减。全国兵额定为陆军六十五个师,骑兵八个旅,炮兵十六个团,工兵八个团,共计八十万人。四个集团军初步编成的兵额各为十二个师。

  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编遣决议案,其宗旨为"破除军人拥兵据地之恶习,树立全国建设之始基,使国家军队真正党化,完全为人民之武力";并确定"不偏私、不欺饰、不假借、不中辍"作为编遣的公共信条。但在执行过程中,蒋介石为了保持自己在实力上的优势地位,坚持除按照四个集团军设四个编遣区外,另谩一中央编遣区。对于编遣方案,一开始蒋、冯、阎,李各系军阀即各怀鬼胎;冯五祥为靠拢蒋介石,在蒋去汤山召开编遣会议前,冯即发出歌b_7月5日)电,提出统一军权,收缩军队,减轻民困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等主张。8月冯到南京出席二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取捎总司令名义,军事首脑人物到南京供职,加强中央威信等主张。并以身怍则首先就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职务。但冯对编遣会议是有个人私心的,首先提出一个编遣准则,即:"强壮者编,老弱者造;有艳者编,无枪者遣,有训练者编,无训练者遣;有革命功绩者编,无革命功绩者遣。"接着冯即在会上提出一个具体方案,即第一、第二集团军务编十二个师,第三、第四集团军各编八个师,其他不屈于各集团军的军队共编八个师。冯的方案取悦于蒋介石,却得罪了阎锡山、李宗仁。冯认为自己军队兵员多,素质好,战功大,一定可以得到蒋的支持,殊不知蒋介石早巳下了消弱冯的决心,对冯的方案未置可否。阎锡山看透了蒋的心意,提出了一二三四集团军务编十一个师,另以不属于各集团军的部队亦编十一个师,设一中央编遣区。而中央缠遣区,理所当然要为蒋介石掌握。蒋看阎案对自己有利,便授意何应钦在会上积极支持阎案,李宗仁、白崇禧也看到阎案对已有利,表示同意,遂在编遣会议上-致通过。冯玉祥在编遣会议前后的活动原意是和蒋介石靠拢,拟以蒋,冯联盟控制其他军阀,结果被蒋拒绝,又遭到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和地方军阀的反对,感到极其恼丧。遂召鹿钟麟到南京代理其军政部长职务,于1929年春节假托养病,返回河南。1928年底蒋、桂为争夺湖南地盘矛盾白热化,蒋介石各个击破各集团军的阴谋,被阎锡山识破,阎亦称病不去南京参加编遣会议。本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第二年6月底将全国军队编遣完毕,但3月间即爆发了蒋介石和李宗仁争夺两湖的战争,国民党新军阀的大规模混战从此开始,编遣会议不但未收到效果,反而变成了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导火线。